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个人素质。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为主题,从小学德育教学概述、在小学期间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知识的现存不足点、针对不足点的优化策略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1. 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2.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閱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精心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现在的语文课本都设计了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蕴涵了一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个单元主题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个单元的教育点,即每个单元主题可以运用文章的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语文上册专题组织八单元,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感受自然》这一主题单元编入《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课文,课文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的美好情操,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又如“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单元收入《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等课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这些课文同学们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并立志从小努力学习,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这一些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每单元的主题思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定能受到潜移默化德育教育。
三、注重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每一个科目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我们也同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也能够运用到语文,这样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每个角落中,多让学生与他人进行深入的沟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关于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要从课本出发,也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组织班会,让学生在众多实践项目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实践项目,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思想品德也同时得到了熏陶。并且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每个科目中的学习都能够较好的完成。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 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黄继光》、高年级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黄继光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董存瑞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 审美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3. 共鸣性。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个优势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成果,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素养能够得到全方位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美欢.陈攀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2).
[2] 谭永云.李雪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9(15).
[3] 谢湄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0(4).
[4] 陈伟.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5] 秦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为主题,从小学德育教学概述、在小学期间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知识的现存不足点、针对不足点的优化策略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1. 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2.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閱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精心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现在的语文课本都设计了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蕴涵了一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个单元主题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个单元的教育点,即每个单元主题可以运用文章的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语文上册专题组织八单元,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感受自然》这一主题单元编入《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课文,课文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的美好情操,又能引导学生学会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又如“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单元收入《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等课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这些课文同学们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并立志从小努力学习,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这一些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每单元的主题思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定能受到潜移默化德育教育。
三、注重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每一个科目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我们也同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也能够运用到语文,这样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每个角落中,多让学生与他人进行深入的沟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关于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要从课本出发,也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组织班会,让学生在众多实践项目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实践项目,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思想品德也同时得到了熏陶。并且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每个科目中的学习都能够较好的完成。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 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黄继光》、高年级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黄继光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董存瑞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 审美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3. 共鸣性。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个优势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成果,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素养能够得到全方位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美欢.陈攀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2).
[2] 谭永云.李雪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9(15).
[3] 谢湄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0(4).
[4] 陈伟.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5] 秦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