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术界对于对举现象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考察的重点主要是在词和短语层面的对举上,实际上,笔者发现,在句子层面的对举现象也很突出,而且更能体现出汉语句式的特点。本文以现代汉语对举句为研究对象,首先给这种特殊句式做出一个较为严格而完善的定义,而后从对举句的结构类型入手,勾勒出其结构分类系统,最后对这种句式的特点做出总结。
关键词:对举句 格式化 开放性 黏着性 泛时性
一、引言
对举句一直都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子,但在汉语句子系统中尚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位。按照先行语法体系,汉语句子的结构分类首先是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对立;其次在两种分类的基础上,再细分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名词性谓语句。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诸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字句”“有字句”等特殊句式的研究,相比之下,对举句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原因大概基于下述几点事实:其一,对举句缺乏显性的形式标记;其二,对举句缺乏明确的核心语义功能;其三,对举句存在结构上的粘着性。我们认为,对此类句子的深入研究可以充实汉语特殊句式的研究内容,使得汉语句式的研究更为完整和全面。并且对汉语句子的语法分类系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汉语句法研究的理论认识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本文关于对举句的界定
“对举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组成的相互衬托、对照、并举,在结构上平行和依存,且小句的字数大致相等,在语义表达上相反、相似或相称的句式。
第一,对举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构成的,且小句的字数大致相等。例如:
(1)你一言,我一语。
(2)肉一斤,鸡三斤,鸭两斤。
(3)人老,心不老。
在实际语料的调查中,两个小句对举的情况比较多,是典型的对举句,但是在定义时应该把非典型的两个以上小句的对举也包括在内。本文在论述时主要讨论两个小句对举的情况。而且我们看到了对举的各个小句构成的字数是大致相等的,有些如例(1)、(2)句中是完全相等的,有些如例(3)句中大致相等,两者均可。
第二,构成对举的小句在结构上是平行和依存的,因此对举句在结构上具有粘着性。例如:
(4)里三层,外三层。
(5)初一饺子,初二面。
(6)你是你,我是我。
以上这些对举句中小分句在结构上平行的、并列的,所以对举句是并列句的下位句型,但与一般的并列句不同的是,构成小句间并非是单纯并列,而是小句间需要相互衬托、对照。如“里与外”“初一与初二”“你与我”等的对照衬托,并举对照互相衬托的特点决定了对举句构成成分之间是具有黏着性的,是不可分离的,否则无法正常表达。如在以上句子中单独抽取“里三层”“初一饺子”“你是你”这些句子,我们是不能理解的,它们也是不完整的。
3.对举句在语义表达上相反、相似或相称,自己具有独特的句式语义。例如:
(7)你屋里,我屋外。(小句在语义上是相反的)
(8)你一口,我一口。(小句在语义上是相似的)
(9)说的说,笑的笑。(小句在语义上是相称的)
结构上的平行依存决定了对举句语义上相互衬托的表义功能,在表义上是相反相成的。整个对举句的语义往往大于构成小句的语义总和,句式具有语义的整合功能。如例(9)中“说的说”和“笑的笑”对举之后,不仅表达说和笑的这两个动作,更重要的是细致地描写了有说有笑的热闹场面。这是一般的并列句式所不能具备的,如“有的说,有的笑”。这个普通并列句式,在表义上,我们能体会到的只是说笑的场面,只是一个对场面的客观地平白地描述,而不包含其他的复杂语义。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的对举句是句子的平面结构,而不是词和短语的平面结构。本文研究的对举句不同于以往学者所说的对举格式。
首先,以往有些学者谈到对举时,是从整体对举出发的,其中包括对举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对举短语,如:改头换面、蒸饭炒菜、思来想去等等;也有我们所说的部分对举句,如“人不人,鬼不鬼”“叫的叫,喊的喊”“你归你,我归我”等等。在研究中是从整体上分析对举这种构成方式的。而本文的对举句是指句子平面的结构,在研究范围上不包括对举的词和短语,主要考察对举句这种特殊句式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其次,有的学者在谈到对举时,强调从常见的固定的对举格式出发进行分析,如:“N不N”句的研究,“A归A”格式的探讨,“A的A,B的B”格式的研究等等。而本文所主要研究的对举句不只是那些已经为人们所固化和常用的俗语以及固定对举格式,例如:
(10)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11)男不男,女不女。
(12)课堂上气氛热烈得很,你一言,我一语。
本文也关注格式不固定的开放性对举句。例如:
(13)你走,我也走。
(14)我大碗,她小碗。
(15)成天钓鱼,冬天钓,夏天也钓。
另外,本文研究的对举句既包括普通的合句法规则的对举句,如“他写作业,我读书。”“他去公园,我去图书馆。”同时也包括特殊的单说不能成立,而在对句的句式结构中则能成立的非常规句法组合的对举句,如:﹡“瓜小。”不能成立,是由于汉语中形容词充当谓语时常常要加一定的修饰成分才能成句。如:“瓜很小。” ﹡“酒喝。”这样的受事主语句在汉语中有很多制约,要加进时态成分才能成立。如:“酒喝了。”但是“瓜小”和“酒喝”在对举的情况下则能成立,例如:
(16)瓜小,瓤儿可甜。
(17)酒喝,烟不抽。
三、对举句的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对举句的范围广且繁杂,在分类上我们主要把握两个总的分类原则。
(一)首先,我们根据对举时各个分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是否独立分为三类,即按照对举句式在结构和语义上的成句作用进行分类:
第一类: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都是完整的,可以分别表达,对举后只是增加了整体的对举意义,因此对举主要是在句式语义上起作用。例如:
(18)你念一句,我念一句。
(19)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类: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在句法结构上完整,但在语义上不自足,不能单说,进入对举句式时则能成立,因此对举也是在句式语义上起作用,从而达成意义表达的对立统一。例如:
(20)他是他,我是我,他水深火热与我何干?
