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改革的重与轻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务之急是明确监管职能,推进监管机构改革,统一监管标准,提高监管的强度、广度和深度,事先设计可行的危机应对预案。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箭在弦上。200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逐年上升,在近年来问题开始逐步暴露,比如:全社会债务水平上升过快,尤其是企业部门的债务已高居全球榜首,并伴随着僵尸企业贷款的上升;金融机构的经营逐步由分业转为混业,与目前分业监管的模式出现脱节;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一些新的高风险金融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等等。
  在金融监管改革中,笔者认为有四方面主要内容。
  首先,明确监管职能,完善监管理念。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一点在实践中经常被其他目标所淡化,比如稳增长、行业发展或部门利益等。在监管理念方面,央行最近系统地提出在原有的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强化宏观审慎的理念,符合危机后全球监管改革的方向和中国当下的现实,在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强调和落实。
  其次,监管机构的改革。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一方面形成监管真空,另一方面造成部分多种监管或监管五龙治水的现象。推进监管机构改革,是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同时落实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重要制度性保证。
  第三,统一监督标准,加强监管的强度、广度和深度。以银行业为例,这对应提高监管标准(如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要求)、增加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频率、对系统性重要银行要求预先设计危机处置方案、加强对影子银行等新业务的监管。对于目前处于监管真空的新产品、新业务,需要明确对应的监管部门及其责任。
  第四,监管人才的培养和信息的完善。任何一项机制,最终的实施需要监管人员的实施。监管人员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尤其在整体金融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改革、直接融资体系发展各方面的推进,人才储备和专业能力的相应提升非常重要。在信息方面,除了完善微观监管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对于信息分析的能力(尤其是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评估和判断能力)亟须加强。
  在目前关于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讨论中,监管机构改革占据了大部分的版面。从目前看,可能的方案有以下几种:(1)“一行”模式,即所有监管功能回归央行;(2)“一行一会”模式,即合并三会建立一个超级金融监管机构;(3)“委员会+一行三会”模式,即维持目前一行三会格局不变,在国务院层面成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做实日常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4)“央行+审慎监管局”模式,即央行负责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三会合并后成立一个审慎监管局进行微观审慎监管。
  在监管机构改革中,目前不宜采取大手术的方案,方案三是近期更现实的选择。对比而言,金融监管改革的其他三方面的内容近期更为重要。
  首先,在监管机构安排方面,全球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模式。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洲、英国等国在监管机构设置方面都做了重大变化,央行在金融监管(尤其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作用得到加强。例如,英国将金融监管的大部分职能放回到央行,成立与货币政策委员会平行的金融稳定委员会。但是,整体而言目前各国的金融监管模式迥异。
  从历史上看,金融业从混业到分业,再从分业到混业,监管机构设置的各种选择,往往在一场大危机后发生重大变化,但也会随着一场新危机的到来又走回头路。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作为安然度过危机的两个国家,它们在危机后并未对监管与央行分离的体系作出调整。
  其次,分业监管模式固然会带来协调方面的问题,大一统监管模式同样会带来监管过度集中后的风险。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在大监管模式下将消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监管机构改革如果在当下采取大手术的方案,从时点选择看可能是最差的。大手术方案合适的时机是在危机后(阻力最小),或在金融体系稳定健康的时候。而目前金融体系的问题已发展到必须尽快解决的阶段。大手术方案一旦实施,短期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资源,造成监管队伍的人心浮动,延误在其他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进度,导致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上升甚至失控。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其他文献
老百姓对政府有种天生的不信任感,在经济糟糕时,这种不信任感会普遍散开。如果经济持续糟糕,这种不信任会更长久,以至于到了经济好转时也不一定能扭转过来。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在政府间引入竞争,尤其在地方政府间引入竞争,这样一来有助于提高政府绩效,因为它们像私人公司一样竞争,会提高整体的效率,最终老百姓获益;二来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因为政府归根到底要靠老百姓支持才行,而提高政府透明度有助于赢得民心。  中
期刊
由于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政府数据管理,逐步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程度,以利于政府监督和社会问责  最近,中国各级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三五”规划方案,为接下来的五年设置一系列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会被分解到下一级政府部门,并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形式贯彻落实。能不能按期足额达到目标,就成为考核和问责政府绩效的关键依据。  和多数目标设置一样,政府不仅要完成自己设
期刊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近30年的艰苦努力,从制度层面看,已经覆盖了全体国民。  截至2014年底,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1亿和4.7亿,比2010年底增长34.8%和319.6%。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总参保率在95%以上,这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进步。  面临人口加速老化、经济发展降速、财政增长趋缓的压力,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
期刊
人民币若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具有价值稳定性。从超过200年的历史数据看,黄金具有对抗通胀的作用,也是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同时,黄金是世界货币,具有最后清偿能力,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币要走向国际,黄金是重要的支撑。中国黄金储备需要大幅增加,力争达到世界前两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促进沿线国家参与人民币黄金市场交易,提升“人民币黄金”的国际影响力。 一、黄金具有对抗通胀的作用,也是
期刊
尤瓦尔·赫拉利不经意间在中国成了一名“网红”,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争议他在《人类简史》里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21世纪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不平等的世纪,比如人类历史可能更多是一部歪打误撞将错就错的历史,比如农业革命就是一场陷阱等等。  无论如何,在经过近30年在新史学指导下对小人物、边缘人物的日常命运和局部的、区域的小历史的“关爱”后,人们渐渐对过多通过森森细细的细节去填补大历史画卷的努力感到
期刊
在全球经济困窘之际,以财政政策来刺激增长又回到决策者视野之中,提高赤字率成为一个主要选项。但扩大赤字需要关注风险。  新年伊始,经济疲软像瘟疫一样在很多国家传播,但印度经济一枝独秀地在春天绽放。在这一耀眼增长的背后,外界注意到其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加大、财政赤字率走高的新动向。  过去数月,伴随印度经济走强,是外界的各种将信将疑。3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印度经济“公证”,IMF指出,印度
期刊
在经济系统里,最神秘也饱受争议的莫过于金融市场。没有人离得开它,但是也没有多少人认清它。金融需要大众化,社会也需要金融。  今年以来,P2P领域出现一系列恶性欺诈案例,其中e租宝、中晋系涉及资金规模均达到百亿元,对互联网金融“从严监管”的呼声充斥坊间。客观地说,不应该把欺诈归结为监管问题。和偷窃一样,欺诈,包括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新型欺诈,涉及的是法律执行层面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不需
期刊
中国实践较为成功且受到市场关注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城商行模式、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面对经济调整周期的新环境,各类小微金融机构都对其业务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进。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兴起,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将小微金融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并形成了以城商行模式、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代表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在经济
期刊
众筹不是中小企业的唯一出路,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证监会出台法规是一个好的开端。  新的一年金融市场开局不利,一片哀戚,很多人认为初创企业或许是未来创造就业和促进增长的希望。虽然我们都认同,对任何经济体来说中小企业都是制造就业岗位的主力,可是它们常常热情有余而资金不足。  传统的股票市场都是为大企业提供融资,而中小企业要靠持久的盈利并做出名气,才能找到赞助人和资金,好支撑到上市。  因此,众筹现在
期刊
“建议全国人大研究制定《托管法》,在国内资产管理领域实行统一的“全托管”制度;建议金融监管机构推动大资管行业全面引入托管机制,形成资产、流程、产品的全托管;建议大资管行业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托管机制建设,为大资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红力在“两会”期间提案,呼吁大资管行业实施全托管。  截至2015年末,资管行业总规模已达90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