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官员的尺度》
[美]安东尼·刘易斯 著何帆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推荐理由:
借由此书提出一个不太为人注意、但时下却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引人思考:“在批评公众人物的时候,是否必须言之有据?”
法治社会的进程中,言论自由与诽谤之间的纠结关系往往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理想中的言论自由国度,媒体界往往泥沙俱下,各种靠耸人听闻挖掘名人隐私的小报畅行无阻,默契地满足大家的窥私欲,只要不太越界。如若有本分人质疑:“难道不怕名人告你么?”大部分公民,即便没有受过法学教育,也能振振有词地来一句:“名人隐私权的保护是受限制的。”这一被视若当然的宪政常识,要拜美国一著名案例所赐,那就是“《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美国著名法政观察家安东尼·刘易斯生动记述了这一案件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这本经由何帆翻译为中文的《批评官员的尺度》(Shall Make No Law)。刘易斯不愧是美国法政界斫轮老手,在不遗漏任何技术细节的前提下,以引人入胜的笔触重现了事件经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本书开头和结尾,各有专章梳理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及各大重要判例,并讨论了本案的后续影响。因此,称之为一本可读性与知识性兼备的第一修正案宝典,丝毫不为过誉。
正如译者在中译本序言中所述,近年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中国大陆关于言论自由著作的译介并不鲜见,网民灌水时也会时不时祭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以说,为了加深言论自由案件的感性认识,本书引入正当其时。
如今微博的出现极大便捷了公民作为个体的表达自由,开启了所谓“自媒体”时代。其中,不乏对于各种社会不良甚至丑恶现象的揭露和鞭挞,但有时难免出现错讹、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为此,以力求真相为己任的民间辟谣组织应运而生。有网民批评类似组织为“选择性辟谣”,即只针对批评政府的言论进行匡正,而辟谣联盟则回应道:那是因为目前针对政府的批评占据微博的主流地位,而且政府对新媒体不熟悉,属于相对弱势,辟谣只对真相负责,并无任何倾向。
泛泛而言,针对任何话题的公共讨论,均为言论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哪怕其一味地针对或者维护政府。霍姆斯大法官雄辩地说过:“我们所追求的至善唯有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市场的竞争中,让思想自身的力量去赢得受众,而且,真理是人类愿望得以安然实现的唯一基础。”所以,针对不实的言论——如果根据“《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精神,除非其“玩忽放任,罔顾真相”——只可通过更有说服力的反驳,使得真相越辩越明(当然并非永远如此),而非利用公权力设置事前审查或事后追究制度,方才符合宪政原理。
但“责人严责己宽”乃人之常情,在辩论中尤为如此。辟谣者通过考证论据、详查微末以正视听固然值得尊敬,但也要有容忍质疑甚至嘲骂声音的雅量。作为质疑者,有着天赋的表达权利,但却没有不受反诘或者不理解的特权。真相是言论自由存在的意义之一,但如果掌握真相(尤其是并非永远在任何问题上都掌握真相)的一方,动辄以“精英”、“民逗”之类的斗争语言对所谓“传谣造谣者”作诛心之论,则辟谣者本身也未免会失去赖以被信任和被尊敬的基础,即就事论事,以真相为唯一出发点,而且这种瞻前顾后的不自由的批评,也势必造成无意义的虚美。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书摘
在苹果内部,这款手机的研发高度保密。iPhone在苹果内部的项目名称为P2,这是英文Purple2的缩写——此前苹果和摩托罗拉合作的ROKR手机被称作Purple1。
参与这一项目的员工要通过一扇又一扇门,一次又一次地刷员工证,并输入数字密码才能进入办公室。办公区普遍安装了摄像头。当你进行产品测试时,必须穿上黑色外衣,进行操作时会有红色的灯警告你:要特别小心。
保密是苹果十分重要的一项企业文化,为此苹果极少和媒体、投资人公开打交道,并很少参加各种电子展会。它几乎只在新产品上市这样的场合和外界沟通,以获得轰动效应。
这款手机的研发团队被分散到好几个地方,而当苹果的高级主管前往Cingular(美国第二大无线运营商)沟通会面时,他们以半导体公司Infeneon(英飞凌)工程师的身份来伪装自己。
此外,研发iPhone的硬件和软件的团队是完全分开的。搞软件的工程师所研发的硬件的确是iPhone,但是其中灌装的软件却是伪装的,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以为是真正的iPhone软件。
而搞软件的工程师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在开发真正的iPhone软件,但是所用的硬件却装在木盒子里,一些工程师甚至以为未来的iPhone,居然还是木头外壳的。