(21)看看这,看看那,什么都新鲜。
(22)不图这,不图那,就图个自在。
第三类: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单说不符合句法规则,在语义上也不完整,不能分开单独表达,在进入对举句时则能成立,因此对举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上均对其成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
(23)他在画什么?山不山,水不水的。
例(23)单独表达时,不符合名词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的句法规则。
(24)我们站,他倒坐着。
例(24)单独表达时,不符合“单音节光杆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的句法规则。
(25)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可热烈了。
例(25)单独表达时,不符合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的句法规则。
(26)这个消息真,那个消息假。
例(26)单独表达时,不符合非谓形容词不能作谓语的句法规则。
在以上的三类中,我们发现前两类在句法上是自足的,对举只是从整体上促成两个分句意义的整合,对举主要在语义表达上起很大的作用。其中,第一类的独立性最强,各个分句无论是在句法上还是语义上都可以单独成立,如“你念一句。”“我念一句。”“你看我。”“我看你。”第二类的独立性则较弱一点,虽然各个分句在句法上合乎句法规则,但是在语义上却不能独立,需有对举完成语义的整合。如“看看这”“他是他”。而第三类对举句则很特殊,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除了在语义上不自足之外,在构成上也不合句法规则,均不能单独成立。对举在这类格式中除了完成语义的整合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汉语语言要素的非常规句法组合。
对举的句法形式对三类对举句的语义和句法的实现作用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其实现的强弱顺序依次是: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
(二)从对举句在使用时的固定和灵活程度来分类
经过考察和分析,在现有语料的基础上,首先,我们根据对举句在使用时的固定和灵活程度分为格式化对举句和开放性对举句。格式化对举句用法固定,其意义和用法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具有熟语的性质,这种对举句的用法正在向词靠拢,生成性不强。而与之相反,开放性对举句,其在结构和意义表达上不固定,具有灵活性。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义丰富而具体。这种句子的生成性较强。其次,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两类对举句,我们又在两类对举句内部我们在根据构成要素的形式特点进一步分出不同的小类。格式化对举句及其内部小类依次为:
1.“A不A,B不B”对举句。例如:
(27)你剪的是什么发型?男不男,女不女。
(28)你画的是什么?山不山,水不水。
2.“A的A,B的B”对举句。例如:
(29)孩子们高兴得很,跳的跳,笑的笑。
(30)这些衣服的颜色我不怎么喜欢,红的红,绿的绿。
3.“A+数+量,B+数+量”对举句。例如:
(31)今天的讨论热烈极了,你一言,我一语。
(32)他们谁也不让谁,你一拳,我一脚。
(33)您想啊,好几个人围在锅边,你一筷,我一筷,不看着点,心里没个数不是?
4.“A是A,B是B”对举句。例如:
(34)你是你,我是我,这事情一定得分清楚。
(35)黑是黑,白是白,怎么能搅和在一起呢?
5.“A归A,B归B”对举句。例如:
(36)说归说,做归做,我们还是应该先把事情做好!
