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繁重,内容全面,对学生有着更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者介绍了担任班主任工作后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心得
自习课时学生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数学题,有的在轻声地背英语单词。靠窗有几位学生在看小说,看样子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微笑。午后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照到他们的身上,泛起一圈淡淡的光晕。
我倚在门口,看着他们,想起刚刚发生的事情……
上完课后我回到办公室,看到有一位男生站在我的办公桌旁等我。一见到我,他就立刻迎上来说:“鲍老师,你好!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沈钰皖。”
这个小子,我当然记得他,他是我第一年当班主任时带的学生。那时的沈钰皖学习缺乏积极性,尤其是我教的英语这门学科,一点都不上进。一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他跑来跟我说他不想读书了,要退学。我就问他退学了干什么,他说跟老爸做生意。当时我听了他说的话,虽然很生气,但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能继续学业。但他很固执,执意办了退学手续。第二年我没有继续做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们之间也失去了联系,但那个小小的男生却留给我无限的遗憾。
看着眼前这个斯斯文文,戴着眼镜,长大了的沈钰皖,我很好奇地问他现在在干什么。出乎我意料的是,他说他现在大四,马上要实习了。我问他读的是什么专业,说是英语。这个回答很让我很意外,因为当年在他所有的学科中,英语是最弱的。
接着我们聊了很多,他告诉我那年退学后,他并没有去做生意,而是回老家继续上学,后来还考取了本科,在扬州上学。而现在的他马上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就业选择的问题。
他今天专程跑来,其实是想听听我的建议。他跟我说,回过头想想,觉得最有道理的还是我跟他讲过的话。
送他离开后,我来到现在所带的班级。我心里想,有时候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许要很多年以后才能见到成效。但是我愿意看着他们慢慢长大,看着他们慢慢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慢慢感悟人生。
有些老师在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兴致勃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困难的增多,之前的新鲜感开始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厌倦感,人也开始变得急躁了,做事也失去了耐心。如果有学生默写没及格,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罚抄;有学生违纪了,不问前因后果就骂一通。其实这些都于事无补。我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掌握一个“慢”字,就像炖牛腩一样,要用小火慢慢地炖,这样炖出来的牛腩才够火候,够味道。
首先,班主任的心态要“慢”。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从她的书里我知道,有时候人很奇怪,是思维决定行动,也就是心态决定一切。她給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个人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
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
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
他又把这个问题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砖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大家看看,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的。
班主任每天做的事情也是大体相同,都是比较繁琐的事情,但不同的人对这些事情的解释各有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解释,可以将班主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悲观主义者,他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看作强加的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
第二种是职业主义者,他知道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第三种是理想主义者,他知道眼前的每一滴汗都是通往一座圣殿的,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文中回忆了一些她小时候上学时的经历:“……要不然,就是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要不然,就是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她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要不然,就是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间跑步绕校园一周……”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她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看完这段文字,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一下:对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能力如何,不管他的行为习惯如何,我们是不是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耐心?每个班级中总有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或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也能沐浴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任老师——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的心态就一定要“慢”,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试图用一次狠狠地批评使他们改变。
其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关注过他们。对他们,我们只是匆匆而过,没有停下来给自己时间去了解他们。对于这些迟开的“花朵”,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我们应该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班主任的语速要慢。
看过一部电影,叫做《国王的演讲》,影片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的故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退位后,乔治六世很不情愿地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然而乔治六世有很严重的口吃,发表讲话时非常吃力,连几句很简单的话都结结巴巴地讲不出来。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Lionel Logue),在一系列的训练过程中两人成为好友,他的口吃也大为好转。在训练中,莱昂纳尔就告诉国王语速放慢,适当地停顿能使他的演讲显得沉稳庄重。随后在莱昂纳尔的帮助下,乔治六世成功地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也要掌握一个“慢”字,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或一些脾气暴躁的问题学生时。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那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将自己和老师放在平等的位置,尤其是“口才好,歪理多”。放慢语速,能给我们一些时间思考,整理思路,选择合适的语句。
《圣经》说世上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说出去的话有时候覆水难收,因此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要掌握好语速,如果语速过快,没有思考的机会,难免说错话,用错词。放慢语速能加强我们的语气;适当地停顿能使我们的话听起来“语重心长”,学生也有较多的时间来听取和吸收我们的话。
最后,班主任的“出手”要慢。
每个班级里总是会出现几个不怎么听话的学生:有的总喜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有的犯了错误不知道反省,还振振有词地顶撞老师。这些学生令老师头疼不已,老师总是会被这些学生的不断犯错激怒。这时有些班主任就会毫不犹豫选择处分,试图用这种方式来使学生收敛。上报处分,处分批准后张贴、宣读处分,一气呵成,图自己心理的一时爽快。
其实我们应该慢慢来,多关注学生的内在,了解他们成长的背景,对犯错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翻身。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你有没有发现,走在路上,能够热情地和你打招呼的学生里,好学生并不占多数;多年后,能到学校里来看看你的,多数是我们所谓的“差生”。
下课的音乐响起来,学生们和我道别后陆续走出教室。
