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幼儿的终身成长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性格的形成,还关系到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确立。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与示范。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下足功夫,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观察,并在教学中多尝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结合平时幼儿的行为习惯表现,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贫乏,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遇到陌生人时,他们的情绪极易紧张。
2.言行不一致,注意力分散。很多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中很容易形成言行不一的习惯。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较高,经常做一件事情时又想到其他的事情,出现行为不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3.自制力较差,随意性明显。幼儿的性格还没有定型,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无法确定,很容易在行为和性格方面左右摇摆,有较大随意性,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一)从细微处引领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细微生活入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化的引導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成效,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更容易确立。
例如,在幼儿入园出园时,教师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可以避免幼儿拥挤和插队情况的发生;在幼儿洗手时,教师依然要指导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并指导他们养成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水的习惯;在人多的场合或在教师讲话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保持安静,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在幼儿园遇到老师时要引导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其实对于幼儿而言,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给予幼儿指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幼儿的监督工作,一旦发现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直到他们在生活形成持久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
幼儿教师是每个幼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关系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确立,因为在幼儿园,幼儿会认为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标准,这就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影响幼儿,使其行为规范化。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每个幼儿自身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每天要求幼儿几点之前达到幼儿园,自己也要做到准时;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教师要及时对他人说声“谢谢”;在幼儿园与其他教师处理好关系,经常用微笑对待他人……如此,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就会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标准的行为,他们也会在每天的入园时主动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在离开幼儿园时会说声“老师辛苦了,再见。”不难发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有多重。
(三)实施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长的关系较大。为此,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让家长也参与到指引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队伍中。例如,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说话文明、与他人和平相处、乐于助人等。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非易事,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幼儿的行为习惯指引,在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引领与示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二幼儿园)
幼儿行为的常见表现
1.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贫乏,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遇到陌生人时,他们的情绪极易紧张。
2.言行不一致,注意力分散。很多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中很容易形成言行不一的习惯。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较高,经常做一件事情时又想到其他的事情,出现行为不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3.自制力较差,随意性明显。幼儿的性格还没有定型,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无法确定,很容易在行为和性格方面左右摇摆,有较大随意性,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从细微处引领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细微生活入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幼儿的行为习惯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化的引導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成效,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更容易确立。
例如,在幼儿入园出园时,教师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可以避免幼儿拥挤和插队情况的发生;在幼儿洗手时,教师依然要指导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并指导他们养成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水的习惯;在人多的场合或在教师讲话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保持安静,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在幼儿园遇到老师时要引导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其实对于幼儿而言,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给予幼儿指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幼儿的监督工作,一旦发现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直到他们在生活形成持久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
幼儿教师是每个幼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关系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确立,因为在幼儿园,幼儿会认为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标准,这就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影响幼儿,使其行为规范化。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每个幼儿自身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每天要求幼儿几点之前达到幼儿园,自己也要做到准时;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教师要及时对他人说声“谢谢”;在幼儿园与其他教师处理好关系,经常用微笑对待他人……如此,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就会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标准的行为,他们也会在每天的入园时主动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在离开幼儿园时会说声“老师辛苦了,再见。”不难发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有多重。
(三)实施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长的关系较大。为此,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让家长也参与到指引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队伍中。例如,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说话文明、与他人和平相处、乐于助人等。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非易事,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幼儿的行为习惯指引,在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引领与示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