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良好健康的政商关系;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进步,需要良好健康的政商关系携手努力。
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的时代命题中,川东北重镇南充充分激发“加油动起来、加劲干起来”的昂扬斗志,努力构建以“‘亲’上加‘清’、‘清’上有为”为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为实现“大城崛起”添砖加瓦。
破除“三道门”,做到“三个到”
4月底,四川盆地已进入初夏,古城阆中正在为“五一”小长假里即将到来的游客“盘中调整”,稍显冷清。然而,在与老城一河之隔的阆中市行政服务大厅里,却热闹非凡。从1楼到6楼,前来咨询、办事的人们步履匆匆。
“大厅里现有入驻部门和单位40个,346项行政审批(许可)及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阆中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席小玻说,“我们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均为100%。”
事实上,这种集约化的“一条龙”式服务,南充各地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始竞相探索。例如,阆中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就已运行超过11年。
提及深化这一改革的初衷,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说,就是要“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严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这也是宋朝华给全市党员干部定下的关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规矩。
然而,规矩之下,依然存在个别“盲区”。南部县政府办主任李阳认为,这一症结主要是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认识偏差造成的:“随着反腐的高压态势和简政放权的不断推进,少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上发生偏差,为避免利益输送、贪污受贿之嫌,减少与企业家的正常接触,对企业家敬而远之,不闻不问。”
拒人于千里之外,实际是“三道门”的“关口化”体现。要想破解这一症结,首先要从扭转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李阳认为,应该“鼓励领导干部大胆与企业家正常交往,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试金石”。
与此同时,南充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主责主业,积极为破除“三道门”、做到“三个到”尽职尽责。
“去年6月,新的市纪委派出经开区纪工委正式成立后,我们就成立了专项工作督查小组深入企业、车间进行明察暗访。”阆中市经开区纪工委书记陈明军说,在一次暗访中,经开区纪工委发现经开区管委会个别干部存在对企业诉求困难漠不关心,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甚至有园区企业急需办的事拖着办或者不办,涉嫌不作为、慢作为。“我们迅速将意见反馈至经开区党工委,要求党工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该同志进行提醒谈话,责令在1周内进行整改。”
同时,经开区纪工委向园区所有企业公示了阆中市纪委举报电话、网站、微信和经开区纪工委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设立了公开举报箱;公开承诺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发展环境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护短、绝不手软。
南部县充分发挥纪委监委作用,紧盯项目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建立12名纪检干部“一对一”联系152个重大项目机制,全过程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2018年,该县查处“庸懒散浮拖”问题21件、21人,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24件、24人,有效扭转了亲商爱商氛围欠浓厚的问题。
为企业当好“服务员”
当前,减税降负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南充各地在减税降负问题上充分发挥“服务员”作用,为“清”上有为作了一个强有力注脚。
“我们紧抓纳税服务,缩时间、优效率、提质效,从根源上解决办税‘多头找、往返跑、重复问’的难题。”南部县税务局副局长曾拥军介绍道,该县税务机关大力推行“套餐式”“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一次性办结多个涉税事项。
针对改革过程中涉税事项变动大的实际,南部县税务局对纳税人报告类、发票类等5大类11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和许可类、报告类等5大类55项“全程网上办”事项及时进行公示。通过整合资料报送、统一资料归档、简化流程等多个举措,该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了50%以上。
而阆中市则在为中小企业在改善民生、鼓励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发展等11个税收项目中进行优惠。2018年,该市共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04万元,免征增值税5438万元,免征企业所得税1178万元。走访企业中,有44家受到政府不同层面的帮扶,占比为54%。
一系列减税降负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全面助推南充各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以阆中市为例,截至2018年9月底,阆中市市场主体经济总量超过3.1万户,注册资本(金)逾246亿元,从业人员达17万余人。自2014年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平均年增长率达17.4%。
“关键就是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谈到阆中市各类市场主体竞相成立、经济活力不断提升时,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这样说。事实上,南充各级党政干部的“服务员”作用不止局限于建成区这一小小的地域,他们早已将服务功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阆中市围绕“市级抓标准、乡镇抓延伸、村级抓代办、问责抓规范”的思路,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安装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并因地制宜设立村级集中代办站。截至目前,规范有序、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已在该市全面建成。
南充各级党政干部的“服务员”意识不断强化,亦有赖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南部县纪委监委组建7个专项督查组,常态对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全县党员干部主动服务、廉洁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亲”“清”政商关系進一步形成。问卷调查中,有71家企业对政府部门工作作风作出好评,占比达87%。
交而有法、交而有方、交而有界。南充敦促党政干部和企业家恪守相处之道,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齐心协力营造经济发展的健康生态。(责编/周盼)
