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一起坐看夕阳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的害羞地轻声说:“阿四,有人要给你拍像了。”男的笑道:“阿芝,我明白。”
  听着对白,也许你眼前自然浮现出如电影镜头中的青年男女耳鬓厮磨的场面。不过,你或许没想到,对白中的“阿四”是位98岁高龄的老爷子,“阿芝”也已经是53岁的阿姨了。
  就是这对恩爱夫妻,当年在双方子女的一片反对声中,经人介绍,认识了仅仅一个星期,就登记结婚,如今相依相伴已整整12个春秋了。
  拿出放在箱底12年的结婚证,阿四与阿芝为他们的婚姻感到幸福。
  
  相识七天结连理
  
  98岁的老人名叫高四,53岁的阿芝姓林。2月14日中午,笔者来到了这对老人的家。他们的家住在二楼,进入家门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古色古香的纯朴,里面随便摆着几件看上去已经年代相当久远的棕色木质家具,但擦得很干净,摆放得很整齐。
  阿四老爷子正坐在一张简陋但很精致的小木桌上吃饭,身上围着一条蓝色的大围裙,样子很好笑,看起来像个顽皮的大孩子。老爷子脸色红润,脸上皱纹并不多,如果不说,看起来还真不像是98岁高龄的人。穿着朴素的林姨听明笔者的来意,竟有些害羞地笑了,轻声对老爷子说:“阿四,有人要给你拍像了。”林姨边说边红着脸帮老爷子摘掉围裙,她说这样子会把老爷子拍得更漂亮些。老爷子笑着说:“阿芝,我明白。”当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称呼对方,林姨说,12年来,他们一直这样亲热地称呼对方,已经习惯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林姨给我们泡了一杯浓浓的香茶,然后端个小椅子坐下来轻声细语谈起了他们的婚恋故事。
  和阿四结婚前,她也有过一场幸福的婚姻,并且生有儿女,但不幸的是,她的前夫身体状况不好,患有活动型心脏病,经常不定时地发作。家庭的贫穷,使得丈夫不得不出去劳作,因为农活的辛苦,林姨的前夫终因心脏病复发于1990年离开了人世,留下林姨和年龄尚小的一儿一女。那年,林姨才36岁,正值女人的大好年华啊!
  丈夫走后,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林姨的身上,林姨咬紧牙坚持着,但在农村根本赚不到什么多余的钱,可孩子渐渐大了,吃穿要钱,读书更要钱。无奈之时,林姨想到了出去打工。1992年7月,抱着打工赚钱的初衷,她毅然只身从家乡广西来到广东西樵打工。出来后,她才知道外面的钱也不好挣,更何况她已经是快40岁的人了,很多工作都做不了,并且她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她不会说粤语,遇到过很多尴尬的事情。
  或许是命中该有这么一份缘分。1992年底,林姨在给一家人家做家政工的时候,别人问起她的家事,非常同情她。后经人简单的牵线介绍,林姨认识了同在一个社区当时已有86岁的高四。高四的妻子也因病早已离世,而子女们都大了,都在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意,很少回家看望他,阿四的晚年生活就显得颇为孤单寂寞,他就一直想找一个老伴,一起共享晚年。
  或许是相同的命运……
  
  晚年开起夫妻档
  
  阿四和林姨结婚后,日子过得格外有规律,心情也充实舒畅多了。但林姨心系着家乡的儿女,不能就这样在他乡享福。她对阿四说了心中的苦闷,并说自己还要出去找份工作做。
  其实,阿四家里不愁吃不愁用,儿子手头都比较富裕,每年也给自己不少,他心里还是不太希望阿芝出去受苦,但考虑到阿芝的心思,他提出拿出自己的积蓄让阿芝寄回去,被阿芝拒绝了。没有办法,阿四就提议在家门口开一间小商店,经营一些烟酒副食和日常用品,害怕阿芝又要拒绝,阿四故意事先说明:商店由自己投资,但自己不去看档,一切由阿芝全权打理。因为一时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林姨也就勉强同意了。
  没有想到,小店开张后,因为地理位置好,生意还不错。这个夫妻档成了老夫妻经济来源的一部分。此后,大家各忙各的,林姨每天出去看档,老爷子阿四就在家专门做饭。别看只是做饭,那可是件不容易的差事,阿四一口假牙,一般的做法吃不了,他能吃的菜大多以炖为主,可林姨则喜欢吃炒菜。这样一来,往往一餐要做两次菜,阿四总是先做好了妻子的,再来为自己炖菜,虽然多了不少麻烦,但阿四却乐此不疲。就这简简单单的做饭,浓缩了夫妻俩深深的爱!
  “阿芝对我照顾得非常周到,我才那样长寿健康。”对于妻子,阿四总是赞不绝口。好像怕我们不相信,阿四还翻起自己身上穿的毛衣,给我们讲了一个令他感动的故事。
  那是1996年11月……
  
