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忘之城
是的 ,遗忘之城确实存在。几年前莫名走失了的那块手表、那把梳子、门上的钥匙、越来越少的一次性黑皮筋、那串被忘记的密码,它们去了遗忘之城,变成了你。你就是这样逐渐成长和壮大起来的。还有四个月前从遥远的南半球寄来的那份快递包裹,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也偷偷去了你那里。
庆幸的是,我知道所有的它们都仍然存在于这个地球的表面上,不会飞去太空,也无法遁入地底。在它们的周围也许有纸板、塑料、泥土、花草、春天……我能感受到它们与我同处黑夜,上方是闪烁着星星的藏青色夜空,晚上9点42分。即便如此,我却无法再次等到它们的现形了。
它们蒸发成了一个个的你,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那样,能够变幻出各种样子——我曾在周遭的一切中隐约察觉你的蛛丝马迹,但却又无法在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中确认你的真实。就像在玻璃车窗上看到几朵梅花形状的脚印,能想象到那柔软的肉垫、粘湿的短毛,曾趁我不在时,来过我的车顶(就算我没见过这个物体,也不知道它叫“猫”)。你也是,我常察觉你冰山一角的痕迹,但从未等到你的现形。如果名字是一个形容词的话,我想称呼你为“气”。你无处不在,无色透明、隐形包容,只在某些遇冷和遇热的机缘下,地球背景弯曲,看到气息(你在)浮动。
我常常闻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气味,它的出现不分场合,亦没有来由。我从未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可见的、可触碰的物质身上辨认出这个气味——我找不到它的主人。我静止在其中,仔细感受它。我闻到四成佛堂里点燃的那种香薰味道,三成树枝蒸发露水时散发的气味,两成婴儿记忆里的母乳香气,半成白糖里藏匿的咸味,还有半成无法描述。这奇妙气味到来的那一瞬会让人顷刻抽离周遭世界——身体停留在俗世,精神去到了你那里。我曾在考试结束前的最后一分钟里闻到过它;也在窗口飘进来的一阵风中闻到;有时还会在我的洗发水里闻到。这个气味的出现就像天空中的云朵形状那样让人找不着规律,虽然我同意黑格尔所说的“风中扬起的每一粒沙子都是有规律的”,我确信它有规律,但是我无法找出。如果把这个气味的出现规律比作一个物体的一生,我所经历的一切大概是它还在被孕育的时期,因此,我何以有能力窥见它的奥秘。每当我邂逅这个气味时,我确定我去到了你那里(或者说是你在这里)。
除此之外,很多时候没有外在动因的情况下,你忽然走进我的脑海。洗澡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发呆的时候……这已不会引起我的惊奇,是习惯成自然的事。但最近一次想到你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当我想到你的时候,到底是我想起了你,还是你想起了我。
这封信,是在你的意料之下写的,你帮助我想出了每一个下一句。我有一个请求,如果在某种机缘之下我捕捉到你的现形,你是否可以告诉我,未来的事情。
螃蟹和蜘蛛
曾经我遇到一只螃蟹,它所经历的故事,是其他的螃蟹做梦也想不到的,它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关乎宇宙,关乎我们。这个秘密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明白,长篇大论也不行。是语言的边界无法到达的,是维特根斯坦书中的不可言说之物。我将在这段文字所占用的空间里,生涩地展示这个秘密,即便它不被太多人类知晓。
