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智能移动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当前基于Web技术的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缺乏对于智能移动设备的支持。使得它在向学生提供教学、生活、信息及管理的服务能力上大大落后于当前时代的需求。本文通过对Android和Web技术的互补性和协作性的研究,从应用和技术的角度探索如何结合Android和Web技术将高校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向高校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发展升级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字:高校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Android技术,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高校WEB应用技术特点以及应用发展的瓶颈
过去高校信息管理平台选择使用WEB技术来开发高校应用,是因为Web技术结合了现代数据库、互联网及网页技术,无论在服务提供多样性还是在系统结构的先进性上均比传统的C/S系统有无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例如:①平台无关性,无论什么样的平台都可通过浏览器使用html标准、http协议标准实现系统的一致性部署和运行。②分布式,利用普通的http协议或者webservice技术方便实现跨平台和设备的数据及服务整合。③动态性,更可以做到信息样式、用户操作的实时更新。④便利的升级及维护,不影响客户端、使用基于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的集中式管理,做到对系统功能发布、维护、修改、升级的轻松实现。⑤处理信息的多样性,可以方便的将普通文字信息、图片、动画、声音、视频集成的在WEB页面中进行显示和检索。
但是随着当前高校办公节奏加快、办公模式的转变、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对于高校教学生活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使的WEB应用在服务提供方面越来越出现不足,这些不足便现在,①系统提供的服务受终端设备(计算机)数量不足的限制,②操作终端受地域性和设备类型的限制,只能是连接在校园网络的计算机。③系统操作具有一定的门槛难度,需要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以及输入法。④无法提供便捷和实时的服务和信息,操作终端不能随身携带,不具有类似短信的信息推送功能。
二、信息系统的新型服务终端——移动智能设备的技术特点、优势和劣势
1、智能设备价格上的低廉和数量上的普及,其移动设备在高校的普及率达到98%以上。
2、智能设备在处理器和存储器性能上的迅猛发展已使其可以媲美当前的办公计算机。
3、局域网WIFI、以及3G、4G无线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智能设备拥有了高速联入互联网的能力。
4、各种基于设备的新技术的诞生和迅猛发展,如①实时消息推送能力,通过XMPP协议可以将来自服务端的信息推送给手机端,实现手机端用户实施信息通知。②用户身份识别能力,通过兼容指纹、声音的识别的软件,实现用户身份的校验。③移动手机支付功能,如基于移动的RFID-SIM卡技术,基于电信的翼支付技术实现快捷支付。④远程服务访问能力,使用http就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获得服务器的业务方法支持。
当然移动智能设备也拥有其劣势,其体现在①受显示和操作性能在尺寸的限制,使得它只能在系统中充当便捷服务提供终端的角色,②受限于设备综合性能和电源与服务器计算机的差距,使得系统数据管理服务和业务逻辑服务的提供以及数据的维护必须还是由基于计算机系统和WEB应用来提供支持。
三、智能移动端应用的技术选择——Android
当今智能移动端应用开发的不二选择——Android是当今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相比较苹果的IOS系统开发平台,Android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Android使用Java技术,使得Android在语言平台上比IOS的Object C拥有更为简单的语言优势。
2、Android使用了现代应用框架技术,使得每个Android应用都是在一个半成品的基础上开发,快捷简单。3、Android还是免费开源的平台,其技术和服务的提供相比IOS更加广泛和自由。
4、Android系统的终端设备覆盖率高,全球70%以上的移动终端选择Android,而校园Android手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80%以上。
5、基于Java技术的Android更容易实现基于Java或.NET的Web系统的跨平台技术对接,更容易基于现有Web系统的新服务提供和升级。
