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刀生锈与人莫闲
老伴今年已是花甲之人了。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改革开放后才“农转非”,随我到县城,被安排在一家印刷厂上班。退休手续早几年已办了,但她就是退而不休,一如既往地在厂里上班。为此,我和儿女们也劝说过几次,说她放着清福不享找罪受。谁知老伴却说:“让我闲坐在家,那才是受罪呢!”老伴又指着废弃在角落里的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说:“俗话说‘刀闲着会生锈,人闲着会生病’,你想让我闲着生病不是?”
老伴的一番话,不仅让我无言以对,还给我不少启迪!就说老伴吧,她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在家做农活也好,在厂里上班也好,这可能就是她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柱。有了这内在的心理支柱,她不仅身体健康,疾病少染,而且活得开心快乐。由于受文化素质所限,所谓高雅的爱好和志趣,与她结不了缘,惟独忙忙碌碌的劳动,是她享受的境界。
由老伴的不闲,想到身边的一些坐享清福的太太。太太们什么都有,就是缺了点健康和精神。一个个肥吃饱喝、安逸享受,结果都因肥胖攒下了一身病。她们无聊时,就搓麻将,但每次散场,都感到没什么意思。还有一些人退休后,因无所事事,有的因抑郁而闭门谢客;有的因牢骚过盛而心态失常。
从“刀闲会生锈,人闲会生病”这个普通的现象,联想到医学上的一些原理,也更让人知此以明彼,见表以知深。从心理学上讲,事业上没有明确目标,以消极无为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的人,一定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这种人大脑功能日渐退化,思维能力日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日渐消失。长此下去,一些不良情绪,如烦躁、忧郁、忌妒等,会滋生泛滥,进而诱发多种疾病。从行为上讲,这些闲着享清福的人,由于缺乏锻炼,体内的各种机能日渐衰弱,体内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由此而导致了肥胖综合征,也叫富贵病。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从病理上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器官、组织都会老化,而老化的速度与程度,与每个人的“动”和“用”的程度有关。
《养性延命录》上说:“人体欲得劳动,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明人王蔡若的《修真秘要》中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四体常勤,五脏气血旺盛,肌肉丰满结实,关节运动灵活,百脉通畅,这是人体生理健康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闲不住的人,他们精力旺盛,见多识广,乐观快活。正如他们所言:“老家伙老家伙,越老越忙活,越活越年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日本百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是坚持参加体力劳动的人,有的甚至到80多岁还坚持劳作不息。我国广西一些长寿老人,也是终身从事耕作。因此,古希腊的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最容易使人衰竭,最容易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
刀不用要生锈,人若闲要生疾。我的老伴虽不能对此深究,但她已从实践中得到益处和乐趣。做个不闲的老人,健康长寿还会不与我们结缘吗?
(摘自《养生大世界》文/赵西岳)
吃饭过快影响背脊健康
健康专家认为:吃饭过快,食物被频频送进胃部后,胃被迫加速消化食物。这样胃自然紧张起来,并将此信息通过脊骨神经传给大脑。久而久这,脊骨神经因为长期紧张,自然受到损害。
观念健康 让您长寿
专家曾开出一个长寿处方:①家庭生活愉快安逸,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②保养精神,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能保持安定;③定时睡眠;④节制饮食,合理营养;⑤忌烟戒酒;⑥性格较温和,能与人和睦相处;⑦用高雅的兴趣和爱好来陶冶自己,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⑧每天锻炼20~30分钟;⑨住在乡村、小城镇者,要比住在大城者寿命长;⑩定期检查身体,处“病”不惊,自我控制情绪,如有疾病坦然处之,切忌忧愁焦虑,但要认真治疗。这10条中,没有一条不与人的观念有关。
洪昭光说:“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他针对目前国人存在的许多不科学、不正确的观念问题,还提出“观念必须转变”的问题。为此,他举了这么一个普通不过的例子:说是北京郊区农村有户农民,年收入二十几万元,很有钱,光过春节给小孩买爆竹一花就是2000多元钱,但全家七口人却只用一把牙刷。这七口之家有四人得高血压。当然,高血压不是一把牙刷导致的,但绝对是由不正确、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是由人的错误观念带来的。
中国古代圣贤名士,早就悟出观念与健康的关系。孔子有“三戒”,主张“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三戒”,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戒“色”“气”“财”,都涉及人的精神、性格、品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修养,特别是“得”,更是个人生观问题。孔子还说“仁者寿”,“仁”是儒家的政治和道德理想的核心,也就是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
