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茶:从小的梦想
种茶,拥有一个自己的茶园——这想法其实我从小就有,而且,从小对自己的茶园有一个构想,直到我中年以后,才能够有条件实现这个梦想。
我在2004年的时候考察神农架,感觉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这里没有工业,是水的源头,海拔高,即使是是空气、雨和雪,都是纯净的。所以当然就想在这里种茶。
之前我的经历许多人知道。我出版过《男人的蜕变》,《风中的漂泊》等书,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与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有一段时间,好象名和利都有了,但是在京城客居久了,我渐渐生出一种恐惧与焦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么走过去实在太可惜。我再度毅然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决裂,我要探寻一条自己的文学道路。
我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国做人文地理考察,包括生态研究研究。
考察神农架之后,感觉在此研究和写作生态,特别适宜。于是,神农架作为我的一个固定据点,就确立了下来。
在当代中国,我特别想推广一个生态种植理念。现在即使在大山里,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都相当普遍,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才是科学种田。
我同时想写一本茶书,种茶可以修心养性。自陆羽以来,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茶书,文人都没有种茶的经验,所写皆不着调。茶文化其实早已断层。在我看来,我不想只是简单的理解茶文化,而是从实践中更深的感受真正的茶文化。
生态种植方向
我给自己确定的生态种植方向特别苛刻。比如肥料,我现在仅用了梅花鹿、山羊、短嘴金丝燕粪和菜饼。菜饼仅限用青峰村油坊的,因为这里的油菜基本是将菜籽撒在空的边角地上,所以也没农残。
第一次施肥,我用的是菜饼,用我当时的轿车拉的。请了六个农民帮忙,然后移植了一些茶树,将茶园初步补齐。
第一次剪茶,也请了农民,他用机器剪的,我发现这样不行,就自己手工修剪成形,以后一直用手工修剪。
不用化肥种茶,茶芽发得慢,人家采两次,我的茶园只能采一次,而且茶芽小,也不及用化肥肥的茶芽嫩,采茶工不大乐意给采。当时是按采摘量付费的。
于是,我接着追肥,收集了野生动物粪,因为考虑家畜的肥料可能会喂过商品饲料,这些饲料中会有抗生素和生长素,施了会影响茶叶。
采摘茶叶时,有机肥料种的茶叶韧性强,揪起来花的力气大些。同时,为了保质量和安抚采茶工们,就以天计费,初步解决采茶问题。
在茶园管理方面,我自己动手。我现在管理茶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与泥炭藓作战,它无所不在,能在岩石上生长,手工去除,相当麻烦。
现在除了手工去除泥炭藓,基本采用生物防治。比如,我在茶园套种了1300株兰花,以及土豆。种植兰花和作物,抑制其他草类生长。
从接手茶园开始,对于虫害的防治,我还主要采用喂鸟的方法,即在茶园投食,保持有多种鸟群在茶园活动。现在茶园主要有红腹锦鸡、角雉、噪鹛、橙翅噪鹛、画鹛、大山雀、黄腹山雀、红嘴蓝雀等鸟,它们在茶园活动,能够捉去一些虫子,鸟类在春夏都吃虫子。
茶园的周边植被逐渐改变,我种植了映山红、金银花等,将有毒的马桑、醉鱼草等植物去除。今年,还种了一些箭竹来美化茶园,去年已经种了桂花
兰茶共生,就是小时候的梦想,一片茶园,里面同时种着兰花,兰香沁润茶叶,这样的茶叶古代是进贡皇帝喝的,现在我实现了。主要有蕙兰和春兰,蕙兰是兰花中,香气优雅,幽香致远的……
现在,我的茶园追一次春肥,一次夏肥,冬季铺一次原始森林腐殖土,这些肥料在外面的茶园,可以说是奢侈级的,也是不可及的。
我有空也去收集野羚羊的粪。
我感觉到,短嘴金丝燕粪对于茶叶的悠香之提升,相当有益。但是,难得寻觅。只有在人迹罕至高山岩洞,才会有短嘴金丝燕,但是,燕洞又必须有流水,因为流水有利于燕粪的冲走,这就更难得到。
然后,茶叶的采摘,必须在晴两天后,在阳光下采摘,因为这样光合作用达到极致时,采摘的茶叶才最有味道。
目前,唯一难以对付的是漫长的雨季之后的茶叶生锈,曾尝试几个生物方案,都难解决。因为我不想使用去锈的化学品。
在我的茶园里,没有灌溉。因为茶园在雾里,夏天最干的时候,每天会有一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暴雨。所以,茶园的生态气候是最好的气候。土壤是白云岩基岩的土壤,符合茶的偏酸要求。
当然,种茶只是我活动的一小部分,我大量时候去拍摄动植物,摄影和摄像,都使用专业器材;我最近在写作一个人的丛书——“古清生发现森林之美丛书”,我打算写作植物方面的书,从幼儿、儿童、成年人三个系列;并且我打算摄影金丝猴、神农架植物的高清纪录片。
我喜欢这样自由自的亲近自然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会离灵性越来越近,并且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身心的健康之道。
