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MR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胶质瘤与放化疗治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评价APT相关定量指标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
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APT成像的23例患者(共27个病灶;男15例、女8例,年龄13~80岁)进行前瞻性研究。扫描方案包括头颅常规横断面平扫、弥散WI、增强T1WI、APT成像。定量分析参量包括病灶区磁化转移率(MTR)、磁化转移相对变化率(rMTR),诊断"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或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原发(12个)或复发(8个)胶质瘤相比于对侧正常白质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APT对比增强;治疗后改变(7个)的APT信号往往等于或低于对侧正常白质区。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的MTR分别为102.78(101.93,103.84)和100.17(99.94,1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 P<0.01);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的rMTR分别为3.92%(2.69%,4.67%)和0.47%(-0.7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 P<0.01)。APT定量指标对二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MTR、rMTR的ROC AUC分别为0.986、0.943。MTR取阈值100.68时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0/20),特异性为6/7,准确性为96.3%(26/27);rMTR取阈值1.66%时的灵敏度为95.0%(19/20),特异性为6/7,准确性为92.6%(25/27)。
结论结合常规MRI图像,APT成像能为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的鉴别提供良好的定性、定量信息。定量指标MTR、rMTR对二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有望成为评价胶质瘤疗效的无创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