四、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基于Android和WEB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多采用.NET技术,少部分使用了Java Web的JSP技术。这些平台均使用当前成熟的多层体系架构,数据层和业务层以组件的方式提供给系统所需的业务逻辑服务。Android应用项目只需要基于现有Web系统的数据和业务组件进行服务提供即可,其与现有Web系统的架构融合入图1。通过在原有Web系统的架构基础上基于原业务组件和业务实体,根据业务工作流提供Android应用通过http方式调用的服务组件接口,这些接口以Handler(.NET体系)或Servlet或Action(JavaEE体系)的方式提供, 同时Android应用获得的数据还可以选择Android嵌入式数据库SQLLITE或者XML文件将数据在手机本地进行持久化存储,供未来使用Anroid应用业务组件进行提取和查询,而通过Android应用进行数据操作也同样通过http将数据传入到WEB应用中,由WEB的Handler或者Servlet调用业务组件实现系统数据的操作更新。
通过对基于Android和Web技术的平台架构的搭建,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向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进行转变,新的平台在Android技术基础上提供新功能和业务的扩展和升级:
1、高校新生报到系统的android应用,将新生报到过程中最为繁琐的新生信息录检测过程使用手机进行验证和信息录入,利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实现新生学费的电子缴费。各分院通过Web应用查看实时信息,并将为新生分配的班级、宿舍和报到信息发送回学生手机。
2、高校学生操勤管理系统android应用,实现督导、教师的课堂点名、课堂内外学生违纪的信息录入和查询,这些信息又通过W通过手机送入WEB应用中进行更新,并实现按照学校操勤规则的学生操勤分的统计工作。
3、高校教职工及学生身份安全管理系统android应用端,通过工号及学号的输入,从WEB应用中返回教职工及学生身份信息,通过照片和电话号码比对实现身份的验证。应用可应用于学校的安保管理、违纪学生身份查询、考试身份验证、图书借阅等学校活动内容。
4、学生教学生活管理信息平台android应用端,利用移动设备的信息推送实现教学、教务、考务和班级管理信息的实时发布。
5、图书馆管理系统android应用端,通过手机端实现图书和借阅信息的检索、利用手机与学号绑定的二维码,以及学生自设的借书密码实现借书卡的图书借阅功能。
6、高校教师办公管理平台android应用端,通过消息推送实现教师日常工作的发布,利用手机实现签卡、请假、调课等日常教职工工作的处理。
7、高校学生手机一卡通服务,实现基于学校一卡通的手机小额支付服务。
因此高校的信息化系統必然随着Android和Web技术的结合推动高校信息化管理向着对教职工和学生群体的大众服务模式的发展和转变。
参考文献:
宋巍 《开放大学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2卷第1期
赵莲芬 基于Android平台的大学校园社交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计算机:中旬刊》 2014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张锦盛 男,1977年出生,2010年获得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敏捷开发、脚本语义、软件工程。
顾东虎 男,1980,软件工程硕士,讲师、工程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关键字:高校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Android技术,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高校WEB应用技术特点以及应用发展的瓶颈
过去高校信息管理平台选择使用WEB技术来开发高校应用,是因为Web技术结合了现代数据库、互联网及网页技术,无论在服务提供多样性还是在系统结构的先进性上均比传统的C/S系统有无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例如:①平台无关性,无论什么样的平台都可通过浏览器使用html标准、http协议标准实现系统的一致性部署和运行。②分布式,利用普通的http协议或者webservice技术方便实现跨平台和设备的数据及服务整合。③动态性,更可以做到信息样式、用户操作的实时更新。④便利的升级及维护,不影响客户端、使用基于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的集中式管理,做到对系统功能发布、维护、修改、升级的轻松实现。⑤处理信息的多样性,可以方便的将普通文字信息、图片、动画、声音、视频集成的在WEB页面中进行显示和检索。
但是随着当前高校办公节奏加快、办公模式的转变、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对于高校教学生活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使的WEB应用在服务提供方面越来越出现不足,这些不足便现在,①系统提供的服务受终端设备(计算机)数量不足的限制,②操作终端受地域性和设备类型的限制,只能是连接在校园网络的计算机。③系统操作具有一定的门槛难度,需要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以及输入法。④无法提供便捷和实时的服务和信息,操作终端不能随身携带,不具有类似短信的信息推送功能。
二、信息系统的新型服务终端——移动智能设备的技术特点、优势和劣势
1、智能设备价格上的低廉和数量上的普及,其移动设备在高校的普及率达到98%以上。
2、智能设备在处理器和存储器性能上的迅猛发展已使其可以媲美当前的办公计算机。
3、局域网WIFI、以及3G、4G无线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智能设备拥有了高速联入互联网的能力。