直到2007年1月,当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真正公开展示出iPhone时,很多研发的工程师才搞清楚原来这才是真正的iPhone,其实当时之前大约不到30位资深人员才知道产品最终的模样和状况。
在iPhone发布之前,互联网上关于苹果手机的假想图和假新闻铺天盖地,其中竟然没有一条与真正的iPhone相符,难怪乔布斯在发布iPhone的MacWorld2007大会上得意洋洋地说道,在送到FCC检测的时候,苹果的秘密已经掩盖不住了,“我们决定让苹果自己来把这台新手机告诉全世界,而不是FCC”。
在苹果iPhone的合作伙伴中,Google、雅虎以及运营商Cingular等重要角色竟然从来没有见识过苹果iPhone的真面目。
甚至苹果公司的一些高级官员也表示,在iPhone发布之前根本不知道这款神秘手机到底长什么样子。苹果iPhone与乔布斯之间将秘密保持到了最后一刻,这其中所表现出的不只是苹果公司对首款手机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苹果严格和成熟的管理机制。
本书跟踪了一只iPhone手机的一生,一只iPhone手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回收翻新直到被分解处理。作者实地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深圳、苏州、长沙等地的苹果供应链走访,还原出最真实的一手苹果产业链调查报告。
本书焦点是“那些站在乔布斯身后的巨人”,比如刚接任苹果CEO的库克、设计大师伊夫等,还有富士康、TPK、AMR等一大批幕后英雄。乔布斯和iPhone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这些巨人肩膀上的原因。
新书速递
《甘南纪事》
杨显惠著
花城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本书是作家杨显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停车暂借问》
钟晓阳 著
新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上世纪40年代写到60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书中主人公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1982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30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大道至简:全球顶级CEO
商道智慧》
余胜海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本书从经营的角度,总结提炼出了杰克
[美]安东尼·刘易斯 著何帆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推荐理由:
借由此书提出一个不太为人注意、但时下却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引人思考:“在批评公众人物的时候,是否必须言之有据?”
法治社会的进程中,言论自由与诽谤之间的纠结关系往往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理想中的言论自由国度,媒体界往往泥沙俱下,各种靠耸人听闻挖掘名人隐私的小报畅行无阻,默契地满足大家的窥私欲,只要不太越界。如若有本分人质疑:“难道不怕名人告你么?”大部分公民,即便没有受过法学教育,也能振振有词地来一句:“名人隐私权的保护是受限制的。”这一被视若当然的宪政常识,要拜美国一著名案例所赐,那就是“《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美国著名法政观察家安东尼·刘易斯生动记述了这一案件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这本经由何帆翻译为中文的《批评官员的尺度》(Shall Make No Law)。刘易斯不愧是美国法政界斫轮老手,在不遗漏任何技术细节的前提下,以引人入胜的笔触重现了事件经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本书开头和结尾,各有专章梳理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及各大重要判例,并讨论了本案的后续影响。因此,称之为一本可读性与知识性兼备的第一修正案宝典,丝毫不为过誉。
正如译者在中译本序言中所述,近年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中国大陆关于言论自由著作的译介并不鲜见,网民灌水时也会时不时祭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以说,为了加深言论自由案件的感性认识,本书引入正当其时。
如今微博的出现极大便捷了公民作为个体的表达自由,开启了所谓“自媒体”时代。其中,不乏对于各种社会不良甚至丑恶现象的揭露和鞭挞,但有时难免出现错讹、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为此,以力求真相为己任的民间辟谣组织应运而生。有网民批评类似组织为“选择性辟谣”,即只针对批评政府的言论进行匡正,而辟谣联盟则回应道:那是因为目前针对政府的批评占据微博的主流地位,而且政府对新媒体不熟悉,属于相对弱势,辟谣只对真相负责,并无任何倾向。