在农贸市场湿漉漉的地面上,我见到这只奇特的螃蟹。它悠然横行,看起来并不匆忙。它的从容让我怀疑它不是刚从某位水产摊主的网篓子里逃出来,而是从别处长途旅行至此的。也许,真的如此。我蹲下来,凑近看它,它的壳上有些奇特的纹路,就像人的掌纹会暗示命运那样,这些纹路似乎也暗示了它不同于其他螃蟹的生存痕迹。
它足上的绒毛间有些闪烁着的东西,像是会反光的亮片。我定睛注视这些细小的不同。长时间的聚焦,视线变得模糊,那些反着光的小点越发明亮、扩张,变成大片大片的光斑,抢占我的视线,最后螃蟹自身开始发光,这些光照射到我的眼睛里,在我的眼皮上留下了抽象画似的光之幻影。
突然,有一只潮湿的手伸了过来,挡住了光,我如梦初醒。螃蟹被水产摊主拾回,随后,被一位中年男人买走,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男人的女儿是作家,喜欢在餐桌上写作,她觉得餐桌与书桌相比,更具有生活的气息。那天下午,女孩正在写作,突然听到厨房深蓝灰色的塑料袋里,传来“擦擦擦”和“咕噜咕噜”的声音。女孩闻声走去,小心地打开袋子上的结,与袋中的螃蟹对视。女孩可怜螃蟹,不希望看到美好的活物变成餐桌上的尸体,于是将它救走。
螃蟹成为女孩的秘密宠物。
螃蟹与女孩的相处像极了五味太郎绘本里的鳄鱼和牙医,互相害怕,却又必须面对彼此。女孩化妆的时候,伸手去寻刷子,不小心摸到了螃蟹冰涼的壳,女孩吓得抽手,却不幸打翻了散粉盒。盒里的粉末四散,由远而近,随着空气中的尘埃一同飘向螃蟹的眼睛,折射了光线的亮片颗粒,忽闪忽闪,亮得晃眼,某一瞬间,螃蟹感到自己正身处美丽的银河。原来这小小的散粉盒里装的是一整个微型宇宙。螃蟹想到了曾经的日子,待在海边的滩涂里,向上看到的,宁静辽远的星空。
螃蟹独自在房间里游荡。无意间,它看到窗帘上有一个跳跃的黑点,这是一只蜘蛛。螃蟹第一次见到蜘蛛,好奇极了。但由于没法垂直着爬到窗帘上去,就只好乖乖在地面上等待。它不敢动,一丝大气也不敢出,紧紧地盯着这个黑点,并在心里祈祷它能够离自己更近一点点。等啊等,终于等到小黑点的靠近,看到了它身上精致而复杂的结构和无比细密的绒毛,觉得这很像缩小版的自己。从很久以前开始,有一个线索已将它们联系——名字。“蜘蛛”“螃蟹”这四个字,拥有共同的偏旁。而每次提起,都像是一种暗示,让它们变得越来越相似。
螃蟹每日关注着这个移动的小点,不让它离开自己的视线,它热爱这个精密的缩小版的自己。但有一天,它不见了。
那段日子,它俩丢失了共同的偏旁,成为“知朱”和“旁解”,分离,也独立。
多日之后,螃蟹在水桶里发现一个漂浮的黑点,毫无动静。它在一旁静静地等待,期待微弱的空气流动和地球的自转,能帮忙让水面移动,好让这颗小黑点离它更近一点。等待了几个昼夜之后,它终于能够看清,这是一只蜷缩的蜘蛛,比先前的那只看起来更加精致。螃蟹伸出脚去打捞它,却发现怎样都没法触碰到它——越是顺着它的方向接近,靠近脚尖时就会逃离,无法触及的蜘蛛仿佛是仍然有力气的,它是一个“活物”。就如打捞沉入一大锅汤中的米粒,米粒会一直不听话地顺水流游动,难以被捞上来,仿佛是活的。但是螃蟹知道,蜘蛛早已死去。最后,它静静地待在一旁,看着水面上打转的蜘蛛陷入了沉思,它怀疑自己现在是活着,还是死了。因为死去了的,也在运动,而活着的运动,不知是否是自己的操控,还是躺在另一个巨大的“水面”一样的东西里,随波荡漾? 蜘蛛离开了螃蟹,螃蟹失去了每日追逐的热衷的事物,它打算出走,开始一场长途旅行。它走过了很多个白天、雨天、晴天和夜晚,但始终没有走出这片水面。它被雨后的积水冲进了下水道,然后漂浮,最后又被冲上一片湿漉漉的地面,它打了个激灵,开始爬行。忽然它注意到不远处有许多和它长相相似的同类,在一个个网篓子里,又一个个地被人抓起,送进深蓝色的塑料袋。它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一切,忽然一只带着防水手套的手伸了过来,包裹住了它的身体,它如梦初醒。腾空,坠下,与一大群同类聚到了一起。但它完全没有注意到,刚才一个女孩对它投来的专注目光。
