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组建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开展“水资源管理”技术服务、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八个方面,探索、研究高职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
[关 键 词] 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88-02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化发展的生命线。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于1999年,是广东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是教育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6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15年度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点;2019年,专业所属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被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19年,全国水利类专业评估A等,第二批全国水利类专业评估排名第二;2020年金苹果发布的专业排名,水文水资源类全国第一名。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实践为例,探索、研究高职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教育应与区域产业要素保持高度相关性和互动性, 形成彰显职业性和高等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水利事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调动水利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校企全程互动,加快以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联合学校周边水利、环保企事业单位将工作过程引入课堂,合作开发“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水信息技術”等项目化课程,注重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专业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水资源管理技术服务项目,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一起申请专利,并且发表论文。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养成的载体,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从2018级起,除在专业教学计划外新增2门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的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根据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专业岗位群的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行企校合作持续重点开展水信息技术、GIS技术、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6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的课程建设。在传统的水文水资源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安排和指导学生学习当前水资源管理的热点“河长制”,紧贴社会发展需求。专业教师作为副组长,参与完成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老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对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创新,积极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认定,并积极参加广东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教学能力竞赛,以赛促教。
三、坚持职业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
校企深度合作开发教材,将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岗位群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材内容。根据专业岗位群的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持续重点开展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带动整个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专业老师以主编出版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以副主编出版项目化创新系列教材《工程地质》。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例如水政水资源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增加当前水资源管理的热点“河长制”。开发一体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建成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组建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引进水利行业有影响力的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快速发展。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在同层次院校中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知名度。专业带头人是广东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专家库专家,参与多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2019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聘为技能评价和专业合格性评价专家,对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进行合格性评价,并考核评价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2019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土木工程大类TAFE职业教育模式专项培训”研修学习项目,并为澳洲师生开设“中国水资源管理概述”讲座,传播中国水文化;2019年,参加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年会暨产业发展研讨会,给老挝短期留学生授课,与澳洲阳光海岸大学老师进行教研活动等。
引进水资源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发挥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重要作用,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团队教师入选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0%。2020年6月,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验收。 五、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与企业合作完成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可在水资源信息采集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集教学、研发、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密切联系,随着新的专业观测设备的引进,及时更新实训指导书,调整实验实训内容。聘请水政水资源管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学生实训校外指导老师,通过工程实例把学生带到实际工程环境中去。依托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社会公众、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开展“水文勘测工”“水环境监测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开展“广东省河长制湖长制培训班”“海南省水务系统干部职工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学习培训班”等社会培训。
六、开展“水资源管理”技术服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以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管理”发展迫切需求为导向,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粤港澳供水工程等提供技术服务,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水安全。在河湖长制、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地方水利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和科技咨询服务。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进行水利专利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水利中小企业提供防洪抢险、水处理等技术服务。为水利系统职工开展岗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等,重点开展河湖长制、生态修复技术和水安全技术等培训。专业老师积极开展广东省清远市水资源管理培训、佛冈县河长制实施生态水利培训等工作。
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建成“得实教学空间”和“智慧职教學习平台”等2个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平台,本专业建设了专业优质精品在线课程、微课以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在2020年,以这两个网络教学平台为专业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辅以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微信,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八、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水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专业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是隶属于澳大利亚教育部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是昆士兰州获得2016 Good Universities Guide教学质量5星级的唯一一所昆士兰州公立大学。2019学年,专业已招收第一届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学分互认的学生,以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本专业与广东知名水电企业建立“老挝鲁班工坊”,通过境外校企合作,制订水电类技术技能培训方案,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2018—2019年,本专业老师参与接待来自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老挝的三批次共计36人的短期留学生,安排了中国水利工程建筑、水文化知识等课程,并带领留学生参观水利枢纽工程,感受水利行业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志良,刘燕,孙静华.行业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50-53.
[2]陈玉莲.新常态下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适应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6(10):4-7.
[3]游渊.高职院校专业质量标准的价值、要素及构建[J].职教论坛,2017(33):75-77.
[4]王德山.高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3):35-36.
[5]周亮.新形势下现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41-42.
