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生命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陶继新老师的新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开始拜读本书的第三部分:孔子的精神境界。“如果说孔子的人生经历异常曲折的话,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则是一座辉煌灿烂的殿堂。他有常人都有的喜怒哀乐,更有常人所欠缺的君子人格。他逝世已将近两千五百年,可他的思想与精神在中国大地甚至世界范围一直流传不衰。这就是伟大思想和高贵精神的永恒性。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常常油然而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 … ”
  读了陶老师对孔子精神的这段评述,我思绪万千,孔子当了一辈子老师,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他的思想形成了中国的思维,得以让中国文明持续发展,中国历史绵绵不断,甚至在影响着世界,我们今天不得不提高认识,不得不认真学习研究和追随他的思想、精神和行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除十五岁到三十这十五年的变化外,此后每十年的生命都是一层层往上走的。孔子从三岁随着母亲颜征过着十分贫寒的生活,但他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几乎无所不学。正是从小的文化积蓄,使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生命自觉。他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礼的真谛,也就是说已经有了立身之本。到了四十岁,已成为智者。其生命又跃到了另一个高的层面。孔子五十知天命,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有了心灵相契的感知。六十岁时,他周游列国,受了很大挫折,可以说,这种挫折对其心灵是一种巨大的冲撞,也正是在这种冲撞中,孔子具备了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也有了容纳各种声音和不同待遇的心态,走进了“耳顺”的境界。七十岁时,孔子走上了生命的最高层次,进入了“道法自然”的境界。
  孔子的生命是流动的,更是不断飞跃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在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
  我们也如孔子一样,干着教师的职业,从小也在学校里学习,积蓄文化。到了二十几岁或三十岁左右走上教坛。应该说,今后的生命应像孔子一样,一层一层往上攀升,但是,却有很多老师就在这关键的阶段,过早地产生职业倦怠,过着简单的铃起而作、铃落而息的生活,把生命定格在每天单调一致的工作上,慢慢地失去创造的激情,大多是运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来从事现在和将来的教学,很少去想继续读书、思考,充实并提升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自觉追寻自己的生命成长。就这样,四十岁在不知不觉中临近,这时所谓的“智”只是一些零散的飘渺的经验,心里有而嘴里说不出,因为他没有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没有再向其他人学习,知识与文化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也就是说,其生命没有达到孔子“不惑”的境界,于是,你会到处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老了,快退休了,你们年轻人好好干吧”。或曰:“我的思想赶不上你们年轻人了,思维迟钝了,该干后勤工作了。”这就是一些老师的所谓“不惑”。
  就这样,在三十岁时,没有立身之本,就浑浑噩噩地步入了四十岁,生命在此阶段是断流的。到了五十岁,便会感叹生命的急促,就开始熬日子等待退休。这时,会时常出现懊悔人生,感叹社会不公,出现一些心理不平衡的表现,看这些人,衰老得很快,甚至不少人得了这病那病。因为他们并没有达到孔子的“知天命”的境界,没有领悟出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更不用说“六十而耳顺” 和“七十而从心所欲”了。
  陶继新老师在三十岁时就喊出为六十岁做准备的壮语,可谓渗透了孔子的人生真谛。如今,陶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仍如同年轻人一般,精神矍铄地学习着、思考着,这就是流动的生命,不断飞跃的生命。
  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们,当如陶老师等仁人志士,不断努力,力争实现自己生命的流动与飞跃,这样,自然就会达到孔子的精神境界,做一个知识富有、身体健康、思想超脱、精神高贵的教师。这是学生之幸事,是自己之幸事,也是国家之幸事。◆(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
其他文献
前不久,印度一个民间组织普拉塔姆基金会发布了一份2007年度印度教育调查报告,揭示了印度农村基础教育令人担忧的一面。报告称尽管目前入学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教育质量却成问题,很多学生说自己虽然天天上学但什么也学不到。教学条件过于简陋也是当前印度农村学校面临的一大困难,这与印度倾力打造高等教育形成巨大反差。    一、印度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尽管印度一直大力推动由政府资助的高质量的大学教育
我国有着大量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能力,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研究摸索的重要理论和
对全球抗菌药物耐药(AMR)的关键步骤是有效和准确的监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目标.但是,目前耐药监测主要依赖于相对少量临床分离菌株的自愿被动报告,并且往往是滞后的,此
期刊
夜已深了,刚刚开学,忙完一天的注册工作,睡意不请自来,上床之后,便沉沉睡去。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请问,您是江老师吗?”奇怪,全班59名同学都已报到注册了,还有谁这么晚打来电话呢?  “是啊,你是谁?”听着电话里陌生的稚嫩童音,我没有流露出心中的不快。  “江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廖家小学的陈雅芝,我很想到您那儿读书,您能接受我吗?”电话里,她怯生生的。  “可以啊,但
入秋的乡下显得有些萧条与落寞。田埂、山地、荒坡、沟谷里的许多杂草已经失却了葱茏的本色,尽显出枯黄与憔悴。此刻,唯有那簇簇相拥着的野菊花,一色的金黄,浓郁的香气。记得那年,我读初三。黄老师任教我的化学,他也就在那年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这个偏僻边远的小乡村。他是个腼腆稚气、话不多的小伙子,他的第一节课紧张得把脸涨得通红通红的,感觉浑身不自在似的。  9月10日,是全天下教师的节日。而他的第一个教师节没
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运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进行企业的运营。尤其是在银行业当中,由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
教师的日历是一张课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二个月  缩印成方方正正的田块  星期和节次的田埂  分隔开时间的周期  春秋两个学期  显示着季节的轮回    在每天的日子里  教师都会翻看这本日历  然后执鞭荷锄执行铃声的命令  在自己的责任田里  辛勤耕耘    这本日历  倾注了教师无限的深情  他们总是换了又换贴了又贴  办公桌前留下无数记忆  这本日历虽不怎么精美  但每位教师的心里清楚  
期刊
《教书匠》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弗兰克·迈考特的又一力作。这是一部为教师而写的自传。它采用个人叙事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该书作者弗兰克·迈考特是一位爱尔兰裔美籍教师、作家。他于1930年生于纽约,4岁时举家迁往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悲惨的童年,13岁辍学,19岁重返美国,当过兵,做过码头工人。曲折坎坷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反而让他学会在不幸中成长。  本书以一个个生动的
现代社会,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支持,并且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这就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