泛泛而言,针对任何话题的公共讨论,均为言论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哪怕其一味地针对或者维护政府。霍姆斯大法官雄辩地说过:“我们所追求的至善唯有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市场的竞争中,让思想自身的力量去赢得受众,而且,真理是人类愿望得以安然实现的唯一基础。”所以,针对不实的言论——如果根据“《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精神,除非其“玩忽放任,罔顾真相”——只可通过更有说服力的反驳,使得真相越辩越明(当然并非永远如此),而非利用公权力设置事前审查或事后追究制度,方才符合宪政原理。
但“责人严责己宽”乃人之常情,在辩论中尤为如此。辟谣者通过考证论据、详查微末以正视听固然值得尊敬,但也要有容忍质疑甚至嘲骂声音的雅量。作为质疑者,有着天赋的表达权利,但却没有不受反诘或者不理解的特权。真相是言论自由存在的意义之一,但如果掌握真相(尤其是并非永远在任何问题上都掌握真相)的一方,动辄以“精英”、“民逗”之类的斗争语言对所谓“传谣造谣者”作诛心之论,则辟谣者本身也未免会失去赖以被信任和被尊敬的基础,即就事论事,以真相为唯一出发点,而且这种瞻前顾后的不自由的批评,也势必造成无意义的虚美。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书摘
在苹果内部,这款手机的研发高度保密。iPhone在苹果内部的项目名称为P2,这是英文Purple2的缩写——此前苹果和摩托罗拉合作的ROKR手机被称作Purple1。
参与这一项目的员工要通过一扇又一扇门,一次又一次地刷员工证,并输入数字密码才能进入办公室。办公区普遍安装了摄像头。当你进行产品测试时,必须穿上黑色外衣,进行操作时会有红色的灯警告你:要特别小心。
保密是苹果十分重要的一项企业文化,为此苹果极少和媒体、投资人公开打交道,并很少参加各种电子展会。它几乎只在新产品上市这样的场合和外界沟通,以获得轰动效应。
这款手机的研发团队被分散到好几个地方,而当苹果的高级主管前往Cingular(美国第二大无线运营商)沟通会面时,他们以半导体公司Infeneon(英飞凌)工程师的身份来伪装自己。
此外,研发iPhone的硬件和软件的团队是完全分开的。搞软件的工程师所研发的硬件的确是iPhone,但是其中灌装的软件却是伪装的,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以为是真正的iPhone软件。
而搞软件的工程师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在开发真正的iPhone软件,但是所用的硬件却装在木盒子里,一些工程师甚至以为未来的iPhone,居然还是木头外壳的。
直到2007年1月,当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真正公开展示出iPhone时,很多研发的工程师才搞清楚原来这才是真正的iPhone,其实当时之前大约不到30位资深人员才知道产品最终的模样和状况。
在iPhone发布之前,互联网上关于苹果手机的假想图和假新闻铺天盖地,其中竟然没有一条与真正的iPhone相符,难怪乔布斯在发布iPhone的MacWorld2007大会上得意洋洋地说道,在送到FCC检测的时候,苹果的秘密已经掩盖不住了,“我们决定让苹果自己来把这台新手机告诉全世界,而不是FCC”。
在苹果iPhone的合作伙伴中,Google、雅虎以及运营商Cingular等重要角色竟然从来没有见识过苹果iPhone的真面目。
甚至苹果公司的一些高级官员也表示,在iPhone发布之前根本不知道这款神秘手机到底长什么样子。苹果iPhone与乔布斯之间将秘密保持到了最后一刻,这其中所表现出的不只是苹果公司对首款手机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苹果严格和成熟的管理机制。
本书跟踪了一只iPhone手机的一生,一只iPhone手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回收翻新直到被分解处理。作者实地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深圳、苏州、长沙等地的苹果供应链走访,还原出最真实的一手苹果产业链调查报告。
本书焦点是“那些站在乔布斯身后的巨人”,比如刚接任苹果CEO的库克、设计大师伊夫等,还有富士康、TPK、AMR等一大批幕后英雄。乔布斯和iPhone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这些巨人肩膀上的原因。
新书速递
《甘南纪事》
杨显惠著
花城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本书是作家杨显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停车暂借问》
钟晓阳 著
新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上世纪40年代写到60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书中主人公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1982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30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大道至简:全球顶级CEO
商道智慧》
余胜海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本书从经营的角度,总结提炼出了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