(37)桥归桥,路归路,各不相干。
开放性对举句及其内部小类依次为:
1.体词性对举句。例如:
1)名词类:
(38)他妈妈老师,他爸爸医生。
(39)我们不一样,他党员,我群众。
2)数量词类:
(40)这些钱就这样分吧,哥哥十,弟弟七。
(41)我买菜,鸡三斤,鱼二斤。
3)方位词类:
(42)你屋里,我屋外。
(43)座位的顺序是这样的:你左,我右。
4)代词类:
(44)我们就这样坐吧,你这儿,我那儿。
(45)我们这样来分配这两个东西吧,你这个,我那个。
2.谓词性对举句
1)动词类
(46)王平买了自行车,李丽买了摩托车。
(47)她做家务,我写作业。
(48)大狗叫,小狗跳。
(49)今天我们这样学习,你说,我写。
(50)你来,我不去。
2)形容词类
(51)冬天冷,夏天热。
(52)田芳老实,赵文狡猾。
(53)人老,心不老。
为了便于看到整个对举句的结构分类系统,特用以下图例表示:
四、对举句的句式特点
在汉语中,我们结合汉语的韵律特点,利用对称的平行结构来表义,形成了人们广为流传而且喜欢使用的对举句。对称结构、表义的简洁是这种句式的本质特征。在有表义需要的前提下,我们甚至可以打破一般的句法规则将需要的语言要素进行灵活的组合,形成非常规句法组合的对举句,这更是汉语特色的集中体现。这种句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对举句形式对称整齐,具有语言形式的韵律美。第二,对举句的表达极其简洁,具有经济性。第三,对举句的表达可以实现语言要素的非常规句法组合,具有句法灵活性。第四,对举句中的一些小句在表达时不需要时态成分辅助成句,而是可以在对举的句法形式中独立存在,具有泛时性。
五、余论
本文着重从句子层面来认识汉语的特殊句式——对举句。在明确句式定义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并简单地指出了其句式特点。希望能从总体上把握这类句式,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值得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同时对于促成这类句式形成的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将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徐国玉.“X的X,Y的Y”格式初探[A].邵敬敏主编.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董晓敏.“A归A”结构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4]王艳娟.对偶的艺术魅力[J].天中学刊,2003,(4).
[5]熊伟明.“A的A,B的B”结构的修辞性能[J].修辞学习,2002,(2).
[6]徐静茜.汉语的“意合”特点和汉人的思维习惯[J].语文导报, 1987,(6).
[7]杨大方.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8]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1).
[9]周毕吉.浅析“A一量B一量”式并列短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0]宗守云.汉语‘N不N ’句研究[J].德州师专学报,1996,(3).
(周艳芳,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关键词:对举句 格式化 开放性 黏着性 泛时性
一、引言
对举句一直都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子,但在汉语句子系统中尚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位。按照先行语法体系,汉语句子的结构分类首先是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对立;其次在两种分类的基础上,再细分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名词性谓语句。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诸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字句”“有字句”等特殊句式的研究,相比之下,对举句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原因大概基于下述几点事实:其一,对举句缺乏显性的形式标记;其二,对举句缺乏明确的核心语义功能;其三,对举句存在结构上的粘着性。我们认为,对此类句子的深入研究可以充实汉语特殊句式的研究内容,使得汉语句式的研究更为完整和全面。并且对汉语句子的语法分类系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汉语句法研究的理论认识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本文关于对举句的界定
