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琐忆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 城市生活的东西几乎什么都要用票。重要的工业品不必说,如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不光要票,还要“工业券”。每个成年人每年好像只有一个工业券, 买一件东西就得二三十个,要攒多年,如果急着用,就得朋友亲戚之间相互拆借。其他的生活品如布料、粮油、白糖、鱼肉蛋,以及豆制品等,也都凭票供应。所以每家每户的主妇们都管理着一沓沓的票证。离了票证,无法生活。有一家私人藏馆收藏农村某公社的“大姨妈”票、“夜壶”票,算是极端的例子,济南好像没见到过。有一码说一码,凭票,东西真不贵,鸡蛋六毛多一斤,优质的带鱼三毛多。所以现在仍有人惦记着那时的“好日子”。年轻人一听说三毛钱就能买一斤带鱼, 便啧啧咂舌,好生羡慕。殊不知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点鱼腥, 而且多数家庭宁愿买两毛多的次等带鱼而不买三毛多的优质品,毕竟每斤能省一毛多钱。
  一毛多钱,可以办不少事。比如买两根上好的冰棍儿, 或者买两块包着糯米纸入嘴即融的大白兔奶糖。现在一些鲁菜馆,都有一道菜叫“老济南炒合菜”,弄了几样东西炒在一起,挺贵的。其实,那年头饭店的“炒合菜”,是其他菜的下脚料,舍不得扔,合在一起炒。有些富裕点的家庭,偶尔到饭店买個菜解馋,都愿买这个,便宜。一两毛钱,就可以买半茶缸子。
  最要紧的是粮票。如果没有粮票,你就只能在家里吃饭, 在外面无法买到任何粮食制品。外出开会,住旅馆饭店,吃公家餐也必须交粮票。粮票分等级,地方粮票只能在省内使用,出省就得用全国粮票。比起地方粮票,全国粮票纸张高档,图案精美,体现出一级有一级的水平。如果口袋里掏出几张全国粮票,那还是很有派儿的。一般老百姓没有正路子可以搞到全国粮票, 除非宾馆饭店里有熟人,帮助换一些。当然一般人基本也用不着, 大半辈子没坐过火车没出过城的人有的是。两种粮票长期并存,后来推而广之被用来比喻资格待遇的差别。比如评职称提干或者涨工资之类, 在规定和计划之外的,常被人称为“地方粮票”,在内部待遇一样,搁到外边不承认,一说就知道。
  粮票依存的基础是粮本。粮本和户口本同等重要,乡下人是没有的,这就是城乡最大的身份差别。如果不下馆子,不买油条也不吃桃酥蛋糕,有粮本就可填饱肚子。有粮本才能取粮票, 取了粮票也就可以保证出去饿不着。在家要粮本,外出要粮票,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口粮都在粮本上,并标注粗粮细粮的比例。细粮在北方其实就是白面,标准粉,又叫八五粉,百分之八十五的出粉率。也有更白的面, 那叫“富强粉”,粮店里买不到,只有到档次高点的饭店有富强粉做的食品。我的祖父曾带我下过一次馆子,西门边的汇泉饭店,尝过富强粉的小馒头,不就菜吃也很享受。那年头纯白的东西不多,包括棉布,看上去总是有点土白色。女人多也是黑乎乎的,皮肤细腻白嫩的也少见。我们知青点一位大姐曾惊艳整个村子,就是因为气质优雅,皮肤白皙。多少年后, 一位村里的伙计还风趣地说,他从小长到大就没见过这么白的东西。我看到富强粉馒头时和村里的伙计感受一样:从没见过这么白的东西!
  扯远了。粗粮中也有好东西,大米,尽管那时的米很粗糙, 但比其他粗粮如玉米面、高粱面、地瓜面都要好得多。只是其他粗粮计划内可以随便买,只要粮店里有,而大米稀缺,只能限量。所以曾经有一段,乡下人用大米换城里人的粗粮,以少换多,大街小巷“换大米”的叫声不绝于耳。农民进城除了换大米,再就是收垃圾和“偷大粪”———私自挖厕所是不允许的, 这项工作只有晚上偷偷进行,到居民院里的厕所门口,先要悄悄地问一句:“茅房有人吗? ”“换大米”“倒垃圾”和“茅房有人吗”,是那个时代农民进城的三种“职业语言”。
  秋冬之交是个好季节, 因为地瓜下来了。地瓜可以多买,一斤口粮可以买五斤,虽属粗粮,但蒸着煮着都好吃。所以一听说粮店来了地瓜, 人们便推着小车提着麻袋去排队。粮店的院里地瓜堆积如山,大台秤前,店员们手持铁锹给居民们装,有时排队人多,还需要挑灯夜战。这时节,家家桌子下面都堆了一大堆地瓜。地瓜的不好处,就是吃多了烧心,但有两样东西可解,咸菜和白菜,地瓜之绝配。当然不是有意之绝配,吃不吃地瓜,到了冬天都是这两样菜,最多加上萝卜。地瓜养人,一时间,大人孩子都像气儿吹的一般, 圆润了很多, 都有了血色,俗称“地瓜胖”。据说这玩意儿是清代时才从外国传过来的,由此带来人口增长,名不虚传。遗憾的是每年地瓜就那么一季,晾成干磨成面就没人愿吃了。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 粮票不知不觉地多了起来,缘于收入的增加和自由市场。那时不叫农贸市场,而叫自由市场,略有些贬义。开放市场,农民进城卖东西不算投机倒把,城里人可以买到更多的副食品,餐桌日渐丰富,粮本上的粮食便有了结余。
  粮票多得用不了, 渐渐成了一种交易品,可以在自由市场上换鸡蛋。因为对于没有计划口粮的乡下人而言, 粮票还是很重要的。十斤左右可换一斤鸡蛋,粮票又有了新的用途。当然, 比粮票更有价值的是油票,计划内的花生油比计划外的便宜很多,用油票换鸡蛋,一斤就能换一斤。只是一般人一个月半斤油,都没有富余。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单位的小头目,乡下人找他办事,都带几斤香油, 家里厨房墙根里有一排装香油的塑料鼓子。于是,便舍不得再去粮店买花生油。炒菜也用香油,包水饺调馅也用香油,满屋子都是香油味,吃完饭,一打嗝也是香油味。油票攒了上百斤。夫妻都是老布尔什维克,不好意思拿去换鸡蛋。不久的一天,粮油票突然宣布作废了,眼见都成了废纸,着实心疼。