4、各种基于设备的新技术的诞生和迅猛发展,如①实时消息推送能力,通过XMPP协议可以将来自服务端的信息推送给手机端,实现手机端用户实施信息通知。②用户身份识别能力,通过兼容指纹、声音的识别的软件,实现用户身份的校验。③移动手机支付功能,如基于移动的RFID-SIM卡技术,基于电信的翼支付技术实现快捷支付。④远程服务访问能力,使用http就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获得服务器的业务方法支持。
当然移动智能设备也拥有其劣势,其体现在①受显示和操作性能在尺寸的限制,使得它只能在系统中充当便捷服务提供终端的角色,②受限于设备综合性能和电源与服务器计算机的差距,使得系统数据管理服务和业务逻辑服务的提供以及数据的维护必须还是由基于计算机系统和WEB应用来提供支持。
三、智能移动端应用的技术选择——Android
当今智能移动端应用开发的不二选择——Android是当今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相比较苹果的IOS系统开发平台,Android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Android使用Java技术,使得Android在语言平台上比IOS的Object C拥有更为简单的语言优势。
2、Android使用了现代应用框架技术,使得每个Android应用都是在一个半成品的基础上开发,快捷简单。3、Android还是免费开源的平台,其技术和服务的提供相比IOS更加广泛和自由。
4、Android系统的终端设备覆盖率高,全球70%以上的移动终端选择Android,而校园Android手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80%以上。
5、基于Java技术的Android更容易实现基于Java或.NET的Web系统的跨平台技术对接,更容易基于现有Web系统的新服务提供和升级。
四、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基于Android和WEB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多采用.NET技术,少部分使用了Java Web的JSP技术。这些平台均使用当前成熟的多层体系架构,数据层和业务层以组件的方式提供给系统所需的业务逻辑服务。Android应用项目只需要基于现有Web系统的数据和业务组件进行服务提供即可,其与现有Web系统的架构融合入图1。通过在原有Web系统的架构基础上基于原业务组件和业务实体,根据业务工作流提供Android应用通过http方式调用的服务组件接口,这些接口以Handler(.NET体系)或Servlet或Action(JavaEE体系)的方式提供, 同时Android应用获得的数据还可以选择Android嵌入式数据库SQLLITE或者XML文件将数据在手机本地进行持久化存储,供未来使用Anroid应用业务组件进行提取和查询,而通过Android应用进行数据操作也同样通过http将数据传入到WEB应用中,由WEB的Handler或者Servlet调用业务组件实现系统数据的操作更新。
通过对基于Android和Web技术的平台架构的搭建,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向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进行转变,新的平台在Android技术基础上提供新功能和业务的扩展和升级:
1、高校新生报到系统的android应用,将新生报到过程中最为繁琐的新生信息录检测过程使用手机进行验证和信息录入,利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实现新生学费的电子缴费。各分院通过Web应用查看实时信息,并将为新生分配的班级、宿舍和报到信息发送回学生手机。
2、高校学生操勤管理系统android应用,实现督导、教师的课堂点名、课堂内外学生违纪的信息录入和查询,这些信息又通过W通过手机送入WEB应用中进行更新,并实现按照学校操勤规则的学生操勤分的统计工作。
3、高校教职工及学生身份安全管理系统android应用端,通过工号及学号的输入,从WEB应用中返回教职工及学生身份信息,通过照片和电话号码比对实现身份的验证。应用可应用于学校的安保管理、违纪学生身份查询、考试身份验证、图书借阅等学校活动内容。
4、学生教学生活管理信息平台android应用端,利用移动设备的信息推送实现教学、教务、考务和班级管理信息的实时发布。
5、图书馆管理系统android应用端,通过手机端实现图书和借阅信息的检索、利用手机与学号绑定的二维码,以及学生自设的借书密码实现借书卡的图书借阅功能。
6、高校教师办公管理平台android应用端,通过消息推送实现教师日常工作的发布,利用手机实现签卡、请假、调课等日常教职工工作的处理。
7、高校学生手机一卡通服务,实现基于学校一卡通的手机小额支付服务。
因此高校的信息化系統必然随着Android和Web技术的结合推动高校信息化管理向着对教职工和学生群体的大众服务模式的发展和转变。
参考文献:
宋巍 《开放大学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2卷第1期
赵莲芬 基于Android平台的大学校园社交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计算机:中旬刊》 2014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张锦盛 男,1977年出生,2010年获得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敏捷开发、脚本语义、软件工程。
顾东虎 男,1980,软件工程硕士,讲师、工程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