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至10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明显减少了发作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08-02
短暂性脑缺血(TIA)为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1],短暂性脑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出现局灶性症状,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造成的。该病若在发作初期未能及时进行救治,30%患者可能会逐渐恶化成脑梗死等症状。目前本病的发生机制还未明了,在临床上该病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一种抗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来进行治疗[2]。
现报道我院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方法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l2年2月至10月间TIA患者6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6±5.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TIA,在入院前尚未用过抗血小板的聚集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已了解治疗用药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安排。将6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7±5.6)岁;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l2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2.5±5.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及年龄结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病例的慢性病进行基础治疗,严格控制其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水平,并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0.19/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剂量为50mg/d。用药1个月为l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疗程。
1.3疗效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3]。显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超过77%;有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48-77%;无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反复发作未被控制,出现了脑卒中等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发作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时间缩短更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对照组1例出现肠道不适的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出现脑卒中的可能性较高,是临床完全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约有半数频繁发作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在两天内会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现象,而在脑出血发作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高达10%左右[4] 。而未进行及时救治的患者很有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非常大影响。因此,尽早治疗该病十分关键。
动脉粥样的硬化斑块和血栓脱落致血管的内皮胶原与血液直接接触形成了新的栓塞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该栓塞是血小板和血管的内皮下胶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治疗基础是要进行抗血、溶栓、抗凝小板聚集治疗,然后是控制血糖、血压等一系列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处理指南》中,推荐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这种抗血小板聚集性药物。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解热止痛药,在临床上可以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5]。它能够抑制血小板COX阻断TAX2来抑制住血小板的聚集效果,但是有30%左右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对其不产生作用[6]。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也是常用的一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能够特异性不可逆结合血小板的表面ADP 受体P‐YAC ,从而降低ADP 对cAMP的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受体的(GPⅡb/Ⅲa)活化受到抑制,近一步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7-8]。有研究报道表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使用可以弥补只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不足,提高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9]。
目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上常用单方制剂对其进行治疗[10]。但本研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研究组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更好。且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发作时间较单用药的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由此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作,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维,李尧,刘阳,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9(1):42-43.
[2] 李伟.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西南军医,2011,13(6):1111-1112.
[3] 顾力华,庞永诚,陈斌等. 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2,(9):26-28.
[4] 侯广春,郭传智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TIA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1,51(3):46-47.
[5] 陈斌. 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术式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16):3212-3213.
[6] 安萍.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06-107.
[7] 董珠,孙寄,蒋萍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106-107.
[8] 张太平.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33-134.
[9] 杨晓云. 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9(9):1147.
[10] 居一春,李祥. 桃红四物汤化学成份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8,27(5):575-577.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08-02
短暂性脑缺血(TIA)为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1],短暂性脑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出现局灶性症状,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造成的。该病若在发作初期未能及时进行救治,30%患者可能会逐渐恶化成脑梗死等症状。目前本病的发生机制还未明了,在临床上该病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一种抗血小板的聚集药物来进行治疗[2]。
现报道我院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方法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l2年2月至10月间TIA患者6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6±5.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TIA,在入院前尚未用过抗血小板的聚集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已了解治疗用药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安排。将6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2.7±5.6)岁;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l2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2.5±5.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及年龄结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病例的慢性病进行基础治疗,严格控制其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水平,并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0.19/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剂量为50mg/d。用药1个月为l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疗程。
1.3疗效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3]。显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超过77%;有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48-77%;无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反复发作未被控制,出现了脑卒中等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发作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时间缩短更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对照组1例出现肠道不适的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出现脑卒中的可能性较高,是临床完全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约有半数频繁发作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在两天内会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现象,而在脑出血发作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高达10%左右[4] 。而未进行及时救治的患者很有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非常大影响。因此,尽早治疗该病十分关键。
动脉粥样的硬化斑块和血栓脱落致血管的内皮胶原与血液直接接触形成了新的栓塞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该栓塞是血小板和血管的内皮下胶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治疗基础是要进行抗血、溶栓、抗凝小板聚集治疗,然后是控制血糖、血压等一系列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处理指南》中,推荐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这种抗血小板聚集性药物。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解热止痛药,在临床上可以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5]。它能够抑制血小板COX阻断TAX2来抑制住血小板的聚集效果,但是有30%左右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对其不产生作用[6]。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也是常用的一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能够特异性不可逆结合血小板的表面ADP 受体P‐YAC ,从而降低ADP 对cAMP的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受体的(GPⅡb/Ⅲa)活化受到抑制,近一步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7-8]。有研究报道表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使用可以弥补只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不足,提高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9]。
目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上常用单方制剂对其进行治疗[10]。但本研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研究组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更好。且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发作时间较单用药的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由此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作,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维,李尧,刘阳,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9(1):42-43.
[2] 李伟.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西南军医,2011,13(6):1111-1112.
[3] 顾力华,庞永诚,陈斌等. 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2,(9):26-28.
[4] 侯广春,郭传智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TIA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1,51(3):46-47.
[5] 陈斌. 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术式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16):3212-3213.
[6] 安萍.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06-107.
[7] 董珠,孙寄,蒋萍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106-107.
[8] 张太平.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33-134.
[9] 杨晓云. 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9(9):1147.
[10] 居一春,李祥. 桃红四物汤化学成份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8,27(5):57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