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施教依据,尽可能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法,通过运用生活化成果、选取生活化素材、开展生活化活动等途径,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42-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既有重要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如果教师不结合学科特点,简单地采取传统的口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尝试将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生活素材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努力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运用生活化成果,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生活环境的局限、家庭条件的影响等原因,加上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还不是了解得很到位,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重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路口的红绿灯紧张有序地传递着交通信号,气象台每日精准及时的天气预报,商场红外线感应门的自动开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等的推广应用等等。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随时运用生活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信息技术成果对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既可以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架构起信息技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意识,提升应用能力。
二、选取生活化素材,实施形象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初中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施教学生的阶段特点,选取学生既感到熟悉又觉得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知识显得更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学生也能更轻松愉快地接受和掌握。如在教学七年级第4章《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苏教版,下同)时,可以安排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内容输入电脑中,然后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将文章内容进行美化排版操作,将其制作成一个图文并茂、字体大小适中的完整作品。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排版操作过程,学生既提升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学以致用的过程,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从而更加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开展生活化活动,拓展课堂空间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进行口头讲解,课堂教学氛围将会变得非常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充分开展生活化活动,将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第5章《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文档《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的研究报告》,结合自己的观点,围绕报告的主题构思结构,梳理要点,然后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在班级进行演讲展示。又如在教学七年级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时,在学生学习了“光影魔术手”“我形我速”等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使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日历在班级进行展示评比。类似这种生活化教学活动,既承载了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又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值得提醒的是,我們在开展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始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高效完成。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施教依据,尽可能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以生活化成果、生活化素材、生活化活动等生活元素为媒介,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信息技术课程,能更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柳 紫)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42-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既有重要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如果教师不结合学科特点,简单地采取传统的口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尝试将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生活素材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努力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运用生活化成果,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生活环境的局限、家庭条件的影响等原因,加上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还不是了解得很到位,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重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路口的红绿灯紧张有序地传递着交通信号,气象台每日精准及时的天气预报,商场红外线感应门的自动开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等的推广应用等等。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随时运用生活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信息技术成果对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既可以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架构起信息技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意识,提升应用能力。
二、选取生活化素材,实施形象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初中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施教学生的阶段特点,选取学生既感到熟悉又觉得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知识显得更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学生也能更轻松愉快地接受和掌握。如在教学七年级第4章《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苏教版,下同)时,可以安排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内容输入电脑中,然后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将文章内容进行美化排版操作,将其制作成一个图文并茂、字体大小适中的完整作品。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排版操作过程,学生既提升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学以致用的过程,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从而更加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开展生活化活动,拓展课堂空间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进行口头讲解,课堂教学氛围将会变得非常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充分开展生活化活动,将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第5章《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文档《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的研究报告》,结合自己的观点,围绕报告的主题构思结构,梳理要点,然后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在班级进行演讲展示。又如在教学七年级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时,在学生学习了“光影魔术手”“我形我速”等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使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日历在班级进行展示评比。类似这种生活化教学活动,既承载了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又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值得提醒的是,我們在开展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始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高效完成。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施教依据,尽可能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以生活化成果、生活化素材、生活化活动等生活元素为媒介,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信息技术课程,能更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