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朋友说我是一名背包客。我说我不是,如果硬要说的话,我只能算半个。
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背包客”这三个字所代表的群体。在我看来,背包客会骑着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甚至连前刹都是坏的,靠着脚刹一路进藏;背包客会打工一段时间后辞职,背包出发,再打工,如此循环往复;背包客会独自一人来到昆仑山口,然后背著满满的70升背包爬上5900米,回来后跑到KTV嚎半宿……背包客走过中国的每一条公路,开车、徒步、搭车无所不用,然后开始周游世界,从一个弱冠少年慢慢地进入不惑之年,最后在某个自己认为理想的地方开个书吧,整天以茶与酒招待老朋友。他们不坐飞机、不打车,但是去过的地方比谁都多,他们会用脚丈量每一段路,他们即使不言不语也是风景。而我只是一个靠父母赞助、偶尔打工,利用假期背着包走走的学生,所以我最多算半个“背包客”。
初二那年,我翘家跑到科尔沁玩了一圈。七年后的同一时刻,我背着包一路向北,最后从漠河北极村归来。整整七年时间,我一点点地寻找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漫漫七年路途,时断时续,总有太多的人情练达,世态炎凉。
这条路上,同行者良莠皆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穷游风”,网上也出现了各种教你蹭吃蹭喝的攻略。然后,就有一堆所谓的文青声称自己一直在路上,在拉萨、在丽江、在泰国、在东南亚,仿佛只有像他们这样“辛苦的旅行”才算活得精彩。
对于有这样想法的朋友,我只想说:“别傻了,如果你没有一颗真正向往的心,那么你只会一直流浪。”
16岁的我第一次进藏,自以为拥有了一切,殊不知一切都是一个叛逆小孩的期期艾艾而已。人生就是一部奇书,期待你细心阅读,迷乱时起步,勇敢地向前追逐,而不是莫名其妙强加的忧伤。所以你只有真正抱着一种平和与理性的心态,而不是脑袋一热,看一本书,查一个攻略,就开始了所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才能真正体会“在路上”的那种愉悦感和充实感。
陈坤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写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坚强。”在旅行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麻烦的、不可思议的、无聊的,不会较真的人自然能够活出他们自己的市侩,较真的人若不想崩溃,就只有调整自己的呼吸去解开那些结,一点点来,慢慢地解,痛并快乐着,解开一个,就豁然三分。而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以此不断地成长。曾经遇到很多实行“间隔年”计划的朋友,他们对待事物的理解和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无论男生、女生,或多或少会呈现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成熟,是在面临突发状况时的一种平稳。
有人问过我,你平时坐火车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二三十个小时,都是怎么熬过来的?我说,睡觉、看书和发呆。其中,恐怕发呆的时间最长。一个人靠在窗边,听火车撞击轨道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看窗外的白云黑夜,仿佛连时间都静止了。这个时候的沉默,不会被繁忙的工作打断,不会被琐碎的事情困扰,任由思绪流淌,越飘越远,越想越深。而往往就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回归本真,看清本质,找出答案。所以每次出发,我都会在旅行期间和结束返回的途中给自己两次这样“入定”的机会,第一次让我回忆过去时间里我的人生路,第二次则让我整理路上纷纷扰扰的回忆和故事,这样我会获得一种充实感。
最近,有很多书名起的都很类似,叫《xx岁之前必做的xx件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其中都有一条,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说走就走,代表了太多太多。也许你现在没有打算出发,没有胆量走一次,不过没关系,当你真正下定决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老,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
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拥有炫耀的资本,而是为了沿途的风景、形形色色的朋友、道听途说的故事和刻骨铭心的回忆。旅行的美好,宽稳如镜面般的山湖,不可预知的道路,只有你记得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瞬间,密不可说,妙不可言,是寂静午后的一盏茶,茫茫黑夜里的一杯咖啡。那个动作,那个瞬间,你记得,你拥有。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也曾经偶尔在寂静的午夜,因为发觉自己失去了灵魂而感到虚弱无助,请上路,把它找回来。我相信,上帝造出了那一片无缝的沉沉黑夜,也注定要造出几颗寥落的星星,那么自顾自地闪烁着光芒,并不指望照亮整个黑夜。趁着有脾气装潇洒,有本钱耍个性,离开睁眼闭眼看到的城市,逃离身边的纷纷扰扰,找一个让自己心里安静和干净的地方,让自己变得像水晶一样透明,然后拍一堆美得自己都想哭的照片,留给未来的自己。流转的时光,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如此而已。