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的时代命题中,川东北重镇南充充分激发“加油动起来、加劲干起来”的昂扬斗志,努力构建以“‘亲’上加‘清’、‘清’上有为”为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为实现“大城崛起”添砖加瓦。
破除“三道门”,做到“三个到”
4月底,四川盆地已进入初夏,古城阆中正在为“五一”小长假里即将到来的游客“盘中调整”,稍显冷清。然而,在与老城一河之隔的阆中市行政服务大厅里,却热闹非凡。从1楼到6楼,前来咨询、办事的人们步履匆匆。
“大厅里现有入驻部门和单位40个,346项行政审批(许可)及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阆中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席小玻说,“我们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均为100%。”
事实上,这种集约化的“一条龙”式服务,南充各地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始竞相探索。例如,阆中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就已运行超过11年。
提及深化这一改革的初衷,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说,就是要“坚决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严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这也是宋朝华给全市党员干部定下的关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规矩。
然而,规矩之下,依然存在个别“盲区”。南部县政府办主任李阳认为,这一症结主要是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认识偏差造成的:“随着反腐的高压态势和简政放权的不断推进,少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上发生偏差,为避免利益输送、贪污受贿之嫌,减少与企业家的正常接触,对企业家敬而远之,不闻不问。”
拒人于千里之外,实际是“三道门”的“关口化”体现。要想破解这一症结,首先要从扭转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李阳认为,应该“鼓励领导干部大胆与企业家正常交往,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工作的试金石”。
与此同时,南充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主责主业,积极为破除“三道门”、做到“三个到”尽职尽责。
“去年6月,新的市纪委派出经开区纪工委正式成立后,我们就成立了专项工作督查小组深入企业、车间进行明察暗访。”阆中市经开区纪工委书记陈明军说,在一次暗访中,经开区纪工委发现经开区管委会个别干部存在对企业诉求困难漠不关心,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甚至有园区企业急需办的事拖着办或者不办,涉嫌不作为、慢作为。“我们迅速将意见反馈至经开区党工委,要求党工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该同志进行提醒谈话,责令在1周内进行整改。”
同时,经开区纪工委向园区所有企业公示了阆中市纪委举报电话、网站、微信和经开区纪工委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设立了公开举报箱;公开承诺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发展环境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护短、绝不手软。
南部县充分发挥纪委监委作用,紧盯项目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建立12名纪检干部“一对一”联系152个重大项目机制,全过程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2018年,该县查处“庸懒散浮拖”问题21件、21人,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24件、24人,有效扭转了亲商爱商氛围欠浓厚的问题。
为企业当好“服务员”
当前,减税降负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南充各地在减税降负问题上充分发挥“服务员”作用,为“清”上有为作了一个强有力注脚。
“我们紧抓纳税服务,缩时间、优效率、提质效,从根源上解决办税‘多头找、往返跑、重复问’的难题。”南部县税务局副局长曾拥军介绍道,该县税务机关大力推行“套餐式”“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一次性办结多个涉税事项。
针对改革过程中涉税事项变动大的实际,南部县税务局对纳税人报告类、发票类等5大类11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和许可类、报告类等5大类55项“全程网上办”事项及时进行公示。通过整合资料报送、统一资料归档、简化流程等多个举措,该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了50%以上。
而阆中市则在为中小企业在改善民生、鼓励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发展等11个税收项目中进行优惠。2018年,该市共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04万元,免征增值税5438万元,免征企业所得税1178万元。走访企业中,有44家受到政府不同层面的帮扶,占比为54%。
一系列减税降负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全面助推南充各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以阆中市为例,截至2018年9月底,阆中市市场主体经济总量超过3.1万户,注册资本(金)逾246亿元,从业人员达17万余人。自2014年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平均年增长率达17.4%。
“关键就是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谈到阆中市各类市场主体竞相成立、经济活力不断提升时,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这样说。事实上,南充各级党政干部的“服务员”作用不止局限于建成区这一小小的地域,他们早已将服务功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阆中市围绕“市级抓标准、乡镇抓延伸、村级抓代办、问责抓规范”的思路,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安装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并因地制宜设立村级集中代办站。截至目前,规范有序、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已在该市全面建成。
南充各级党政干部的“服务员”意识不断强化,亦有赖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南部县纪委监委组建7个专项督查组,常态对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全县党员干部主动服务、廉洁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亲”“清”政商关系進一步形成。问卷调查中,有71家企业对政府部门工作作风作出好评,占比达87%。
交而有法、交而有方、交而有界。南充敦促党政干部和企业家恪守相处之道,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齐心协力营造经济发展的健康生态。(责编/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