“对举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组成的相互衬托、对照、并举,在结构上平行和依存,且小句的字数大致相等,在语义表达上相反、相似或相称的句式。
第一,对举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构成的,且小句的字数大致相等。例如:
(1)你一言,我一语。
(2)肉一斤,鸡三斤,鸭两斤。
(3)人老,心不老。
在实际语料的调查中,两个小句对举的情况比较多,是典型的对举句,但是在定义时应该把非典型的两个以上小句的对举也包括在内。本文在论述时主要讨论两个小句对举的情况。而且我们看到了对举的各个小句构成的字数是大致相等的,有些如例(1)、(2)句中是完全相等的,有些如例(3)句中大致相等,两者均可。
第二,构成对举的小句在结构上是平行和依存的,因此对举句在结构上具有粘着性。例如:
(4)里三层,外三层。
(5)初一饺子,初二面。
(6)你是你,我是我。
以上这些对举句中小分句在结构上平行的、并列的,所以对举句是并列句的下位句型,但与一般的并列句不同的是,构成小句间并非是单纯并列,而是小句间需要相互衬托、对照。如“里与外”“初一与初二”“你与我”等的对照衬托,并举对照互相衬托的特点决定了对举句构成成分之间是具有黏着性的,是不可分离的,否则无法正常表达。如在以上句子中单独抽取“里三层”“初一饺子”“你是你”这些句子,我们是不能理解的,它们也是不完整的。
3.对举句在语义表达上相反、相似或相称,自己具有独特的句式语义。例如:
(7)你屋里,我屋外。(小句在语义上是相反的)
(8)你一口,我一口。(小句在语义上是相似的)
(9)说的说,笑的笑。(小句在语义上是相称的)
结构上的平行依存决定了对举句语义上相互衬托的表义功能,在表义上是相反相成的。整个对举句的语义往往大于构成小句的语义总和,句式具有语义的整合功能。如例(9)中“说的说”和“笑的笑”对举之后,不仅表达说和笑的这两个动作,更重要的是细致地描写了有说有笑的热闹场面。这是一般的并列句式所不能具备的,如“有的说,有的笑”。这个普通并列句式,在表义上,我们能体会到的只是说笑的场面,只是一个对场面的客观地平白地描述,而不包含其他的复杂语义。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的对举句是句子的平面结构,而不是词和短语的平面结构。本文研究的对举句不同于以往学者所说的对举格式。
首先,以往有些学者谈到对举时,是从整体对举出发的,其中包括对举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对举短语,如:改头换面、蒸饭炒菜、思来想去等等;也有我们所说的部分对举句,如“人不人,鬼不鬼”“叫的叫,喊的喊”“你归你,我归我”等等。在研究中是从整体上分析对举这种构成方式的。而本文的对举句是指句子平面的结构,在研究范围上不包括对举的词和短语,主要考察对举句这种特殊句式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其次,有的学者在谈到对举时,强调从常见的固定的对举格式出发进行分析,如:“N不N”句的研究,“A归A”格式的探讨,“A的A,B的B”格式的研究等等。而本文所主要研究的对举句不只是那些已经为人们所固化和常用的俗语以及固定对举格式,例如:
(10)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11)男不男,女不女。
(12)课堂上气氛热烈得很,你一言,我一语。
本文也关注格式不固定的开放性对举句。例如:
(13)你走,我也走。
(14)我大碗,她小碗。
(15)成天钓鱼,冬天钓,夏天也钓。
另外,本文研究的对举句既包括普通的合句法规则的对举句,如“他写作业,我读书。”“他去公园,我去图书馆。”同时也包括特殊的单说不能成立,而在对句的句式结构中则能成立的非常规句法组合的对举句,如:﹡“瓜小。”不能成立,是由于汉语中形容词充当谓语时常常要加一定的修饰成分才能成句。如:“瓜很小。” ﹡“酒喝。”这样的受事主语句在汉语中有很多制约,要加进时态成分才能成立。如:“酒喝了。”但是“瓜小”和“酒喝”在对举的情况下则能成立,例如:
(16)瓜小,瓤儿可甜。
(17)酒喝,烟不抽。
三、对举句的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对举句的范围广且繁杂,在分类上我们主要把握两个总的分类原则。
(一)首先,我们根据对举时各个分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是否独立分为三类,即按照对举句式在结构和语义上的成句作用进行分类:
第一类: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都是完整的,可以分别表达,对举后只是增加了整体的对举意义,因此对举主要是在句式语义上起作用。例如:
(18)你念一句,我念一句。
(19)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类: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在句法结构上完整,但在语义上不自足,不能单说,进入对举句式时则能成立,因此对举也是在句式语义上起作用,从而达成意义表达的对立统一。例如:
(20)他是他,我是我,他水深火热与我何干?
