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步成为时代发展的焦点。就目前的环境保护现状来看,传统形式的监测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在原有的机制上进行完善,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笔者就我国现阶段环保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性的措施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希望以此来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完善;环境质量
前言:舒适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人类生存体验舒适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也需要更有效的监测机制和更大的力度。监测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助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赖于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在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也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1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现状
1.1我国环境监测机制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项制度还都不完善。这个阶段所采取的监测控制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对监测的样品的最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虽然在进行实验的工程中,对实验室中的样品进行分析过程主要是采用了环境质量的控制手段,但是在对环境的样品采取的过程中,缺乏了对于环境质量的监管过程,缺乏公信力。到了90年代,我国环境监测机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展现国际化的机制。主要是因为优质的实验室的建立和环境计量工作的开展,使我国进入环境质量的控制阶段。优质的环境实验室要求监测人员具有专业的从业素质、完善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实验管理与高质量监测标准。其中计量认证也要求对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组织机构、检测工作、环境制度、人员等方面工作质量,将这些因素进行更加具体、更加全面的考核。直到21世纪后,随着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相关制度的颁布,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机制实现了创新,通过引入多个发达国家的多年先进工作经验,我国环境监测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1.2我国环境监测模式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环境检测工作都是在摸索与借鉴中前行,但是却在长久的历史实践之中形成一些监测模式。一方面,以政府生产监测环境信息。政府作为社会环境监测最坚定地力量,对监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凭借其公权力和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数据资源、人力物力资源,能够对环境监测从开始到最后做到程序衔接、量化清晰,并且依靠其公信力起到一定的倒逼作用。另一方面,以企业生产监测环境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政府相比,依靠和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亲密程度更能做到精细化、本地化。在政府的鼓励、优惠和政策下,企业依据从事行业特性,针对性的对环境敏感因素切入监测,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表现方式。
1_3监测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机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人们之间未达成共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和污染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位置,因为涉及到国家、个人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利益问题等,还会存在部分高级官员的私人企业或入股的企业不愿采取相应治理环境措施,从而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停留在环境管理不被监督、环境监测质量不敢监督的状态。其次是环境监测的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也缺乏重大的政策支持,造成了我国环境的监测手段一直停留在数据报告等传统的方式,不能形成一个公开、权威、透明的环境监测体系,长时间下去就没有办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最后一个方面是专业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欠缺。我国现在虽然有部分的专业的环境检测的工作人员,也有专门的环境监测培训机构,但是由于经费匮乏的原因,使得国家相关的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得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我国欠缺专业的环境技术性人才,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相关的教育体制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发展,造成环境质量监测的欠缺。
2完善监测机制的措施
2.1制定完善的监测机制
面对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应当有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机制。首先将各个相关的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环境工作者的联系,相互之间合作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要想建立全面直接的监测机制就要打破部门与地域之间的限制,将环境监测问题当作一个整体,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环境监测体制,就要建立以全国的环境管理为单位的环境监测机制。这就需要以多个部门合作机制是前提。我们在实行这种环境质量监测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对环境监测系统的内部进行相应的调整。环境监测机制的内部资源应该做到全民共享,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环境监测内部资源的整合机制。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和信息的支持。
2.2加强机制的监督
环境监测管理中涉及到许多重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涉及到了部分行政人员的自身利益,所以在环境监测的管理中的阻力大。对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以国家为首形成监测信息的全民共享、管理信息全民监督模式。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监督的人员的素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公意识,建立一个多样化,透明化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环境监测部门的资金投入,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对环境监测的工作队伍的工作方式和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增加工作人员的奖励惩罚制度,定期举行环境监测技术大赛、环境工作交流大会等活动,这样来提高环境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与市场共同运作
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运作的模式,从而使得政府和社会一道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由环保局的环境监测站点和具有专业资质的非政府性的环境监测机构一道进行共同监测,所以政府主要是环境信息的提供者,并对非政府性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和提供技术指导和组织发展,结合环保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对政府和社会在环境监测信息生产上的比例和领域进行确定,以更好地符合国家与社会在环境监测信息方面的需要。国家在环境监督管理、環境质量评价、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环境变化的情况、环保成效的检验等方面,均应开展必要的环境监测。加上我国很多企业为了环保工作的需要,也成立自己的环境监测队伍,所以我们只有切实加强对其的环境监测资源的利用,将政府的强制力和企业的自由度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与政府的配合,政府在政策上优惠,社会在资源上支持,在二者的通力合作下,强化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管,尤其是应提高环境监测效率,将环境监测成本降低。此外,还应在管理模式上不断优化,尽可能地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环境监测,并提升到法律层面上来,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不断完善。
3结语