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背包客”这三个字所代表的群体。在我看来,背包客会骑着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甚至连前刹都是坏的,靠着脚刹一路进藏;背包客会打工一段时间后辞职,背包出发,再打工,如此循环往复;背包客会独自一人来到昆仑山口,然后背著满满的70升背包爬上5900米,回来后跑到KTV嚎半宿……背包客走过中国的每一条公路,开车、徒步、搭车无所不用,然后开始周游世界,从一个弱冠少年慢慢地进入不惑之年,最后在某个自己认为理想的地方开个书吧,整天以茶与酒招待老朋友。他们不坐飞机、不打车,但是去过的地方比谁都多,他们会用脚丈量每一段路,他们即使不言不语也是风景。而我只是一个靠父母赞助、偶尔打工,利用假期背着包走走的学生,所以我最多算半个“背包客”。
初二那年,我翘家跑到科尔沁玩了一圈。七年后的同一时刻,我背着包一路向北,最后从漠河北极村归来。整整七年时间,我一点点地寻找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漫漫七年路途,时断时续,总有太多的人情练达,世态炎凉。
这条路上,同行者良莠皆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穷游风”,网上也出现了各种教你蹭吃蹭喝的攻略。然后,就有一堆所谓的文青声称自己一直在路上,在拉萨、在丽江、在泰国、在东南亚,仿佛只有像他们这样“辛苦的旅行”才算活得精彩。
对于有这样想法的朋友,我只想说:“别傻了,如果你没有一颗真正向往的心,那么你只会一直流浪。”
16岁的我第一次进藏,自以为拥有了一切,殊不知一切都是一个叛逆小孩的期期艾艾而已。人生就是一部奇书,期待你细心阅读,迷乱时起步,勇敢地向前追逐,而不是莫名其妙强加的忧伤。所以你只有真正抱着一种平和与理性的心态,而不是脑袋一热,看一本书,查一个攻略,就开始了所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才能真正体会“在路上”的那种愉悦感和充实感。
陈坤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写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坚强。”在旅行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麻烦的、不可思议的、无聊的,不会较真的人自然能够活出他们自己的市侩,较真的人若不想崩溃,就只有调整自己的呼吸去解开那些结,一点点来,慢慢地解,痛并快乐着,解开一个,就豁然三分。而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以此不断地成长。曾经遇到很多实行“间隔年”计划的朋友,他们对待事物的理解和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无论男生、女生,或多或少会呈现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成熟,是在面临突发状况时的一种平稳。
有人问过我,你平时坐火车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二三十个小时,都是怎么熬过来的?我说,睡觉、看书和发呆。其中,恐怕发呆的时间最长。一个人靠在窗边,听火车撞击轨道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看窗外的白云黑夜,仿佛连时间都静止了。这个时候的沉默,不会被繁忙的工作打断,不会被琐碎的事情困扰,任由思绪流淌,越飘越远,越想越深。而往往就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回归本真,看清本质,找出答案。所以每次出发,我都会在旅行期间和结束返回的途中给自己两次这样“入定”的机会,第一次让我回忆过去时间里我的人生路,第二次则让我整理路上纷纷扰扰的回忆和故事,这样我会获得一种充实感。
最近,有很多书名起的都很类似,叫《xx岁之前必做的xx件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其中都有一条,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说走就走,代表了太多太多。也许你现在没有打算出发,没有胆量走一次,不过没关系,当你真正下定决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老,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
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拥有炫耀的资本,而是为了沿途的风景、形形色色的朋友、道听途说的故事和刻骨铭心的回忆。旅行的美好,宽稳如镜面般的山湖,不可预知的道路,只有你记得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瞬间,密不可说,妙不可言,是寂静午后的一盏茶,茫茫黑夜里的一杯咖啡。那个动作,那个瞬间,你记得,你拥有。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也曾经偶尔在寂静的午夜,因为发觉自己失去了灵魂而感到虚弱无助,请上路,把它找回来。我相信,上帝造出了那一片无缝的沉沉黑夜,也注定要造出几颗寥落的星星,那么自顾自地闪烁着光芒,并不指望照亮整个黑夜。趁着有脾气装潇洒,有本钱耍个性,离开睁眼闭眼看到的城市,逃离身边的纷纷扰扰,找一个让自己心里安静和干净的地方,让自己变得像水晶一样透明,然后拍一堆美得自己都想哭的照片,留给未来的自己。流转的时光,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