(21)看看这,看看那,什么都新鲜。
(22)不图这,不图那,就图个自在。
第三类: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单说不符合句法规则,在语义上也不完整,不能分开单独表达,在进入对举句时则能成立,因此对举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上均对其成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
(23)他在画什么?山不山,水不水的。
例(23)单独表达时,不符合名词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的句法规则。
(24)我们站,他倒坐着。
例(24)单独表达时,不符合“单音节光杆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的句法规则。
(25)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可热烈了。
例(25)单独表达时,不符合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的句法规则。
(26)这个消息真,那个消息假。
例(26)单独表达时,不符合非谓形容词不能作谓语的句法规则。
在以上的三类中,我们发现前两类在句法上是自足的,对举只是从整体上促成两个分句意义的整合,对举主要在语义表达上起很大的作用。其中,第一类的独立性最强,各个分句无论是在句法上还是语义上都可以单独成立,如“你念一句。”“我念一句。”“你看我。”“我看你。”第二类的独立性则较弱一点,虽然各个分句在句法上合乎句法规则,但是在语义上却不能独立,需有对举完成语义的整合。如“看看这”“他是他”。而第三类对举句则很特殊,组成对举的各个分句除了在语义上不自足之外,在构成上也不合句法规则,均不能单独成立。对举在这类格式中除了完成语义的整合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汉语语言要素的非常规句法组合。
对举的句法形式对三类对举句的语义和句法的实现作用是有程度上的差别的,其实现的强弱顺序依次是: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
(二)从对举句在使用时的固定和灵活程度来分类
经过考察和分析,在现有语料的基础上,首先,我们根据对举句在使用时的固定和灵活程度分为格式化对举句和开放性对举句。格式化对举句用法固定,其意义和用法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具有熟语的性质,这种对举句的用法正在向词靠拢,生成性不强。而与之相反,开放性对举句,其在结构和意义表达上不固定,具有灵活性。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义丰富而具体。这种句子的生成性较强。其次,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两类对举句,我们又在两类对举句内部我们在根据构成要素的形式特点进一步分出不同的小类。格式化对举句及其内部小类依次为:
1.“A不A,B不B”对举句。例如:
(27)你剪的是什么发型?男不男,女不女。
(28)你画的是什么?山不山,水不水。
2.“A的A,B的B”对举句。例如:
(29)孩子们高兴得很,跳的跳,笑的笑。
(30)这些衣服的颜色我不怎么喜欢,红的红,绿的绿。
3.“A+数+量,B+数+量”对举句。例如:
(31)今天的讨论热烈极了,你一言,我一语。
(32)他们谁也不让谁,你一拳,我一脚。
(33)您想啊,好几个人围在锅边,你一筷,我一筷,不看着点,心里没个数不是?
4.“A是A,B是B”对举句。例如:
(34)你是你,我是我,这事情一定得分清楚。
(35)黑是黑,白是白,怎么能搅和在一起呢?
5.“A归A,B归B”对举句。例如:
(36)说归说,做归做,我们还是应该先把事情做好!
(37)桥归桥,路归路,各不相干。
开放性对举句及其内部小类依次为:
1.体词性对举句。例如:
1)名词类:
(38)他妈妈老师,他爸爸医生。
(39)我们不一样,他党员,我群众。
2)数量词类:
(40)这些钱就这样分吧,哥哥十,弟弟七。
(41)我买菜,鸡三斤,鱼二斤。
3)方位词类:
(42)你屋里,我屋外。
(43)座位的顺序是这样的:你左,我右。
4)代词类:
(44)我们就这样坐吧,你这儿,我那儿。
(45)我们这样来分配这两个东西吧,你这个,我那个。
2.谓词性对举句
1)动词类
(46)王平买了自行车,李丽买了摩托车。
(47)她做家务,我写作业。
(48)大狗叫,小狗跳。
(49)今天我们这样学习,你说,我写。
(50)你来,我不去。
2)形容词类
(51)冬天冷,夏天热。
(52)田芳老实,赵文狡猾。
(53)人老,心不老。
为了便于看到整个对举句的结构分类系统,特用以下图例表示:
四、对举句的句式特点
在汉语中,我们结合汉语的韵律特点,利用对称的平行结构来表义,形成了人们广为流传而且喜欢使用的对举句。对称结构、表义的简洁是这种句式的本质特征。在有表义需要的前提下,我们甚至可以打破一般的句法规则将需要的语言要素进行灵活的组合,形成非常规句法组合的对举句,这更是汉语特色的集中体现。这种句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对举句形式对称整齐,具有语言形式的韵律美。第二,对举句的表达极其简洁,具有经济性。第三,对举句的表达可以实现语言要素的非常规句法组合,具有句法灵活性。第四,对举句中的一些小句在表达时不需要时态成分辅助成句,而是可以在对举的句法形式中独立存在,具有泛时性。
五、余论
本文着重从句子层面来认识汉语的特殊句式——对举句。在明确句式定义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并简单地指出了其句式特点。希望能从总体上把握这类句式,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值得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同时对于促成这类句式形成的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将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徐国玉.“X的X,Y的Y”格式初探[A].邵敬敏主编.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董晓敏.“A归A”结构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4]王艳娟.对偶的艺术魅力[J].天中学刊,2003,(4).
[5]熊伟明.“A的A,B的B”结构的修辞性能[J].修辞学习,2002,(2).
[6]徐静茜.汉语的“意合”特点和汉人的思维习惯[J].语文导报, 1987,(6).
[7]杨大方.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8]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1).
[9]周毕吉.浅析“A一量B一量”式并列短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0]宗守云.汉语‘N不N ’句研究[J].德州师专学报,1996,(3).
(周艳芳,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