蛛网与寺院
蜘蛛网的所在之处是人类很少会触碰到的地方,但与人类活动范围却又总是无比贴近。它不像直奔血肉的蚊子,也不像胡乱扑腾、抖落粉尘的飞蛾,要么过于亲近人,要么过于无视人。蛛网与人类活动的距离恰到好处。看见,但不触碰。它好像是在为人类做着统计和划分活动区域的工作。
浴室的角落,在非常靠近淋浴器的花洒喷出的水的行走路径,稍稍旁边了几厘米,它义无反顾结下一张网。如果有一天这里忽然住进了一位喜欢手握花洒洗澡的人,那网就会遭殃,但蜘蛛是爱冒险的生物。在无人打扫的厕所,蹲式马桶之上,它聪明地避开了更多人曾在此排泄过的那个方位,而在另外一頭,结网。这网同样靠近危险,但和淋浴器附近的网有些不同,人们一般不敢轻易地在有网的那一端放下自己的屁股。即使有不同寻常的个人习惯,他也一定会为见到此网而妥协。这网的安全,限制了人类的个性行动,而巧妙地捕捉了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它好像能比人类更熟悉大部分人类的行为习惯。
蜘蛛网所在之处,有点儿像寺院。寺院是一个能让人存在于世界上,同时又从世界上消失的地方——它在凡间,却不似凡间。凡间是普通大众活动的范围,寺院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蛛网是人类所不到的区域,寺院同样。蛛网与寺院相似。那隐形的蛛网,还为自然界制造了许多超现实的奇妙景象——悬浮在树干之外的叶片、定格在空气中的尘埃,还有你从未在别处见过的、那种一片密密麻麻排列得异常整齐的、大小相似的、会让人产生密集恐惧的圆滚滚的露珠。
它是一种低调而美丽的物质。白天,由于细小的外形和单调色彩,它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但到了夜晚,碰上些灯光,它就摇身变成了那位穿上华丽晚礼服在舞池中央旋转的灰姑娘,光彩照人。又很像是高贵的缎面丝绸,比任何一种面料都更需要光的辅助。我曾见过一张存在于两棵树之间的非常巨大的蛛网,在夜里展现惊人的美丽。白天它在这个隐蔽而安全的角落,仿佛隐身一般不被发现。恰好,这网的正下方有一盏地灯,一到夜间,地灯明黄色的光垂直向上照射到蛛网上,它无比精巧的层层结构和光泽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周围黑暗粗犷的树丛对比之下,像是通往虚拟世界的梦幻窗口。一阵风吹拂,蛛丝有弹性地抖动。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寺院也是如此,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美丽,而平日是朴素和平凡的外表,不如那些高调美丽的事物吸引人。而“光”这一物质,就是连接大众进入到寺院的机缘,寺院就会绽放出光下蛛网一般的美丽。
蛛网有着使物体失重漂浮的本领。它接纳所有比它更微小的物体,但由于我不是树叶,不是灰尘,不是神,所以我不确定那些小东西是无意进入的,还是有意进入。树叶被粘连和掉落的过程就像人类出家和还俗的过程。但不管我们是否知道这些未知的东西,那片悬浮在枝干之外的上下颠倒的叶片依然会让见者着迷,因此这个地方同寺院一样具有超现实的色彩。蛛网是人类活动所不及的区域,那么蛛网的所及之处就有点像是,未出家之人的寺院。
树丛里的寺院,淋浴器旁的寺院,蹲式马桶上的寺院——这是一个富有禅意的,可见,但不可及的地方。
本文为第六届“青春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
作者简介:叶欣,浙江温州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