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共享汽车模式的产生极大地便利了国民的出行,对传统的交通状态和资源供需关系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当前不少地区的共享汽车项目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配套设施不足以及车辆认证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城市共享汽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城市共享汽车行业的科学合理发展,为国民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新农村环境设计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乡土文化视角下,有关人员要全面解读当今时代主题,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正确分析当下农村环境基本特点。从内容、形式等层面给予转变,弥补原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短板,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大家的生活习性逐渐趋于一致。所以具有独特性和历史气息严重的民俗旅游产品越来越吸引广大的旅游者,民俗旅游也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民俗不但反映这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性,还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以重庆为例,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开发进行论述。  关键词:重庆民俗旅游;发展现状;主要问题 
期刊
摘要:“十三五”以来,旅游兴疆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疆旅游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全面领跑自治区宏观经济增速,成为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新疆旅游业必将大有可为。但是现阶段在新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对此,文章在梳理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推动新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加快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步伐,尤其是大数据对社会经济市场竞争,通过智能设备数据整合提高了企业产品市场影响作为产品设计定位对大数据收集分析,提供参考数据分析效果,使得用户研究更加深入对产品评价主要以使用感受为主,能够让用户直接参与产品评价设计,以此离不开用户体验与评价反馈,最终带动设计思维、发展模式转变,最终体现出工业设计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工业设计新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期刊
在村里,一个人长大成人的标志,是通过一些特殊拥有物展示出来的。比如一身来自百货商场的成衣,比如一双皮鞋,比如一块手表,比如这辆自行车。它们像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 将我缓慢而有力地推出少年的纯粹时光。后来想,也许这些成衣、手表和自行车, 不过是极具迷惑的虚假表象,就像肥皂水通过谷秸被吹出气泡。在诡谲而暧昧的暗处,无法触摸,也不能窥见的生命背面,我们既孱弱,又强大,既英勇,又怯懦。  那时我刚刚十六
期刊
壤塘到了青海边界,挨着果洛藏族自治州,离西面的通天河也不遠了。这是真正的高原, 山坡上只有草地和黑色的牦牛。天空碧蓝,白云如絮,低过山冈。  我没想到去壤塘竟然在山中走了两天,第一天从成都到马尔康,第二天从马尔康到达壤塘。长途跋涉,很多年不再经历了,在一天时间就能飞到世界各地的现代,这种遥远让人产生向往,也让人备受折磨。  壤塘人爱说壤塘的地理位置:四川是中国的西部,阿坝是四川的西部,壤塘是阿坝的
期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出自出生并治学于太白山下眉县横渠镇的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大师、横渠先生张载的《横渠语录》。  在眉县横渠镇张载祠的碑文和史料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和明代崇祯刻本《圣贤像赞》中的张载立像。一位瘦弱儒雅的知识分子目光炯炯,表现出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态。他那清瘦的身躯,让我
期刊
她微笑,很淡的笑。我把想说的话咽下去。这一刻,我和她,只是偶遇的陌生人罢了。  长发, 飘逸的长发。颀长而婀娜的身材,她仅仅差我一个台阶的高度。瓜子脸。白皙的皮肤。眼镜。一脸淡抹的笑。大方,得体,高雅。她转过身,把门关上。我看到她背着的画板。哦,搞艺术的女孩总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我以为她就那样径自走了,但没有。站在巷子中间,她转过头望我。我把香烟丢在地上,踩灭,又把烟头捡起来,走向她。她往永
期刊
树木与回忆  真的存在一条回忆的街道吗? 当你闭上双眼,那街道的灯光自黑暗中闪烁出来,更多的灯将后面的灯点燃,建筑物浮现,广告牌、站台扑入眼前,有轨电车、出租车、行人纷纷涌出记忆之海, 在汽车前窗玻璃的雨水中呈现。在冬天,落叶乔木和街心花园绿植静默的神态一一聚拢在眼前, 这纷繁而寻常的景观指向一个区域、一个地名,与观察者有关。  事实上,我们回忆某条街道,只是回忆这街道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想起某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