  12年来一如当初
  
   12年的耳鬓厮磨,林姨从根本听不懂粤语到现在成了阿四的私人翻译,这其间少不了阿四的帮助。为了让林姨快点学会粤语,老爷子也俨然成了老夫子,每天都定时定量地教林姨学习,有时候连林姨都感到厌烦了,阿四反而想出诸如一个小时练习一句话、一个小时复习一句话等等各种办法来引导老伴,表现出了诲而不倦的教学精神,连林姨现在回忆起来都感慨,没有想到他教起书来还那么认真!她还笑着说,要是阿四去当个书堂的老师,肯定很有耐心!
  当问起阿四最让林姨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时,林姨意味深长地说,她至今记忆犹深的是2000年5月的一天,她突然咳嗽不止,继而发了39℃的高烧。阿四担心得不得了,召回儿子赶紧把她送进医院检查。她患了急性肺炎,在医院住了几天,阿四一大把年纪了还跑前跑后。林姨怕累着阿四,同时也嫌药费太贵。病情稍微稳定就决意要出院,可阿四开始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林姨说想回家乡到儿子工作的那间医院让儿子好好看看,没有办法阿四才勉强同意。可阿四怕林姨路上没有人照顾,他不顾90多岁的高龄,坚持要陪林姨一同回去。林姨害怕阿四的身体受不了路途的颠簸,毕竟他是高龄老人。可阿四哪肯,最后在林姨苦口婆心地劝说下,阿四才放弃了这个念头。临行那天,老两口也着实浪漫了一回,阿四一直把林姨送上火车,还拉着她的手千叮万嘱恋恋不舍……
  林姨在广西住院治疗一个月期间,阿四一天一个电话,询问病情,叮嘱林姨康复后早点回来,他想念她。这份深情的牵挂让林姨一直感动到今天。待病情稳定后,林姨马上回到了阿四身边。阿四提前几个小时到车站迎接,抑止不住心里的激动,见面后,两人相拥一起,凝视着对方久久无语……
   两人最幸福的事就是相依一起坐看夕阳,12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吵过嘴、红过脸。
  知道妻子起早摸黑的辛苦,阿四经常叫林姨去旅游,到处走走,开开眼界,放松一下心情。可林姨觉得旅游花钱太多,从来都不去。有一次,阿四的大儿子要开车带全家去海南游玩,并且他还告诉了父亲阿四和林姨,要二老随车一起去玩一趟,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可林姨说什么也不去。她说,让孩子们自己去好好玩玩,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林姨的坚决让阿四唠叨了许久。
其他文献
在女儿的語文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可不是嘛,读一本书,就是去串门。  读一本新书,是串门。就像对门搬来了新邻居,常常怀着好奇的心张望着,假装在楼道里邂逅,期望能聊上几句。终于,有一天,相视而笑,打了招呼,相互认识。又终于,邻居邀请你进门小坐。读一本新书,我往往首先要打量一番——封面、内页,粗略地看看目录、序言以及后记。等到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就像是听邻居介绍她的家
期刊
人们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住惯了,开始追求绿水青山的远方。在吴侬软语的水乡逛够了,开始向往辽远的大漠风光。尤其在疫情肆虐之时,出国不成,人们开始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里翻腾。  但也有人说,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大漠风光。其实这也不难,祖国的大西北真就有一个城市可以完美满足双需——“塞上江南”银川。  论地貌,它独享沙漠与湖水共存的景观;论人文,它承载了100多部影视剧的实地取景;论起源,它坐拥历史上最神秘的西
期刊
