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的主要途径。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灌输式”和“热闹式”,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取之补短、渗透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我们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无声 模唱 嗓音 手势语 图谱符号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的主要途径。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着重学生音乐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气氛常常是“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还有一类是“热闹式,”形式上看似多种多样,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跳舞等等,但细细观察起来发现,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凑热闹,”仍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性并没有真正还给学生。这两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取之补短、渗透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那么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来优论课堂教学呢?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此与一线的音乐教师们共同交流与探讨。
一、多用“无声”的聆听模唱歌曲,保护嗓音,提高学习兴趣
平常,我们在音乐唱歌教学中,课上会让学生长时间发出声音演唱歌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噪音保护。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抒发思想情感的主要表现方式,其中人的嗓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员、教师、播音员、歌唱家等对嗓音有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成年后有一副健康的好嗓子,必须在儿童阶段就必须保护好嗓音。当前少儿的嗓音保护问题尚未像防治青少年近视那样引起人们重视,是种非常遗憾的事。所以我们要把小学生嗓音的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单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机械接受,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唱歌、演奏、创作活动,都要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我们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听进行和展开音乐课堂教学。多用“无声”的歌曲模唱形式,让学生学习新的歌曲时多聆听。只是让学生聆听歌曲,学生不能把所听的歌曲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这样,泯灭了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发展,所以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索,把所聆听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用动作表现出来。唱歌时教师必须做好领导者,让他们唱歌曲时把口腔打开做好哈欠的位置,脸上表情要适合歌曲情绪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尽情展示所听到歌曲的内容,听后让他们乐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又保护了孩子们稚嫩的嗓音,这样“无声”的歌曲模唱一些时间,再让学生发出声音,把他们自己如何表现歌曲的,尽情展示出来。例如:刚实施新课程时,我教一年级唱歌教学《放牛歌》歌曲时,我让学生开始学唱歌曲时,就放手让他们发出声来演唱,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很快会唱歌曲了,但细听歌曲第一段最后一句55 61 |23 16|5 66|5-| 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 老是唱成第二段最后一句55 61 | 23 16 | 5 66 |5-| 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而且学生第一次唱错了就很难把它纠正过来。在教另一些学唱歌曲中如《同一首歌》也有出现类似乐句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再次教类似歌曲,我采用了多让他们“无声”地歌曲模唱,让学生充分地聆听歌曲,同时要让学生做好演唱歌曲时口腔打哈欠的唱歌姿势再让他们进行歌曲的模唱形式,等学生听得歌曲会唱了,再让学生发出声来。此时他们对歌曲已经很熟悉了,当他们发出美妙的声音时,既保护了学生的嗓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又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
二、运用教师“无声”手势语的评价,激发表现欲 增强自信心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已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平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时不时的会停下来表扬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这样做打破了课堂教学完整性和美感。如果不及时表扬学生有可能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我们还可以运用教师无声手势语的评价手段来弥补这一缺陷。在新教材中,很多欣赏是及富有故事性的,所以我们通常会采用让学生边听欣赏曲目,边让学生表演所听到的音乐。有些欣赏曲,我们不可能把一首曲子完整聆听下来,学生还能从头到尾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但欣赏歌曲必须要有完整性。所以我们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要运用“无声”手势语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表现歌曲的欲望。例如我在教欣赏曲《三个和尚》时,先让学生说说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个音乐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动作还必须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但这首欣赏曲时间过长,学生一开始表现歌曲的欲望很强烈,一段时间后学生表现欲渐渐弱了,这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持久力不强决定的。所以我采用了“无声”的手势语的评价方式。我把大姆指伸到表现好的学生面前,其他学生看到了,也会急切想得到老师的赞扬而再次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无声”的手势语的评价手段,即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在上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巧用“无声”的图谱符号,帮助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在低年级歌词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歌词和记忆非常弱,时常是今天学的歌词记得比较清楚,到下节课就忘了。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住歌词,我觉得利用“无声”的图谱符号,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形象地记忆歌词。还以教《放牛歌》为例我设计了一个图谱符号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新课堂理念下,让我们正确利用课堂教学的精神能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出发,用新思想、新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诱导和启发。让音乐课成为孩子的最爱,让孩子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表现自我,放飞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尽情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来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主要文献:
《音乐课堂标准解读》吴斌等主编2002年
《音乐教师与新课程》黎晓主编 2003年11月
《走进课堂》王国安主编2005年
《中小学音乐教育》晓其主编2005年155期
关键词:无声 模唱 嗓音 手势语 图谱符号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的主要途径。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着重学生音乐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气氛常常是“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还有一类是“热闹式,”形式上看似多种多样,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跳舞等等,但细细观察起来发现,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凑热闹,”仍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性并没有真正还给学生。这两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取之补短、渗透新课程教学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那么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来优论课堂教学呢?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此与一线的音乐教师们共同交流与探讨。
一、多用“无声”的聆听模唱歌曲,保护嗓音,提高学习兴趣
平常,我们在音乐唱歌教学中,课上会让学生长时间发出声音演唱歌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噪音保护。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抒发思想情感的主要表现方式,其中人的嗓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员、教师、播音员、歌唱家等对嗓音有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成年后有一副健康的好嗓子,必须在儿童阶段就必须保护好嗓音。当前少儿的嗓音保护问题尚未像防治青少年近视那样引起人们重视,是种非常遗憾的事。所以我们要把小学生嗓音的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单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机械接受,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唱歌、演奏、创作活动,都要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我们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听进行和展开音乐课堂教学。多用“无声”的歌曲模唱形式,让学生学习新的歌曲时多聆听。只是让学生聆听歌曲,学生不能把所听的歌曲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这样,泯灭了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发展,所以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索,把所聆听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用动作表现出来。唱歌时教师必须做好领导者,让他们唱歌曲时把口腔打开做好哈欠的位置,脸上表情要适合歌曲情绪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尽情展示所听到歌曲的内容,听后让他们乐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又保护了孩子们稚嫩的嗓音,这样“无声”的歌曲模唱一些时间,再让学生发出声音,把他们自己如何表现歌曲的,尽情展示出来。例如:刚实施新课程时,我教一年级唱歌教学《放牛歌》歌曲时,我让学生开始学唱歌曲时,就放手让他们发出声来演唱,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很快会唱歌曲了,但细听歌曲第一段最后一句55 61 |23 16|5 66|5-| 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 老是唱成第二段最后一句55 61 | 23 16 | 5 66 |5-| 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而且学生第一次唱错了就很难把它纠正过来。在教另一些学唱歌曲中如《同一首歌》也有出现类似乐句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再次教类似歌曲,我采用了多让他们“无声”地歌曲模唱,让学生充分地聆听歌曲,同时要让学生做好演唱歌曲时口腔打哈欠的唱歌姿势再让他们进行歌曲的模唱形式,等学生听得歌曲会唱了,再让学生发出声来。此时他们对歌曲已经很熟悉了,当他们发出美妙的声音时,既保护了学生的嗓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又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
二、运用教师“无声”手势语的评价,激发表现欲 增强自信心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已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平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时不时的会停下来表扬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这样做打破了课堂教学完整性和美感。如果不及时表扬学生有可能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我们还可以运用教师无声手势语的评价手段来弥补这一缺陷。在新教材中,很多欣赏是及富有故事性的,所以我们通常会采用让学生边听欣赏曲目,边让学生表演所听到的音乐。有些欣赏曲,我们不可能把一首曲子完整聆听下来,学生还能从头到尾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但欣赏歌曲必须要有完整性。所以我们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要运用“无声”手势语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表现歌曲的欲望。例如我在教欣赏曲《三个和尚》时,先让学生说说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个音乐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动作还必须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但这首欣赏曲时间过长,学生一开始表现歌曲的欲望很强烈,一段时间后学生表现欲渐渐弱了,这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持久力不强决定的。所以我采用了“无声”的手势语的评价方式。我把大姆指伸到表现好的学生面前,其他学生看到了,也会急切想得到老师的赞扬而再次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无声”的手势语的评价手段,即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在上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巧用“无声”的图谱符号,帮助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在低年级歌词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歌词和记忆非常弱,时常是今天学的歌词记得比较清楚,到下节课就忘了。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住歌词,我觉得利用“无声”的图谱符号,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形象地记忆歌词。还以教《放牛歌》为例我设计了一个图谱符号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新课堂理念下,让我们正确利用课堂教学的精神能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出发,用新思想、新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诱导和启发。让音乐课成为孩子的最爱,让孩子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表现自我,放飞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尽情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来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主要文献:
《音乐课堂标准解读》吴斌等主编2002年
《音乐教师与新课程》黎晓主编 2003年11月
《走进课堂》王国安主编2005年
《中小学音乐教育》晓其主编2005年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