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研修”助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现状的分析
  纵观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学研修(教研和培训)模式,虽然具有一些明显优势,但是也存在某些严重缺陷,那就是“教师在培训班上围着教研员转,学校在教研上跟着上级教研部门转”的现象十分普遍。事实上,从理论的学习到自身的内化再到行为的外显这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光靠教师的悟性很难跨越从理论到实践这条鸿沟。
  2.基于信息时代与课程改革特殊背景的思考
  课程改革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已有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活动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强调接受学习,把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教研部门的要求强加给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一般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唱主角,广大的教师只是其中的配角。实施新课程以来,在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努力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教研活动的方式。随着教育步入信息时代,电脑网络不仅使人脑得到了延伸,成为人们管理、处理信息的工具,同时也使人际交往的时空得到了延伸,使得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各地的教改信息、学习名师的经验,由此教研与培训工作也步入了更加自主与开放的时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应当学会交互、协同、合作与共享,而我们的教研工作也应该借助网络获取教学反馈、收集研究资料、推广研究成果。
  3.基于校本研修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提倡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因此,作为校本研修的培训者与组织者,为基层学校提供人力支持与智力支持也就势在必行。
  面对以上这些情况,不由地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的研修模式,进而提高研培的实效性呢?为此,我们决定构建一个网络平台,推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简化教研与培训的程序
  一是促进教研成果的最大化。无论是专业人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是一线教师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的行动研究,其成果和经验都可以通过网络最大化地加以推广和应用。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二是促进教研途经的最简化。网络是最便捷的一种交流途径,从培训对象上看,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从教研时间上看,可以是即时研究也可以是有计划进行研究,还可以延迟研究。总之,只要打开计算机,教师就会立即进入虚拟的教研环境,不需要繁琐的布置,不需要长途的劳顿,不需要虚伪的周旋,不需要情绪的拘谨,能够在虚拟中演绎一份真实。三是促进教研方法的最优化。网络教研可以集中各地的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让教师在比较中找到最佳的教学与研究的方法,在联动、协作、交流中获取更好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符合教师的学习特点,能够激活教师发展的源动力
  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研究能力明显提高,教师个性化发展得到普遍承认和尊重,因而教师的发展需求由原来的提高基本技能转变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事实上,教师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重,学习的动力源只能是工作需要,或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想要学,或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想要学,而正是在教师产生自身学习需要的前提下,培训工作才能有效开展。由于教师喜欢在“做”中学,因此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寓理于课堂,融情于研修,从教师的角度设计具有随机性、交互性、应用性的培训形式,才能保证他们学以致用。
  三、实践的过程
  1.统整研修思路,明确教师培训重点
  一是树立一种理念。在新课程环境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培训制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机制的建立对教研和培训部门就意味着观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教研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同时要改变教研的方式,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把教研部门的单向授予、支援变为合作、引领,从而激发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形成市、县(区)、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研修资源成为流动的活水,既满足教师共享资源的愿望又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使教师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明确两条主线。首先,要关注培训者的培训。为了使校本研修有效开展,我们必须转换视角:由单纯关注教师个体到关注校本研修的培训者和组织者,由单纯关注课堂教学能力到关注终身发展与协作共建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精良的研修团队,优化校本研修的选题、策划、实施、总结等全过程,实现“培养一人,激活一科,带动一片”的目的,为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提供人力支撑与智力支持。其次,要关注研修资源的开发。要采取“小问题、大研究,小策略、大素材”的方式,为校本研修提供优质资源,使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纲可依、有章可循。“小问题、大研究”是指来源于一线教师的困惑,先通过培训者和培养对象的征集和初步研究形成研修主题,再通过网络虚拟教研室开展全市教师自由参与的互动研讨活动,然后由市本级教研员根据教师们的交流进行即时指导,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小策略、大素材”是指每次研讨的结论通过实践验证,形成小策略后作为一种资源素材,通过“松原教师研修网”进行共享。由于这些资源素材始于问题、终于实施意见,因此改变了以往提供教案设计的做法,促进了教师在校本研修及自我研修中完成个性化的发展。