丰子恺在一篇文章里讲过两个酒徒,我每次讀到,都会一个人偷偷笑几秒钟,觉得沉闷的生活也有趣了。  他写邻家一位老翁,喜欢坐在鼓凳上。老翁招呼丰子恺时,会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儿,拿出大酒壶,斟满两盅,再从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和丰子恺对酌。  这个鼓凳里别有洞天,藏着老翁的酒和下酒物。酒被放在瓮里可以保持温度,在寒凉的冬天不时地拿出来喝两口,顺便捻几粒花生米下酒。既打发了时光,又尽了酒兴,还不伤身,
期刊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兒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期刊
我们都知道人会长胖,但地球是否也会不断长胖呢?地球又是怎么变胖的呢?地球变胖,说的就是地球不断膨胀的过程。如何证明地球在膨胀?这就不得不说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所相信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假设将各个大洋都刨除,各个陆地板块刚好会严丝合缝地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小地球。这一点是当前的板块理论所解释不了的,难不成陆地板块漂移过?  在宇宙中俯瞰地球,它是蓝色的,宛如一个水球,一块块陆地如同补丁一样漂在海洋中。19
期刊
“嫦娥”费尽心思挖回来2千克的月壤。  于是中国人第一次有足够的样本,来研究月亮上的土是什么味道,为将来沙县小吃月球分店做准备。毕竟美国重启登月计划的一个原因,就是怕下一次登月会在月亮上吃到沙县小吃。这当然是玩笑,然而作为泱泱大国的吃货,怎么能不琢磨一下月壤是不是像月饼一样好吃?  把土作为食品可是有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么,月亮土和地球土的味道,会有区别吗?  月亮和地球可谓一母同胞,所以岩石成分非
期刊
就是这样奇怪:李安已经得过两座金熊、一座金狮,可是非得要等他在奥斯卡拿了小金人,他的成就才能获得广泛的肯定。中国人的奥斯卡情结,和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一样,永远地爱恨交缠、难解难分、无休无止。   继《卧虎藏龙》的最佳外语片之后,《断背山》终于使李安获得了对他个人导演成绩作出肯定的好莱坞认可证。从世俗的成功意义上说,他二十年的电影梦终于成真。  现在的李安老成持重,气度儒雅,成功似乎唾手易得。其实我
期刊
王连是个劳模邮递员,收发信件非常负责任。一些死信(如地址不详、字迹不清等)到了他手里,也常常能变成活信,被正确无误地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用他的话讲:“无非是费点工夫罢了。”他做工作很出色,但他的家庭却屡遭磨难。   他的女儿娜娜在6岁那年,突然得了败血症,面临死神威胁。医生说,只有输入同一母所生的新生婴儿的脐带血才有治愈败血症的可能。为了救女儿的命,已经38岁的妻子做起了高龄产妇,给娜娜生了个小弟弟
期刊
梁远全是不幸的,父亲因煤气中毒去世,75岁的母亲变成植物人,而兄长们决定放弃治疗,听天由命。  不忍心放手让母亲带着痛苦的表情默然离去,梁远全孤独地走上了一条漫长艰难的救母之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位普通的青年,以大孝之心,以坚持不懈的微笑,最终给了母亲第二个温暖的春天。    母亲熬的那碗玉米糊    31岁的梁远全,出生在陕西安康市的乡下,兄弟姐妹11个,他排行老九。在这样一个大家
期刊
前两天,我和同事吃饭时讨论起工作午餐问题。一位年轻同事说:有没有免费午餐,是中西公司文化的一大区别。我提出异议:“我也在中国工作过多年,换过几个单位,但我怎么从来没有吃过免费午餐啊?”   不料,我却遭到另外几位来自中国大陆年轻同事的围攻:“你那都是什么年代的老黄历了?时下的中国,只要是白领工作,公司不提供免费午餐的恐怕不多了!”   那位从午餐辨析出中西差异的年轻同事甚至说,如今不提供免费午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