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个对中外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不仅借鉴了我国传统的自学理论与模式,而且对西方的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程序教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他首创的在教师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学的“启、读、练、知、结”自学辅导课堂教学过程,对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一、背景--我国对自学辅导教学的历史探索
“自学,顾名思义,靠自己学。”我国是一个崇尚自学的文明大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论语》中也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二者共同的教学观,就是学生必须在充分自学并对知识有一定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去启发诱导。没有自学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这种观点的深刻影响,促使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自学教育格局。
近代以来,西方的自学教学思想传入我国,并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此,从20世纪开始,一些教育改革思想者积极开展自学教学改革研究,构建自学辅导教学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段力佩在育才中学开展“先练后讲”的自学实验,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自己练习、教师再加以指导”的自学辅导思想。这些改革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教育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以后国内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留下了许多启发与借鉴。
二、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
(一)实验历程
这个实验从1965年开始,历经30多年,大概可分为初创阶段(1965—1966年)、恢复扩大实验阶段(1967—1985年)、继续发展阶段(1986—1990年)和实验深化阶段(1991—1995年)四个阶段。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25个省市170个班进行广泛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果。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迁移等都明显优于非实验班。
(二)“启、读、练、知、结”教学模式
1.第一阶段:启发
“启”是自学辅导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自学前的启发与情境引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教给他们正确的学法,大约5分钟左右。从旧知识中启发“引进新问题”,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是一堂课的奠基阶段。
2.第二阶段:自学
学是自学辅导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由“读”“练”“知”三个环节组成,约占30分钟,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是学生阅读教材,“练”是自己做练习,“知”是自己检查作业、对答案,当时知道结果,做到即时反馈、即时强化。“读”“练”“知”三个环节可以交替、循环进行,教师巡视、辅导、检查,使不同心理品质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学情,“快者快学”“慢者慢学”。
3.第三阶段:小结
小结,是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大约10分鐘左右。教师根据在巡视课堂和辅导学生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小结,包括解决普遍性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共性错误、针对共性问题的提问、开展规律性的小结。
(三)教学效果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2.教师根据学情确定班集体的教学任务,在“启、读、练、知、结”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3.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
三、教学建议——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从长期实践看,数学学科采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好适当的教材内容。从概念型教学看,初始的概念,不宜自学,后继性的可以。比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学生缺乏基础,进行自学会有一定的困难。再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就适合学生自学。
从运算方面看,不同年级的某些知识点,基本算理是一致的,非常适合学生前后类比,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比如:教学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方法,自学总结出它们对应的运算方法。
从解决问题看,基本思路一致的,适合自学。比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由于百分数与分数非常类似,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应用题就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四、总结
卢仲衡自学理论研究是“心理学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更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一个对中外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与创新的过程。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实验历经30多年,在自学辅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在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与自学能力迁移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中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开拓和奠基作用,其自学辅导教学思想与实验探索的精神是我国教育史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熊焰.“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及其评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04).
◆关键词: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一、背景--我国对自学辅导教学的历史探索
“自学,顾名思义,靠自己学。”我国是一个崇尚自学的文明大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论语》中也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二者共同的教学观,就是学生必须在充分自学并对知识有一定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去启发诱导。没有自学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这种观点的深刻影响,促使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自学教育格局。
近代以来,西方的自学教学思想传入我国,并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此,从20世纪开始,一些教育改革思想者积极开展自学教学改革研究,构建自学辅导教学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段力佩在育才中学开展“先练后讲”的自学实验,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自己练习、教师再加以指导”的自学辅导思想。这些改革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教育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以后国内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留下了许多启发与借鉴。
二、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
(一)实验历程
这个实验从1965年开始,历经30多年,大概可分为初创阶段(1965—1966年)、恢复扩大实验阶段(1967—1985年)、继续发展阶段(1986—1990年)和实验深化阶段(1991—1995年)四个阶段。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25个省市170个班进行广泛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果。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迁移等都明显优于非实验班。
(二)“启、读、练、知、结”教学模式
1.第一阶段:启发
“启”是自学辅导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自学前的启发与情境引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教给他们正确的学法,大约5分钟左右。从旧知识中启发“引进新问题”,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是一堂课的奠基阶段。
2.第二阶段:自学
学是自学辅导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由“读”“练”“知”三个环节组成,约占30分钟,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是学生阅读教材,“练”是自己做练习,“知”是自己检查作业、对答案,当时知道结果,做到即时反馈、即时强化。“读”“练”“知”三个环节可以交替、循环进行,教师巡视、辅导、检查,使不同心理品质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学情,“快者快学”“慢者慢学”。
3.第三阶段:小结
小结,是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大约10分鐘左右。教师根据在巡视课堂和辅导学生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小结,包括解决普遍性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共性错误、针对共性问题的提问、开展规律性的小结。
(三)教学效果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2.教师根据学情确定班集体的教学任务,在“启、读、练、知、结”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3.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
三、教学建议——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从长期实践看,数学学科采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好适当的教材内容。从概念型教学看,初始的概念,不宜自学,后继性的可以。比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学生缺乏基础,进行自学会有一定的困难。再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就适合学生自学。
从运算方面看,不同年级的某些知识点,基本算理是一致的,非常适合学生前后类比,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比如:教学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方法,自学总结出它们对应的运算方法。
从解决问题看,基本思路一致的,适合自学。比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由于百分数与分数非常类似,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应用题就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四、总结
卢仲衡自学理论研究是“心理学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更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一个对中外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与创新的过程。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实验历经30多年,在自学辅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在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与自学能力迁移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中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开拓和奠基作用,其自学辅导教学思想与实验探索的精神是我国教育史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熊焰.“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及其评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