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细化必须要精细的有道理、有重点、有创新,目的是为了将每一项工作都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序、更具实效。
关键词: 实效 管理 考核 创新
孙村煤矿推行精细化管理,全矿干部职工都认为是一项深刻的管理变革,是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一个重要转变,是由传统的、经验式的管理向科学管理、现代管理的重大转变,也是管理的重大创新。但是,搞精细化不是单纯的把每一项工作都毫无边际的细化,其目的也不是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繁琐。精细化必须要精细的有道理、有重点、有创新,目的是为了将每一项工作都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序、更具实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在于过程管理,其核心是将“做正确的事”转变为“正确的做事”,是将计划转化为行动和任务的过程,涉及的是什么人、承担什么职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评估、调整和控制,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些时候通过细化工作流程能达到这一目的,而有些时候则通过简化工作程序也能达到这一目的,总之,实现精细目标的渠道是多样的。
一、标准精细产生背景
近年来,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但随着生产作业环境的逐步恶化,机电设备的逐年老化,成本费用的逐年增加,一些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工作标准不高、过程控制不细,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偏差,重视不够。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片面认为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三流的企业靠管人。盲目追求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制度建设。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搞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搞环境面貌的更新改造等表层文化建设,虽能起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还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和对全员、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来约束职工的行为。使职工从细微之处做起,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按工作标准办事,干标准活,做放心事。
二是标准不严。贯彻不力。一些企业根据管理需要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标准、制度。诸如安全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岗位职责、成本核算制度等。由于学习贯彻不到位,一些职工和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精细化考核标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认为每项工序,每个岗位量化考核没有必要,执行工作标准不到位,对工作不善于精益求精,习惯于传统模式管理。
三是控制不细,执行不严。一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运行质量不高,在对所有上岗人员逐日考核上存在应付凑合现象,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职工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放松,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
二、标准精细化的产生
针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孙村煤矿通过积极深入研究,提出了“标准精益”的管理理念,在原有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内涵,提出“三化”管理理念,即“管理视觉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把矿井的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精益化的基础上,为巩固一流水平、追求卓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管理流程、标准体系、考核体系的精益化,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科学发展的标准评价体系、数据精益化的考核体系以及管理运行机制框架,建立起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流程体系,并逐步完善,最后形成一整套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在矿井科学发展、外拓发展中,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管理目标、方法、流程、手段的嫁接、移植和紧密融合。
(一)标准精细管理即“三化”管理的产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要面对现实,将过去那种单一的老模式抛弃,由过去那种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对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重视,知识标准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为此,新时期的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领导必须改变观念、开阔思路、不断创新,以加快本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建立与更新速度,使企业的精细化工作紧跟知识经济时代步伐,适应市场需要,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矿延深“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的内涵,树立“管理视觉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的理念,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思想境界,解决“木桶”短柄的问题,以拉动整体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三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三化”建设就是:管理可视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这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相互关联的关系,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始终保持一流的目标。
管理可视化:就是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抽象的企业管理,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转变成能用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的具体的载体,实现企业管理由复杂到简单、由抽象到具体,打造一目了然的作业环境,建立起职责清晰的作业秩序。
视觉标准化:将企业的一切可视事物,按照“能量化、能考核、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工作标准,达到一切可视事物都有标准、能考核,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各项监管工作的基础,核心是一切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通过标准化的建立,达到推动综合管理平台不断升级、顺利实现流程再造、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化,促使企业的主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规范企业和员工的经营行为
标准精益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再深化、再细化、再规范,对各项工作制定工作标准,形成一套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三、标准精细管理的效果和意义
“管理可视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是基于我们如何保持一流现代化矿井目标而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和改革,丰富和发展“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内涵,建立起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流程体系,延伸精细化管理内涵,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木桶”短柄的问题,拉动了整体工作上台阶。
(一)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要稳定、要发展,靠的就是制度、就是规范,就是点点滴滴的细微环节。没有明细的规范化流程和严格的执行措施的企业就是一个空架子。“三化”管理就是“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的延深和精华、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就是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和流程,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精益化,成为整顿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强有力武器,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质是科学的改革观,重心是全面、完善的制度化管理,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就是: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制度程序问题、标准问题。我们通过“三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及时、系统地梳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富有活力、富有效率的长效工作机制,使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实效 管理 考核 创新
