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与现代生活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看历史,会发现古代帝王的一举一动,无不包含着烦琐而盛大的仪式:登基时有登基大典,每年春耕前有耕耤仪式,军队凯旋后有献俘典礼,祭天,早朝,封禅……每一项都声势浩大,花费甚巨。且不说皇帝出行,就是县令巡乡,也是“肃静”“回避”两边排开,一阵一仗,让人陡生敬畏。
  这些仪式竭力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规定了权力的边界,主要目的是使“威仪不可侵犯”。民族国家借用这套方法,在国庆、升旗、咏唱国歌时来激发民众对民族国家的拥戴,从而增强凝聚力。
  《左传》说得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的事,关乎权力,但离个人还是有些距离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参与的大型仪式无非生、死、婚庆、祭祖、年节等,这些仪式,虽然也有权力的界定和参与,但更多的还是表达人们的情绪,比如喜事欢庆、丧事哀悼、祭礼追思,而年节则是让人们从忙碌的生活中暂时抽离。
  自进入工业社会后,这种大型的群体仪式渐渐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家族被肢解为一个个核心家庭,传统也和我们渐行渐远,在同质化的机械生产和越发原子化的社会环境下,人存在的意义常常被繁重的社会劳作异化,多出来的休憩时间只是无尽压力中的片刻喘息,这种生活,很容易让人丧失“存在感”。加缪用西西弗斯的例子来讨论这种生活的荒谬:西西弗斯受到宙斯的惩罚,每天都要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但快要到达山顶的那一刻,石头又会滚落进山谷,西西弗斯于是周而复始地做着推石头的无用功。
  或许这才是生活的真相——虚无而荒诞。但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仪式”显得弥足珍贵。越发成为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每个人都可以有他的仪式,可以是吃一顿简单但精致的早餐,也可以是做大事前亲吻自己的戒指,由每个人的个性而定。它带来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有意义,自己的存在有意义,这也是“仪式感”的意义所在。
  在《小王子》中,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是什么?”狐狸回答:“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更准确地说,个人仪式是对生活的“锚定”。就好像在沙漠或大海中出现的绿洲或小岛。让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要去何处的我们能够有一时的依靠。一切仪式对于施行仪式的主体都具有安慰性,这也是人类需要仪式的根本原因。它使我们不被生活的琐碎所消磨,也不必为不知去向而感到害怕。
  然而,正如小林正树在《切腹》中所批判的。不要让一种无谓的形式成了生活装饰品,而忘掉了我们所追求的本质。尤其要注意莫中了不良商家刻意营造的仪式感奸计,他们吹嘘自己的商品,渲染一种“生活方式”,让你误以为这才是生活的終极所在,花费不菲得到的却是海市蜃楼,最终只是丰富了他们的腰包而已。
其他文献
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竟被他孤单凉寞的影子紧紧塞满,容不得我们擦身。  霎时间,我觉得非常神秘,为什么一个平常人的影子在凌晨时仿佛一张网,塞得街都满了,我惊奇地不由自主地站定,定定看着他缓缓走来,他的腳步零乱
期刊
大约400年前,日本的战国时代有一位枭雄领主,他从日本中部的小地方崛起,一步步改革制度,东征西讨,逐渐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霸主大名。但他不满足当一方霸主,想更进一步统一日本。此时,他所信任的部下却背叛了他,并趁他轻装转移时,率兵围住了他借宿的寺庙。当他知道属下背叛的消息后,他跳起了他平生最喜欢的幸若舞《敦盛》,缓缓唱道:“人生五十年,即便是和天界最下层相比,也宛若梦幻。一度侥幸得生的人,焉有不灭之理
期刊
郁达夫用饱蘸情愫的柔毫,于故都的天地中细腻地描绘出“秋的深味”。其富有个人特质的情感世界,在这片秋色中被缓缓展开。“清”“静”“悲凉”,这“秋的深味”亦可看作人生种种况味的折射。“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这更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这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的感觉:“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秋景的
期刊
陶罐里的野菊花,引领我们走向深冬  满地的落叶,顾影自怜的模样都似曾相识  半山腰的茅屋,可以临窗望月  亦能彻夜听雨。我想要说的,无非是  ——午后空寂,余声点滴  所有的花朵正在流失  而你爱我。神也明白  荐诗/纳兰  看到诗的开头“陶罐里的野菊花,引领我们走向深冬”,被“引领”一词吸引。有引领多好啊,恰如拥有尽责的牧羊人,羊可以心无旁骛地吃草。诗人动了恻隐之心,所以看落叶,也是自身情绪和心
期刊
从小到大,外公给了我无数的感动。  外公一直住在老家,我们只有过年过节放假时才回去。走在楼梯间,就可以听见外公家“咚咚”的声响。一听到这声音,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外公的身影。外公在厨房,挥着一把坏了柄的刀,剁着砧板上的鸡。鸡的个头不大,皮色金黄,鸡头轻轻地插在翅膀窝里,一副安详的样子。外公会先将鸡腿、鸡脖、翅膀砍下来,再将剩下的鸡肉分为等大的几块。外公下刀又快又准,砍刀落在案板上的震动,有规律地伴随
期刊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仪,篆书作“儀”。《说文解字》说:“从人。义声。”显然这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又说:“仪,度也。”这样看来,“仪”是“人之义”,即作为人该有的法度,既不能偏,也不能倚,要恰到好处,唯有如此,才是美的、好的。
期刊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  3  当天幕黑得像是冬日里的木炭时,满天的繁星才会发出钻石般夺目的光芒。为什么人们看着满天的星星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呢?也许是因为看着它们,就能想象出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在那一瞬间,可以忘记一切的
期刊
在北京开车,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奇景:本来笔直通畅的道路,中间突然会无端横亘出一棵大树。这些大树不知树龄多长,但想必年头都不会小。修路的人尊重它们的存在,有意把道路弯折,为树留出一块余地来,来往的车辆通过,都要动一动方向盘,以此向这年长者致敬。  即便是高架桥也躲不开被树“劈开”的命运,天宁寺桥下,一棵大树屹立中央,适得二环路改了道。为了保护它,高架桥面特意专为这棵老树开了个大口子,它的根还扎在桥梁底
期刊
9  黑体是指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反射与投射的物体,太阳近似于黑体。在太阳系中,似乎太阳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承接来自各个星球的仰视,睥睨一切。月球只不过是反射太阳的光线,也能被世人仰视,爱慕。而数亿万光年以外的星球,默默地燃烧自己,也只不过是众多繁星中的一颗,没有任何特别。  运动会持续了两天。  第二天是周二,乔方要做值日。她在八点前赶到了学生会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刘小媛部长。
期刊
《说文解字》里说:“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从页从火”,表明这是个会意字,可是,是怎么会意的呢?看看这个字的篆体吧:燥。原来“页”表示人头(上边画着个人头的正面像,下边用“人”特别突出一下),加上“火”,当然就表示头脑发热如火烧。  有一本很别致的解字之书,叫《白鱼解字》。从头到尾都是手写体影印的。是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功夫之作。这里头说,耳朵发烧是“耿”,脸发烧是“赧”,那么“烦”呢?古时往往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