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是本人结合十多年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实际,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讲话的体会。(一)在教学各环节中,穿插集体主义的教育。(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三)随机应变,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凸显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从各方面影响和教育学生。亦谈谈对中学美术课程向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倾斜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美术教学实践,做好立德树人文章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应该只是专业美术艺术教育,也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思想品德与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把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人格得到逐步完善。
(一)在教学各环节中,穿插集体主义的教育。
初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上课铃响过,教室里有时还是乱哄哄的。如何组织学生迅速安静下来,投入到教学活动呢?渗透集体主义的教育,利用集体的力量,能迅速增强学生的自律和竞争意识,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我来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安静,最爱学习?”“嗯,二组的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啊!三组的小朋友材料带得最齐全!”有的班表现比较好的时候,我也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今天老师上了三个班的课,我们班的纪律是最好的!”于是,小朋友都表现更好了!为啥?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呀!
实际上,集体主义的教育可以穿插到其他各个环节中。在作业设计环节,有意设计一些需要依靠集体的量才能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引导学生去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表现家乡的民风民俗,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
(三)随机应变,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凸显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学们都爱上软陶课,但是,总有少数同学会忘了带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所以,我在批評他们同时,会请他们向有材料的同学借用。有一次,前排有个同学没借到,眼巴巴地看着我。原来,他旁边的女同学怪他会害她,再也不肯接材料给他了。我教育他说,女同学帮助过你,你怎么好意思害她?她没错,是你错了!我看他悔过了,就出面帮他向后一排的男同学借材料。没想到这男同学比母鸡护雏还紧张,捂住新买的软陶,怎么说也不肯出借。他这样子怎么行呢?于是,我转而向全班求助,“我借给他!”一个圆脸的男孩子抢先回答。高兴地说:“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让老师抱抱你,好吗?”圆脸男孩激动得双眼放光,满脸通红地接受了我的拥抱。“我们班像他一样乐于助人的同学还有很多,举起手来,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啊!你们都是好孩子!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也请接受过他们帮助的同学,衷心地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说一声谢谢!”教室里一片欢腾,只有那个舍不得出借的同学羞愧万分。而受到震动和教育的,又何止他一个?
像这样深入了解学生,随机应变地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活生生的品行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人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敢于求助;有能力帮助别人时要舍得付出,乐于助人受人欢迎,受人褒奖,只依赖别人帮助的要学会自力更生。
(四)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从各方面影响和教育学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师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我带头使用旧挂历和广告纸,教育学生废物利用,增强环保意识;示范使用平嘴剪刀,有效避免剪刀伤人;带头整理和收拾碎纸片,保持环境卫生。在绘画教学中,一丝不苟地进行示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要把明理,激情,导行,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对中学美术课程向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倾斜的思考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学生缺乏的是对作品主观情感的认识和艺术创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技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出来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也让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丢失了对于教授美术的艺术热情,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丢失了他们宝贵的艺术感知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缺乏了对美术的学习主动性,就很难谈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对美术课程逐渐有了兴趣,教师对美术课程的设计也变得丰富多彩。
中学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注重对学生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沈铭铭(1978年8月-),女,吉林省吉林人,学士,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一、结合美术教学实践,做好立德树人文章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应该只是专业美术艺术教育,也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思想品德与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把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人格得到逐步完善。
(一)在教学各环节中,穿插集体主义的教育。
初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上课铃响过,教室里有时还是乱哄哄的。如何组织学生迅速安静下来,投入到教学活动呢?渗透集体主义的教育,利用集体的力量,能迅速增强学生的自律和竞争意识,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我来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安静,最爱学习?”“嗯,二组的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啊!三组的小朋友材料带得最齐全!”有的班表现比较好的时候,我也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今天老师上了三个班的课,我们班的纪律是最好的!”于是,小朋友都表现更好了!为啥?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呀!
实际上,集体主义的教育可以穿插到其他各个环节中。在作业设计环节,有意设计一些需要依靠集体的量才能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引导学生去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表现家乡的民风民俗,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
(三)随机应变,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凸显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学们都爱上软陶课,但是,总有少数同学会忘了带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所以,我在批評他们同时,会请他们向有材料的同学借用。有一次,前排有个同学没借到,眼巴巴地看着我。原来,他旁边的女同学怪他会害她,再也不肯接材料给他了。我教育他说,女同学帮助过你,你怎么好意思害她?她没错,是你错了!我看他悔过了,就出面帮他向后一排的男同学借材料。没想到这男同学比母鸡护雏还紧张,捂住新买的软陶,怎么说也不肯出借。他这样子怎么行呢?于是,我转而向全班求助,“我借给他!”一个圆脸的男孩子抢先回答。高兴地说:“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让老师抱抱你,好吗?”圆脸男孩激动得双眼放光,满脸通红地接受了我的拥抱。“我们班像他一样乐于助人的同学还有很多,举起手来,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啊!你们都是好孩子!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也请接受过他们帮助的同学,衷心地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说一声谢谢!”教室里一片欢腾,只有那个舍不得出借的同学羞愧万分。而受到震动和教育的,又何止他一个?
像这样深入了解学生,随机应变地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活生生的品行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人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敢于求助;有能力帮助别人时要舍得付出,乐于助人受人欢迎,受人褒奖,只依赖别人帮助的要学会自力更生。
(四)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从各方面影响和教育学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师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我带头使用旧挂历和广告纸,教育学生废物利用,增强环保意识;示范使用平嘴剪刀,有效避免剪刀伤人;带头整理和收拾碎纸片,保持环境卫生。在绘画教学中,一丝不苟地进行示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要把明理,激情,导行,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对中学美术课程向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倾斜的思考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学生缺乏的是对作品主观情感的认识和艺术创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技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出来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也让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丢失了对于教授美术的艺术热情,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丢失了他们宝贵的艺术感知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缺乏了对美术的学习主动性,就很难谈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对美术课程逐渐有了兴趣,教师对美术课程的设计也变得丰富多彩。
中学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注重对学生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沈铭铭(1978年8月-),女,吉林省吉林人,学士,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