对于环境的监测机制的完善,并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飞跃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针对国情以及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积极的借鉴外国经验,参考各方面的文献,政府和社会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监测机制的发展和完善,给现在的我们和将来的子孙留下青山、绿水、白云、蓝天。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完善;环境质量
前言:舒适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人类生存体验舒适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也需要更有效的监测机制和更大的力度。监测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助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赖于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在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也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1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现状
1.1我国环境监测机制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项制度还都不完善。这个阶段所采取的监测控制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对监测的样品的最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虽然在进行实验的工程中,对实验室中的样品进行分析过程主要是采用了环境质量的控制手段,但是在对环境的样品采取的过程中,缺乏了对于环境质量的监管过程,缺乏公信力。到了90年代,我国环境监测机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展现国际化的机制。主要是因为优质的实验室的建立和环境计量工作的开展,使我国进入环境质量的控制阶段。优质的环境实验室要求监测人员具有专业的从业素质、完善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实验管理与高质量监测标准。其中计量认证也要求对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组织机构、检测工作、环境制度、人员等方面工作质量,将这些因素进行更加具体、更加全面的考核。直到21世纪后,随着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相关制度的颁布,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机制实现了创新,通过引入多个发达国家的多年先进工作经验,我国环境监测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1.2我国环境监测模式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环境检测工作都是在摸索与借鉴中前行,但是却在长久的历史实践之中形成一些监测模式。一方面,以政府生产监测环境信息。政府作为社会环境监测最坚定地力量,对监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凭借其公权力和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数据资源、人力物力资源,能够对环境监测从开始到最后做到程序衔接、量化清晰,并且依靠其公信力起到一定的倒逼作用。另一方面,以企业生产监测环境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政府相比,依靠和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亲密程度更能做到精细化、本地化。在政府的鼓励、优惠和政策下,企业依据从事行业特性,针对性的对环境敏感因素切入监测,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表现方式。
1_3监测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机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人们之间未达成共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和污染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位置,因为涉及到国家、个人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利益问题等,还会存在部分高级官员的私人企业或入股的企业不愿采取相应治理环境措施,从而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停留在环境管理不被监督、环境监测质量不敢监督的状态。其次是环境监测的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也缺乏重大的政策支持,造成了我国环境的监测手段一直停留在数据报告等传统的方式,不能形成一个公开、权威、透明的环境监测体系,长时间下去就没有办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最后一个方面是专业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欠缺。我国现在虽然有部分的专业的环境检测的工作人员,也有专门的环境监测培训机构,但是由于经费匮乏的原因,使得国家相关的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得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我国欠缺专业的环境技术性人才,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相关的教育体制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发展,造成环境质量监测的欠缺。
2完善监测机制的措施
2.1制定完善的监测机制
面对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应当有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机制。首先将各个相关的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环境工作者的联系,相互之间合作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要想建立全面直接的监测机制就要打破部门与地域之间的限制,将环境监测问题当作一个整体,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环境监测体制,就要建立以全国的环境管理为单位的环境监测机制。这就需要以多个部门合作机制是前提。我们在实行这种环境质量监测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对环境监测系统的内部进行相应的调整。环境监测机制的内部资源应该做到全民共享,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环境监测内部资源的整合机制。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和信息的支持。
2.2加强机制的监督
环境监测管理中涉及到许多重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涉及到了部分行政人员的自身利益,所以在环境监测的管理中的阻力大。对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以国家为首形成监测信息的全民共享、管理信息全民监督模式。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监督的人员的素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公意识,建立一个多样化,透明化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环境监测部门的资金投入,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对环境监测的工作队伍的工作方式和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增加工作人员的奖励惩罚制度,定期举行环境监测技术大赛、环境工作交流大会等活动,这样来提高环境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与市场共同运作
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运作的模式,从而使得政府和社会一道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由环保局的环境监测站点和具有专业资质的非政府性的环境监测机构一道进行共同监测,所以政府主要是环境信息的提供者,并对非政府性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和提供技术指导和组织发展,结合环保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对政府和社会在环境监测信息生产上的比例和领域进行确定,以更好地符合国家与社会在环境监测信息方面的需要。国家在环境监督管理、環境质量评价、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环境变化的情况、环保成效的检验等方面,均应开展必要的环境监测。加上我国很多企业为了环保工作的需要,也成立自己的环境监测队伍,所以我们只有切实加强对其的环境监测资源的利用,将政府的强制力和企业的自由度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与政府的配合,政府在政策上优惠,社会在资源上支持,在二者的通力合作下,强化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管,尤其是应提高环境监测效率,将环境监测成本降低。此外,还应在管理模式上不断优化,尽可能地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环境监测,并提升到法律层面上来,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不断完善。
3结语
对于环境的监测机制的完善,并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飞跃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针对国情以及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积极的借鉴外国经验,参考各方面的文献,政府和社会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监测机制的发展和完善,给现在的我们和将来的子孙留下青山、绿水、白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