孙村煤矿推行精细化管理,全矿干部职工都认为是一项深刻的管理变革,是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一个重要转变,是由传统的、经验式的管理向科学管理、现代管理的重大转变,也是管理的重大创新。但是,搞精细化不是单纯的把每一项工作都毫无边际的细化,其目的也不是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繁琐。精细化必须要精细的有道理、有重点、有创新,目的是为了将每一项工作都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序、更具实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在于过程管理,其核心是将“做正确的事”转变为“正确的做事”,是将计划转化为行动和任务的过程,涉及的是什么人、承担什么职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评估、调整和控制,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些时候通过细化工作流程能达到这一目的,而有些时候则通过简化工作程序也能达到这一目的,总之,实现精细目标的渠道是多样的。
一、标准精细产生背景
近年来,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但随着生产作业环境的逐步恶化,机电设备的逐年老化,成本费用的逐年增加,一些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工作标准不高、过程控制不细,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偏差,重视不够。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片面认为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三流的企业靠管人。盲目追求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制度建设。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搞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搞环境面貌的更新改造等表层文化建设,虽能起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还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和对全员、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来约束职工的行为。使职工从细微之处做起,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按工作标准办事,干标准活,做放心事。
二是标准不严。贯彻不力。一些企业根据管理需要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标准、制度。诸如安全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岗位职责、成本核算制度等。由于学习贯彻不到位,一些职工和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精细化考核标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认为每项工序,每个岗位量化考核没有必要,执行工作标准不到位,对工作不善于精益求精,习惯于传统模式管理。
三是控制不细,执行不严。一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体系运行质量不高,在对所有上岗人员逐日考核上存在应付凑合现象,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职工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放松,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
二、标准精细化的产生
针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孙村煤矿通过积极深入研究,提出了“标准精益”的管理理念,在原有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内涵,提出“三化”管理理念,即“管理视觉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把矿井的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精益化的基础上,为巩固一流水平、追求卓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管理流程、标准体系、考核体系的精益化,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科学发展的标准评价体系、数据精益化的考核体系以及管理运行机制框架,建立起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流程体系,并逐步完善,最后形成一整套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在矿井科学发展、外拓发展中,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管理目标、方法、流程、手段的嫁接、移植和紧密融合。
(一)标准精细管理即“三化”管理的产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要面对现实,将过去那种单一的老模式抛弃,由过去那种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对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重视,知识标准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为此,新时期的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领导必须改变观念、开阔思路、不断创新,以加快本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建立与更新速度,使企业的精细化工作紧跟知识经济时代步伐,适应市场需要,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矿延深“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的内涵,树立“管理视觉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的理念,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思想境界,解决“木桶”短柄的问题,以拉动整体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三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三化”建设就是:管理可视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这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相互关联的关系,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始终保持一流的目标。
管理可视化:就是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抽象的企业管理,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转变成能用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的具体的载体,实现企业管理由复杂到简单、由抽象到具体,打造一目了然的作业环境,建立起职责清晰的作业秩序。
视觉标准化:将企业的一切可视事物,按照“能量化、能考核、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工作标准,达到一切可视事物都有标准、能考核,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各项监管工作的基础,核心是一切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通过标准化的建立,达到推动综合管理平台不断升级、顺利实现流程再造、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化,促使企业的主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规范企业和员工的经营行为
标准精益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再深化、再细化、再规范,对各项工作制定工作标准,形成一套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三、标准精细管理的效果和意义
“管理可视化,视觉标准化,标准精益化”,是基于我们如何保持一流现代化矿井目标而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和改革,丰富和发展“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内涵,建立起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流程体系,延伸精细化管理内涵,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木桶”短柄的问题,拉动了整体工作上台阶。
(一)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要稳定、要发展,靠的就是制度、就是规范,就是点点滴滴的细微环节。没有明细的规范化流程和严格的执行措施的企业就是一个空架子。“三化”管理就是“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的延深和精华、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就是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和流程,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精益化,成为整顿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强有力武器,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质是科学的改革观,重心是全面、完善的制度化管理,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就是: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制度程序问题、标准问题。我们通过“三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及时、系统地梳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富有活力、富有效率的长效工作机制,使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