望着他们年轻、充满朝气的背影,我愿意从从容容,慢慢地做我的班主任,看着他们慢慢长大……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2.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8.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心得
自习课时学生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数学题,有的在轻声地背英语单词。靠窗有几位学生在看小说,看样子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微笑。午后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照到他们的身上,泛起一圈淡淡的光晕。
我倚在门口,看着他们,想起刚刚发生的事情……
上完课后我回到办公室,看到有一位男生站在我的办公桌旁等我。一见到我,他就立刻迎上来说:“鲍老师,你好!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沈钰皖。”
这个小子,我当然记得他,他是我第一年当班主任时带的学生。那时的沈钰皖学习缺乏积极性,尤其是我教的英语这门学科,一点都不上进。一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他跑来跟我说他不想读书了,要退学。我就问他退学了干什么,他说跟老爸做生意。当时我听了他说的话,虽然很生气,但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能继续学业。但他很固执,执意办了退学手续。第二年我没有继续做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们之间也失去了联系,但那个小小的男生却留给我无限的遗憾。
看着眼前这个斯斯文文,戴着眼镜,长大了的沈钰皖,我很好奇地问他现在在干什么。出乎我意料的是,他说他现在大四,马上要实习了。我问他读的是什么专业,说是英语。这个回答很让我很意外,因为当年在他所有的学科中,英语是最弱的。
接着我们聊了很多,他告诉我那年退学后,他并没有去做生意,而是回老家继续上学,后来还考取了本科,在扬州上学。而现在的他马上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就业选择的问题。
他今天专程跑来,其实是想听听我的建议。他跟我说,回过头想想,觉得最有道理的还是我跟他讲过的话。
送他离开后,我来到现在所带的班级。我心里想,有时候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许要很多年以后才能见到成效。但是我愿意看着他们慢慢长大,看着他们慢慢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慢慢感悟人生。
有些老师在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兴致勃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困难的增多,之前的新鲜感开始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厌倦感,人也开始变得急躁了,做事也失去了耐心。如果有学生默写没及格,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罚抄;有学生违纪了,不问前因后果就骂一通。其实这些都于事无补。我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掌握一个“慢”字,就像炖牛腩一样,要用小火慢慢地炖,这样炖出来的牛腩才够火候,够味道。
首先,班主任的心态要“慢”。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从她的书里我知道,有时候人很奇怪,是思维决定行动,也就是心态决定一切。她給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个人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
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
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
他又把这个问题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砖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大家看看,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的。
班主任每天做的事情也是大体相同,都是比较繁琐的事情,但不同的人对这些事情的解释各有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解释,可以将班主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悲观主义者,他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看作强加的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
第二种是职业主义者,他知道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第三种是理想主义者,他知道眼前的每一滴汗都是通往一座圣殿的,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文中回忆了一些她小时候上学时的经历:“……要不然,就是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要不然,就是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她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要不然,就是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间跑步绕校园一周……”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她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看完这段文字,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一下:对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能力如何,不管他的行为习惯如何,我们是不是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耐心?每个班级中总有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或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也能沐浴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任老师——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的心态就一定要“慢”,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试图用一次狠狠地批评使他们改变。
其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关注过他们。对他们,我们只是匆匆而过,没有停下来给自己时间去了解他们。对于这些迟开的“花朵”,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我们应该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班主任的语速要慢。
看过一部电影,叫做《国王的演讲》,影片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的故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退位后,乔治六世很不情愿地坐上了国王的宝座。然而乔治六世有很严重的口吃,发表讲话时非常吃力,连几句很简单的话都结结巴巴地讲不出来。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Lionel Logue),在一系列的训练过程中两人成为好友,他的口吃也大为好转。在训练中,莱昂纳尔就告诉国王语速放慢,适当地停顿能使他的演讲显得沉稳庄重。随后在莱昂纳尔的帮助下,乔治六世成功地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也要掌握一个“慢”字,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或一些脾气暴躁的问题学生时。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那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将自己和老师放在平等的位置,尤其是“口才好,歪理多”。放慢语速,能给我们一些时间思考,整理思路,选择合适的语句。
《圣经》说世上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说出去的话有时候覆水难收,因此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要掌握好语速,如果语速过快,没有思考的机会,难免说错话,用错词。放慢语速能加强我们的语气;适当地停顿能使我们的话听起来“语重心长”,学生也有较多的时间来听取和吸收我们的话。
最后,班主任的“出手”要慢。
每个班级里总是会出现几个不怎么听话的学生:有的总喜欢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有的犯了错误不知道反省,还振振有词地顶撞老师。这些学生令老师头疼不已,老师总是会被这些学生的不断犯错激怒。这时有些班主任就会毫不犹豫选择处分,试图用这种方式来使学生收敛。上报处分,处分批准后张贴、宣读处分,一气呵成,图自己心理的一时爽快。
其实我们应该慢慢来,多关注学生的内在,了解他们成长的背景,对犯错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翻身。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你有没有发现,走在路上,能够热情地和你打招呼的学生里,好学生并不占多数;多年后,能到学校里来看看你的,多数是我们所谓的“差生”。
下课的音乐响起来,学生们和我道别后陆续走出教室。
望着他们年轻、充满朝气的背影,我愿意从从容容,慢慢地做我的班主任,看着他们慢慢长大……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2.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