  2.引领学科教研,构建教师培训模式
  网络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部门研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良、便捷的工具和自由、民主的交流环境,使校本研修培训者的培训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成为全面参与、跟踪推进与循序提高的过程。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初步构建了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教师团队为主体、以学科问题为主题的“立体式网络研修模式”。“研”,就是琢磨揣测;“修”,就是整治提高。“研修”,既含有对教学问题进行琢磨揣测也包括对自身进行整治提高,既是对培训和教研二者的整合也是一种新的超越。在选择载体工具时,我们注重兼顾即时性、交互性与公用性,选择了QQ群组、UC视频房间、教师博客空间及教育教学论坛为研修的基本工具。四种工具中有的适合视频课例评议或视频讲座、有的适合即时问题交流、有的适合资源存储,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工具的优势构建研修的交互平台,通过多人交流、视频转播、博文撰写及论坛跟帖对广大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与指导。在组建主体团队时,首先以学科为单位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基层学校推荐那些师德修养优秀、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功底好、能带头参与研修的学科拔尖教师作为网络成员人选,以市级学科教研员为中心,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学科研修团队。再根据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明确网络成员“六项能力”的长效培养目标,即通过网络研修过程使网络成员提高六种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听课与评课能力、教研与科研能力、组织教研活动能力、实施学科教师培训能力、联系沟通与交流能力。其次是明确任务分工,抓好“五个一”研修任务的落实,即每周一次网上相约研讨、每周一个论坛问题帖、每周一个教学反思日志、每周一个案例分析、每周一次校内交流。在确定主题内容时,在各级网络成员的协作下,先收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再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提炼研修主题,使问题专题化。在专题研究的驱动下,引领校本研修培训者和培养对象开展自我学习与深入思考,再通过定期网上集中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3.规划课程体系,规范教师培训过程
  为了减少随意性、增强主体性,我们对研修课程做了系统的规划,一方面着眼于培训者队伍专业素质结构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突出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意在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员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核心内容,带领教师系统开展有效研修的理论学习、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而研修团队和教师个人可以根据研修目标及自身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二度开发与设计。
  4.建立支持系统,保障研修过程的有效实施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证研修工作的规范性;二是开展专业指导,保证研修过程的实效性;三是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研修手段的最优化;四是加强资源管理,保证研修成果的最大化。
  总之,“网络研修”不仅仅是一种全新学习组织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活,从而成为促进区域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提问”环节都存在着诸多的偏差。作为教师一方,常有“问不得法”“问而不发”的尴尬,问题要么简单枯燥,要么高深莫测;要么指东问西,要么目标不明;要么就是“高智商”测试,使学生如入雾里,分不出南北。作为学生一方,大量存在着“好问”却不会“问”的现象;提问角度单一的现象;不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和提出问题的现象;学生的提问内容呈表面性,不会从整体上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环境应从教室逐渐扩展到社会这一广阔的空间,但无论如何课堂还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所以要搞好新课程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课“活”起来。而课的“活”应从“巧”字上下功夫,让“巧”字更出彩。    一、巧布局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堂成功的课首先得益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巧妙布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小学的“办学方向”已经非常清楚、明确。可是我们在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中,对学校“办学方向”的评估却存在忽视,缺少认真关注的现象。在评估“办学方向”时,更多的是看看计划、规划,听听汇报,粗糙打分,感觉打分,印象打分,仅仅停留在被评估者怎么“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关注学校是怎样“做”的。这样评估,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造成负面的导向作用,导致学校轻视“办学方向”在学校工作中的落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设疑置惑、发散思维、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教育的基础,通过“设疑置惑”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合理“设疑置惑”,使学生产生矛盾,使学生顺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再给学生以适当地启发,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训练。  1
目前,医疗服务定价属国家定价,政策要求医院向社会提供低收费的基本医疗服务。而社会供给医疗单位的水、电及医用商品等,都是市场价格提供的,致使价格既不反映医疗劳务价值,也不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人,各类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参与者,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受到各界的关注,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