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难怪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的时候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会这么难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活动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不能事过境迁,而应置身其中,抓住有特点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想一想,理一理,及时做点记录,既能帮助记忆,又能提练记忆,使模糊的东西清晰起来,使肤浅的东西深刻起来,使一点点触动生发开来。一旦有具体的规定的作文的需要,就可以拿出来组合,作进一步的提炼了。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必然得心应手,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从高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何盛茂的《守门人》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获校庆征文一等奖。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作文,光有生活的素材是不行的,还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读者》、《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针对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自由文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紧跟时代的步伐,倾听同龄人的心声
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可忽视,优秀作文是出自年龄心理特点、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最能引起学生自己共鸣,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因此,除让学生阅读一些作文精选外,我还把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分发下去,在品味中得到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启发。这些习作是同学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定期把这些作文编订成册,既给了领跑者以激励、鼓舞,又给了跟跑着以目标和信心。
四、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阅读了优秀作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我若为王》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想象去写《如果我是…》;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写作方法。
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和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运用文字表情达意,其中不外乎思想认识、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文字技巧等方面的展示。多读可以提高思想认识,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 积累语言文字;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养成多读多写的习惯,做起文来,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
五、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对高考作文,我给学生进行审题,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这样,书写、用语、构段、谋篇、审题、立意是写作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发展过程,他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又先后有序,应该把握规律,稳扎稳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随心所欲、随意跳跃,就是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文字表达能力相当欠缺的学生。文体方面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有片断练习,如场景类片断:《课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奥运图徽介绍,讲清构图及寓意。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评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之前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或在班上,或找七八个同学,和他们交待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和评改者交流,和作者沟通,修改后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新意不多,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我的学生在作文训练方面的确取得了显著成绩。只要坚持,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进而迎来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作者简介]赖晨,(1967——)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教师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活动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不能事过境迁,而应置身其中,抓住有特点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想一想,理一理,及时做点记录,既能帮助记忆,又能提练记忆,使模糊的东西清晰起来,使肤浅的东西深刻起来,使一点点触动生发开来。一旦有具体的规定的作文的需要,就可以拿出来组合,作进一步的提炼了。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必然得心应手,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从高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何盛茂的《守门人》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获校庆征文一等奖。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作文,光有生活的素材是不行的,还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读者》、《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针对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自由文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紧跟时代的步伐,倾听同龄人的心声
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可忽视,优秀作文是出自年龄心理特点、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最能引起学生自己共鸣,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因此,除让学生阅读一些作文精选外,我还把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分发下去,在品味中得到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启发。这些习作是同学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定期把这些作文编订成册,既给了领跑者以激励、鼓舞,又给了跟跑着以目标和信心。
四、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阅读了优秀作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我若为王》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想象去写《如果我是…》;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写作方法。
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和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运用文字表情达意,其中不外乎思想认识、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文字技巧等方面的展示。多读可以提高思想认识,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 积累语言文字;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养成多读多写的习惯,做起文来,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
五、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对高考作文,我给学生进行审题,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这样,书写、用语、构段、谋篇、审题、立意是写作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发展过程,他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又先后有序,应该把握规律,稳扎稳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随心所欲、随意跳跃,就是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文字表达能力相当欠缺的学生。文体方面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有片断练习,如场景类片断:《课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奥运图徽介绍,讲清构图及寓意。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评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之前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或在班上,或找七八个同学,和他们交待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和评改者交流,和作者沟通,修改后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新意不多,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我的学生在作文训练方面的确取得了显著成绩。只要坚持,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进而迎来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作者简介]赖晨,(1967——)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