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微课;概念;特点;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6—0053—01
在信息發达的今天,如果能将微课有效地运用在各科教学中,可以达到知识与科技结合,也更能为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提供便利。微课是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毫无疑问提高了信息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因为其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微课多层次化的选择更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课程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利用微课,优化课堂导入。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导入环节对于整节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采用微课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导入的教学工作,不仅能够焕发出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为语文课堂注入强大的生机,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初中生深化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找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以微课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导入,对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之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好语文教材中的全部内容,谨慎选择最佳的内容来制成微课,全面调动起初中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2. 利用微课,解决课文疑难。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课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能否删掉、有何作用,是学生常常存在疑问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找出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然后配上色彩对比鲜明的大海背景图,一幅天空蔚蓝,大海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另一幅天空阴暗,大海呈现灰白的色彩。在学生积思求解之时,及时出示微课,通过背景的对比,结合课文内容的分析,让学生明确第一幅图与海面的平静清雅相映衬,暗示了他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第二幅图,通过海面的阴郁,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两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勾画了人物的不同心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让人们直观地透视到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丰满。这样借助微课展示,由文到图,对比分析,学生就能理解不同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课文的难点。
3. 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单一、不易于接受,往往是教师费尽心力,学生接受的知识却很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当前大势所趋。微课的合理利用,使得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采用社会热点、网络微视频等方式,来充盈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初中语文的课堂也多姿多彩、充满趣味。在“微课”的利用中,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将社会、生活、文化等与教学相联系,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在讲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的不只有西北汉子的热情舞蹈,还可以展示大西北的饮食、衣饰、节日,向学生们展示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理解各地区的丰富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陶冶学生们的爱国情操、拓展学生们的视野。编辑:赵玉梅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6—0053—01
在信息發达的今天,如果能将微课有效地运用在各科教学中,可以达到知识与科技结合,也更能为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提供便利。微课是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毫无疑问提高了信息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因为其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微课多层次化的选择更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课程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利用微课,优化课堂导入。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导入环节对于整节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采用微课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导入的教学工作,不仅能够焕发出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为语文课堂注入强大的生机,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初中生深化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找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以微课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导入,对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之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好语文教材中的全部内容,谨慎选择最佳的内容来制成微课,全面调动起初中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2. 利用微课,解决课文疑难。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课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能否删掉、有何作用,是学生常常存在疑问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找出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然后配上色彩对比鲜明的大海背景图,一幅天空蔚蓝,大海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另一幅天空阴暗,大海呈现灰白的色彩。在学生积思求解之时,及时出示微课,通过背景的对比,结合课文内容的分析,让学生明确第一幅图与海面的平静清雅相映衬,暗示了他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第二幅图,通过海面的阴郁,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两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勾画了人物的不同心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让人们直观地透视到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丰满。这样借助微课展示,由文到图,对比分析,学生就能理解不同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课文的难点。
3. 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单一、不易于接受,往往是教师费尽心力,学生接受的知识却很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当前大势所趋。微课的合理利用,使得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采用社会热点、网络微视频等方式,来充盈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初中语文的课堂也多姿多彩、充满趣味。在“微课”的利用中,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将社会、生活、文化等与教学相联系,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在讲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的不只有西北汉子的热情舞蹈,还可以展示大西北的饮食、衣饰、节日,向学生们展示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理解各地区的丰富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陶冶学生们的爱国情操、拓展学生们的视野。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