老子的一本《道德经》,可以说是最高境界的养生学,从健康学的角度看,就是教人从观念上去处世养生。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自然运行),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谦退无争反能居上),外其身而身存(置身度外反而保全自身),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正因为无私吗?所以能成就自身)。”老子还有“三去”,即“圣人去甚,去大,去奢(圣人只顺乎自然,去掉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东西)。”老子还指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使生命平安长久)。”
最直接、最明确、也最通俗的说明观念与健康关系的,要算那些保健歌、养生歌了。什么“知福歌”、“知足歌”、“常乐歌”、“不气歌”、“莫烦恼歌”等等,从歌名就足以知晓其提倡的观念。现摘录几首如下:
《养生歌》:“人生苦寿短,孜孜求永年。秦始觅妙药,汉武炼金丹。盘古开天地,谁见活神仙。有生必有死,永生是枉然。长生虽无方,养生寿可添。要知养生道,先学辩证观。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关键。治疗和预防,预防应为先。运动和静养,两者不可偏。药疗和食疗,互补功效显。生理和心理,都要重保健。识医多高寿,适当常自安。献此养生歌,愿与君共勉。”
《心理养生歌》:“离休退休寻健康,心态平衡第一桩。功名利禄身外物,淡泊名利是为上。胸襟豁达明大理,牢骚满腹易断肠。喜怒哀乐须节制,心境平和保安康。他人负己莫记恨,虚怀若谷讲大方。广交朋友不孤独,与人为善多扶帮。童心不泯容颜美,精神焕发志昂扬。老有所为老来乐,第二青春好时光。注重心理养生道,身体健康寿而康。”
《愉情三字经》:“心胸广,心快活;心胸窄,忧愁多。不悲观,不消沉;心开朗,精神振。乐陶陶,精神好;多烦恼,要病倒。脾气躁,催人老;善制怒,变年少。心情好,大有益;生闷气,会成疾。笑口开,春常在;笑一笑,十年少。多笑笑,通七窍;情绪高,体格好。”
还有许多许多的养生名言、养生铭,原本就是指养生保健观念而说的,这里不再赘述。凡此种种,都说明观念是“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千万不要忘记,这其中就包括“健康第一”的观念。
(摘自《健康哲学》文/马乐 沈洪)
老伴今年已是花甲之人了。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改革开放后才“农转非”,随我到县城,被安排在一家印刷厂上班。退休手续早几年已办了,但她就是退而不休,一如既往地在厂里上班。为此,我和儿女们也劝说过几次,说她放着清福不享找罪受。谁知老伴却说:“让我闲坐在家,那才是受罪呢!”老伴又指着废弃在角落里的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说:“俗话说‘刀闲着会生锈,人闲着会生病’,你想让我闲着生病不是?”
老伴的一番话,不仅让我无言以对,还给我不少启迪!就说老伴吧,她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在家做农活也好,在厂里上班也好,这可能就是她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柱。有了这内在的心理支柱,她不仅身体健康,疾病少染,而且活得开心快乐。由于受文化素质所限,所谓高雅的爱好和志趣,与她结不了缘,惟独忙忙碌碌的劳动,是她享受的境界。
由老伴的不闲,想到身边的一些坐享清福的太太。太太们什么都有,就是缺了点健康和精神。一个个肥吃饱喝、安逸享受,结果都因肥胖攒下了一身病。她们无聊时,就搓麻将,但每次散场,都感到没什么意思。还有一些人退休后,因无所事事,有的因抑郁而闭门谢客;有的因牢骚过盛而心态失常。
从“刀闲会生锈,人闲会生病”这个普通的现象,联想到医学上的一些原理,也更让人知此以明彼,见表以知深。从心理学上讲,事业上没有明确目标,以消极无为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的人,一定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这种人大脑功能日渐退化,思维能力日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日渐消失。长此下去,一些不良情绪,如烦躁、忧郁、忌妒等,会滋生泛滥,进而诱发多种疾病。从行为上讲,这些闲着享清福的人,由于缺乏锻炼,体内的各种机能日渐衰弱,体内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由此而导致了肥胖综合征,也叫富贵病。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从病理上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器官、组织都会老化,而老化的速度与程度,与每个人的“动”和“用”的程度有关。
《养性延命录》上说:“人体欲得劳动,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明人王蔡若的《修真秘要》中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四体常勤,五脏气血旺盛,肌肉丰满结实,关节运动灵活,百脉通畅,这是人体生理健康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闲不住的人,他们精力旺盛,见多识广,乐观快活。正如他们所言:“老家伙老家伙,越老越忙活,越活越年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日本百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是坚持参加体力劳动的人,有的甚至到80多岁还坚持劳作不息。我国广西一些长寿老人,也是终身从事耕作。因此,古希腊的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最容易使人衰竭,最容易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
刀不用要生锈,人若闲要生疾。我的老伴虽不能对此深究,但她已从实践中得到益处和乐趣。做个不闲的老人,健康长寿还会不与我们结缘吗?
