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冰棍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冗长的夏天又上场了,一个戴着太阳帽的小女孩正在马路边大口地吃着冰激凌,粘满奶油的嘴角快活地上扬着,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吃冰棍的童年。
  那时,这条街上只有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胖胖的阿婆。阿婆是個快乐的老太太,总是眯着眼笑。她还总喜欢在我花两分钱买一块糖时送我一块,为此我还挨了妈妈的打。妈妈“警告”我说,下次再去买糖吃就罚我不准吃饭,就是阿婆给的也不行。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去阿婆店里了,因为妈妈在街道工厂糊火柴盒的钱根本就供不起我吃糖。
  记忆中的那个夏天出奇的热,知了在树上歇斯底里地喊着,妈妈让我去买盐。我紧紧地握着一元纸币朝阿婆店里走去。
  一个穿着公主裙的女孩在小店的门口吃着冰棍。她看见我来了,就试图将整根冰棍都塞在嘴里,睁大眼睛望着我,然后又慢慢地将冰棍从嘴里拖出来,还贪婪地咂着嘴巴,末了又伸出舌头夸张地把嘴唇舔了个遍。
  我呆呆地看着,握紧了手中仅能买一袋盐的纸币,生硬地咽了口水,若无其事地向店里走去。其实这一切都已被阿婆看在眼里。
  “阿婆,我买一袋盐。”说这句话时,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盯着那个透着凉气的冰柜。
  “好嘞!”阿婆照旧爽快地应着,却不从架子上拿盐给我,而是转身进屋,“丫头,你等着啊,我去里边给你拿袋好盐。”
  听着阿婆的话,我盯着那个盛满“咂咂”声的冰柜,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阿婆很快就把盐递给我,我托在手里掂了掂,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将那张沁满手汗的纸币递给阿婆,下意识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哎呀!咋停电了?”阿婆转身看着冰柜上黯淡的指示灯说,“真是的,那么多的冰棍非化了不可,谁还来买呀?这线路咋老出毛病呢……”阿婆絮絮叨叨地埋怨着。
  我在一旁木讷地站着,那些冰棍要是化完了,那我不就再也没机会尝到它们了?
  “丫头,快过来,阿婆给你根冰棍,要是它们都化了,还不将冰柜给漫了?”阿婆“吱”地一声掀开冰柜的盖子,顿时一阵凉气驱散了周围滚动的热流,一点点爬上我的心头。
  我颤抖地接过了那根乳白色的冰棍,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吮吸着,清凉的感觉一直从舌尖蔓延到心房。妈妈不要怪我,阿婆说冰棍化了会漫了她的冰柜,我在心里默默念道。
  阿婆看着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这时,阿婆的孙子回来了,随手打开柜台上的电视机,屏幕上点点的雪花闪烁不定。霎时,冰棍和我一起哭了。
  从那以后,每逢夏天,我就会想起那根冰棍,还有阿婆眯着的眼睛。
  (编辑 郑儒凤 [email protected],西米绘图)
其他文献
学生时代的电商生涯  李林林出生于1990年,江苏徐州丰县人。从中学时代起,他就自学在网上发帖,推销家乡特产。  10岁后,李林林从丰县来到徐州城里生活,有空就跟着父亲回老家。农忙的时候,乡亲们在地里辛苦地劳作,但一年的收成很微薄。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家乡苹果丰收的时候,乡亲们去市场售卖,常常被人拒收,好不容易卖出一点,收到的钱都要用手帕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得紧紧的。这样的场景,李林林每每看得心里不是
期刊
嘉宾:徐州团市委副书记韩锋  淮安团市委副书记 何喆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姜姝博士  采访:本刊记者 郑晶心 邢多多  《风流一代》: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共青团都推出了哪些特色项目?  韓锋:围绕“新农菁英”的培养和发展,徐州团市委展开了“十项行动”,为“新农菁英”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培训、人才服务等,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搭建广阔平台。截至目前,徐州“新农菁英”已入库典型人才23