[6]吴峰.区域经济视野下江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1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2):86-92.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88-02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化发展的生命线。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于1999年,是广东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是教育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6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15年度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点;2019年,专业所属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被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19年,全国水利类专业评估A等,第二批全国水利类专业评估排名第二;2020年金苹果发布的专业排名,水文水资源类全国第一名。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实践为例,探索、研究高职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教育应与区域产业要素保持高度相关性和互动性, 形成彰显职业性和高等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水利事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调动水利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校企全程互动,加快以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联合学校周边水利、环保企事业单位将工作过程引入课堂,合作开发“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水信息技術”等项目化课程,注重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专业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水资源管理技术服务项目,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一起申请专利,并且发表论文。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养成的载体,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从2018级起,除在专业教学计划外新增2门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的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根据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专业岗位群的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行企校合作持续重点开展水信息技术、GIS技术、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6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的课程建设。在传统的水文水资源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安排和指导学生学习当前水资源管理的热点“河长制”,紧贴社会发展需求。专业教师作为副组长,参与完成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老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对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创新,积极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认定,并积极参加广东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教学能力竞赛,以赛促教。
三、坚持职业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
校企深度合作开发教材,将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岗位群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材内容。根据专业岗位群的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持续重点开展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带动整个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专业老师以主编出版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以副主编出版项目化创新系列教材《工程地质》。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例如水政水资源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增加当前水资源管理的热点“河长制”。开发一体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建成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组建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引进水利行业有影响力的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快速发展。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在同层次院校中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知名度。专业带头人是广东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专家库专家,参与多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2019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聘为技能评价和专业合格性评价专家,对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进行合格性评价,并考核评价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2019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土木工程大类TAFE职业教育模式专项培训”研修学习项目,并为澳洲师生开设“中国水资源管理概述”讲座,传播中国水文化;2019年,参加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年会暨产业发展研讨会,给老挝短期留学生授课,与澳洲阳光海岸大学老师进行教研活动等。
引进水资源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发挥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重要作用,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团队教师入选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0%。2020年6月,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验收。 五、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与企业合作完成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可在水资源信息采集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集教学、研发、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密切联系,随着新的专业观测设备的引进,及时更新实训指导书,调整实验实训内容。聘请水政水资源管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学生实训校外指导老师,通过工程实例把学生带到实际工程环境中去。依托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社会公众、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开展“水文勘测工”“水环境监测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开展“广东省河长制湖长制培训班”“海南省水务系统干部职工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学习培训班”等社会培训。
六、开展“水资源管理”技术服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以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管理”发展迫切需求为导向,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粤港澳供水工程等提供技术服务,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水安全。在河湖长制、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地方水利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和科技咨询服务。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进行水利专利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水利中小企业提供防洪抢险、水处理等技术服务。为水利系统职工开展岗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等,重点开展河湖长制、生态修复技术和水安全技术等培训。专业老师积极开展广东省清远市水资源管理培训、佛冈县河长制实施生态水利培训等工作。
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建成“得实教学空间”和“智慧职教學习平台”等2个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平台,本专业建设了专业优质精品在线课程、微课以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在2020年,以这两个网络教学平台为专业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辅以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微信,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八、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水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专业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是隶属于澳大利亚教育部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是昆士兰州获得2016 Good Universities Guide教学质量5星级的唯一一所昆士兰州公立大学。2019学年,专业已招收第一届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学分互认的学生,以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本专业与广东知名水电企业建立“老挝鲁班工坊”,通过境外校企合作,制订水电类技术技能培训方案,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2018—2019年,本专业老师参与接待来自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老挝的三批次共计36人的短期留学生,安排了中国水利工程建筑、水文化知识等课程,并带领留学生参观水利枢纽工程,感受水利行业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志良,刘燕,孙静华.行业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50-53.
[2]陈玉莲.新常态下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适应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6(10):4-7.
[3]游渊.高职院校专业质量标准的价值、要素及构建[J].职教论坛,2017(33):75-77.
[4]王德山.高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3):35-36.
[5]周亮.新形势下现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41-42.
[6]吴峰.区域经济视野下江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1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2):86-92.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