(摘自《养生大世界》文/赵西岳)
吃饭过快影响背脊健康
健康专家认为:吃饭过快,食物被频频送进胃部后,胃被迫加速消化食物。这样胃自然紧张起来,并将此信息通过脊骨神经传给大脑。久而久这,脊骨神经因为长期紧张,自然受到损害。
观念健康 让您长寿
专家曾开出一个长寿处方:①家庭生活愉快安逸,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②保养精神,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能保持安定;③定时睡眠;④节制饮食,合理营养;⑤忌烟戒酒;⑥性格较温和,能与人和睦相处;⑦用高雅的兴趣和爱好来陶冶自己,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⑧每天锻炼20~30分钟;⑨住在乡村、小城镇者,要比住在大城者寿命长;⑩定期检查身体,处“病”不惊,自我控制情绪,如有疾病坦然处之,切忌忧愁焦虑,但要认真治疗。这10条中,没有一条不与人的观念有关。
洪昭光说:“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他针对目前国人存在的许多不科学、不正确的观念问题,还提出“观念必须转变”的问题。为此,他举了这么一个普通不过的例子:说是北京郊区农村有户农民,年收入二十几万元,很有钱,光过春节给小孩买爆竹一花就是2000多元钱,但全家七口人却只用一把牙刷。这七口之家有四人得高血压。当然,高血压不是一把牙刷导致的,但绝对是由不正确、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是由人的错误观念带来的。
中国古代圣贤名士,早就悟出观念与健康的关系。孔子有“三戒”,主张“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三戒”,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戒“色”“气”“财”,都涉及人的精神、性格、品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修养,特别是“得”,更是个人生观问题。孔子还说“仁者寿”,“仁”是儒家的政治和道德理想的核心,也就是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
老子的一本《道德经》,可以说是最高境界的养生学,从健康学的角度看,就是教人从观念上去处世养生。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自然运行),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谦退无争反能居上),外其身而身存(置身度外反而保全自身),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正因为无私吗?所以能成就自身)。”老子还有“三去”,即“圣人去甚,去大,去奢(圣人只顺乎自然,去掉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东西)。”老子还指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使生命平安长久)。”
最直接、最明确、也最通俗的说明观念与健康关系的,要算那些保健歌、养生歌了。什么“知福歌”、“知足歌”、“常乐歌”、“不气歌”、“莫烦恼歌”等等,从歌名就足以知晓其提倡的观念。现摘录几首如下:
《养生歌》:“人生苦寿短,孜孜求永年。秦始觅妙药,汉武炼金丹。盘古开天地,谁见活神仙。有生必有死,永生是枉然。长生虽无方,养生寿可添。要知养生道,先学辩证观。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关键。治疗和预防,预防应为先。运动和静养,两者不可偏。药疗和食疗,互补功效显。生理和心理,都要重保健。识医多高寿,适当常自安。献此养生歌,愿与君共勉。”
《心理养生歌》:“离休退休寻健康,心态平衡第一桩。功名利禄身外物,淡泊名利是为上。胸襟豁达明大理,牢骚满腹易断肠。喜怒哀乐须节制,心境平和保安康。他人负己莫记恨,虚怀若谷讲大方。广交朋友不孤独,与人为善多扶帮。童心不泯容颜美,精神焕发志昂扬。老有所为老来乐,第二青春好时光。注重心理养生道,身体健康寿而康。”
《愉情三字经》:“心胸广,心快活;心胸窄,忧愁多。不悲观,不消沉;心开朗,精神振。乐陶陶,精神好;多烦恼,要病倒。脾气躁,催人老;善制怒,变年少。心情好,大有益;生闷气,会成疾。笑口开,春常在;笑一笑,十年少。多笑笑,通七窍;情绪高,体格好。”
还有许多许多的养生名言、养生铭,原本就是指养生保健观念而说的,这里不再赘述。凡此种种,都说明观念是“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千万不要忘记,这其中就包括“健康第一”的观念。
(摘自《健康哲学》文/马乐 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