种茶,拥有一个自己的茶园——这想法其实我从小就有,而且,从小对自己的茶园有一个构想,直到我中年以后,才能够有条件实现这个梦想。
我在2004年的时候考察神农架,感觉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这里没有工业,是水的源头,海拔高,即使是是空气、雨和雪,都是纯净的。所以当然就想在这里种茶。
之前我的经历许多人知道。我出版过《男人的蜕变》,《风中的漂泊》等书,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与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有一段时间,好象名和利都有了,但是在京城客居久了,我渐渐生出一种恐惧与焦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么走过去实在太可惜。我再度毅然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决裂,我要探寻一条自己的文学道路。
我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国做人文地理考察,包括生态研究研究。
考察神农架之后,感觉在此研究和写作生态,特别适宜。于是,神农架作为我的一个固定据点,就确立了下来。
在当代中国,我特别想推广一个生态种植理念。现在即使在大山里,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都相当普遍,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才是科学种田。
我同时想写一本茶书,种茶可以修心养性。自陆羽以来,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茶书,文人都没有种茶的经验,所写皆不着调。茶文化其实早已断层。在我看来,我不想只是简单的理解茶文化,而是从实践中更深的感受真正的茶文化。
生态种植方向
我给自己确定的生态种植方向特别苛刻。比如肥料,我现在仅用了梅花鹿、山羊、短嘴金丝燕粪和菜饼。菜饼仅限用青峰村油坊的,因为这里的油菜基本是将菜籽撒在空的边角地上,所以也没农残。
第一次施肥,我用的是菜饼,用我当时的轿车拉的。请了六个农民帮忙,然后移植了一些茶树,将茶园初步补齐。
第一次剪茶,也请了农民,他用机器剪的,我发现这样不行,就自己手工修剪成形,以后一直用手工修剪。
不用化肥种茶,茶芽发得慢,人家采两次,我的茶园只能采一次,而且茶芽小,也不及用化肥肥的茶芽嫩,采茶工不大乐意给采。当时是按采摘量付费的。
于是,我接着追肥,收集了野生动物粪,因为考虑家畜的肥料可能会喂过商品饲料,这些饲料中会有抗生素和生长素,施了会影响茶叶。
采摘茶叶时,有机肥料种的茶叶韧性强,揪起来花的力气大些。同时,为了保质量和安抚采茶工们,就以天计费,初步解决采茶问题。
在茶园管理方面,我自己动手。我现在管理茶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与泥炭藓作战,它无所不在,能在岩石上生长,手工去除,相当麻烦。
现在除了手工去除泥炭藓,基本采用生物防治。比如,我在茶园套种了1300株兰花,以及土豆。种植兰花和作物,抑制其他草类生长。
从接手茶园开始,对于虫害的防治,我还主要采用喂鸟的方法,即在茶园投食,保持有多种鸟群在茶园活动。现在茶园主要有红腹锦鸡、角雉、噪鹛、橙翅噪鹛、画鹛、大山雀、黄腹山雀、红嘴蓝雀等鸟,它们在茶园活动,能够捉去一些虫子,鸟类在春夏都吃虫子。
茶园的周边植被逐渐改变,我种植了映山红、金银花等,将有毒的马桑、醉鱼草等植物去除。今年,还种了一些箭竹来美化茶园,去年已经种了桂花
兰茶共生,就是小时候的梦想,一片茶园,里面同时种着兰花,兰香沁润茶叶,这样的茶叶古代是进贡皇帝喝的,现在我实现了。主要有蕙兰和春兰,蕙兰是兰花中,香气优雅,幽香致远的……
现在,我的茶园追一次春肥,一次夏肥,冬季铺一次原始森林腐殖土,这些肥料在外面的茶园,可以说是奢侈级的,也是不可及的。
我有空也去收集野羚羊的粪。
我感觉到,短嘴金丝燕粪对于茶叶的悠香之提升,相当有益。但是,难得寻觅。只有在人迹罕至高山岩洞,才会有短嘴金丝燕,但是,燕洞又必须有流水,因为流水有利于燕粪的冲走,这就更难得到。
然后,茶叶的采摘,必须在晴两天后,在阳光下采摘,因为这样光合作用达到极致时,采摘的茶叶才最有味道。
目前,唯一难以对付的是漫长的雨季之后的茶叶生锈,曾尝试几个生物方案,都难解决。因为我不想使用去锈的化学品。
在我的茶园里,没有灌溉。因为茶园在雾里,夏天最干的时候,每天会有一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暴雨。所以,茶园的生态气候是最好的气候。土壤是白云岩基岩的土壤,符合茶的偏酸要求。
当然,种茶只是我活动的一小部分,我大量时候去拍摄动植物,摄影和摄像,都使用专业器材;我最近在写作一个人的丛书——“古清生发现森林之美丛书”,我打算写作植物方面的书,从幼儿、儿童、成年人三个系列;并且我打算摄影金丝猴、神农架植物的高清纪录片。
我喜欢这样自由自的亲近自然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会离灵性越来越近,并且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身心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