期刊
“端午节味儿浓呀,爷爷为我打馍馍呀,馍馍圆圆甜又香啊,一块馍馍一片情啊……”端午的歌谣是清晨布谷鸟起的调,清亮悦耳。对我来说,亲情的滋味,就是馍馍的味道。  我是爷爷带大的,最爱吃爷爷做的馍馍。一到端午节,我就对爷爷说:“爷爷,我想吃馍馍了。”爷爷就会做馍馍。  爷爷做馍馍时一丝不苟。他先是把红绿黑三种豆子以及白白的糯米浸泡一夜,第二天我去看豆子和糯米,一粒粒饱满透亮,相互依偎着,好像是饮了一夜的
期刊
“詹纳,有个事兒我忘了跟你说。”同事陆瑜给詹纳打来电话,“上次给咱们介绍项目的老卢有点事儿求你,我太高兴给忘记了。”  “啥意思?我就说不能平白无故让咱们捡这么大一个便宜,”詹纳撇着嘴,“难道他还想要点儿回扣啊?”  “没有的事儿!”陆瑜哈哈大笑,“他们公司有个在贵州的数据标注工厂,想让咱们帮着去美国找点儿项目。现在价格战打得太激烈了,原来介绍业务的中介给的条件都太差了。”  “我一直以为他们是技
期刊
6月,梅雨季,响晴的天气,也会聚满乌云,飞洒一阵带着泥土味、草木香的雨。雨,像时间的暂停键。因为雨,可以取消许多户外活动与工作;因为雨,可以懒洋洋地放下书本,离开电脑,在窗前小歇,走进雨打芭蕉的意境;因为雨,我想念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些雨季。  在那些雨季里,我还是个清秀、文静、胆小的小女孩。雨水下了有七八天了,它们顺着青瓦屋檐往那方方的天井四个角倾泻,乌青的石板被雨水洗得像面镜子。有时候雨水打在坑洼
期刊
楼北边有条新修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边有个村庄,打开我家的窗户,可以看到这个村子。村子不大不小,被一片树林笼罩着。  有一天我去路边店修车,小伙计搞不定,带我进了村子,找他修了二十年车的师傅。我住附近四年多了,这是第一次进村。师傅五十岁上下的样子,很和善。他的爱人也很友好,我刚坐下她就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村子就是好,虽然远处不时传来大货车路过发出的轰鸣声,但还是觉得安静。鸟飞进修车棚,站在一根电
期刊
小哥俩儿相遇在一家儿童福利院。那时弟弟三岁,哥哥五岁。三岁的弟弟,生活难以完全自理,五岁的哥哥主动帮助弟弟;哥哥天生小眼症几乎全盲,只剩一点点光亮。当他们开始学习时,弟弟就给哥哥读书,两人静静享受书籍带来的慰藉。  福利院的孩子,流动性很大,常有人被收养家庭看中领走。有天晚上小哥俩儿聊到此话题,想想日后要分开,不免有些伤感,于是相互承诺:“如果有一人先被收养,决不忘记,想办法帮留下的人被领养出来。
期刊
亲爱的瑾:  我们又吵架了,因为一点小事。  人们都说,女孩之间的友谊时常像谈恋爱一般,互相之间占有欲强烈,在吵架与和好之间摇摆。  亲爱的瑾,我们认识有一年半了。开始的半年多,我们形影不离,一起上体育课,一起去散步,一起去吃喜欢的麻辣拌。我们无话不谈,我听你倾诉经历过的感情波折与甘苦,你安慰我简单生活中的起伏和不时表露的小消极。  你很疼我,但也慢慢纵容了我的任性。我喜欢有节制的距离,又是典型的
期刊
父母跟着我搬家到城市已久,我总有时间过得太快的错觉。匆匆忙忙,我去了很多地方,给很多大学做讲座,出很多书,见很多人,怎么匆匆忙忙又到年底?好几年懒得折腾,年夜饭都是自助餐或在酒楼解决。我问父母,今年想吃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意兴阑珊,现在丰衣足食,不缺吃,吃什么都没胃口。鸡鸭鱼肉、海鲜、进口水果和零食,平时吃得太多,腻味。我母亲说:“今年我们吃自己种的小白菜。”我难以置信,在哪里种的?  母亲嘿嘿
期刊
藏地小夜曲  西藏昌都市 罗裳  暮色尚在迟疑  昆虫已叩响人间,或急管,或繁弦  昂曲河太急,一脚踏进澜沧江  放弃澎湃,石头走上岸,望见满头白雪的故乡  和我一样,春天也不想走了  青稞的家里,涌出人所未知的温善  对岸,毛驴粗犷的歌声,顺着溜索滑过来  梦中的野杏花,突然坐起身  夜空就要压塌山峰,幸而有十万亩星光支撑着  深黄色的那粒,是等我回家的灯  萤火虫  四川成都市 路琳  千万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