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某部牧场,两名战士管着一千余头牛羊。因牧场远离营区,人烟稀少,条件十分艰苦。然而,在这艰苦的环境里,却也生出了许多有趣的事。
狼口夺羊
草原上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黄羊、野兔、狐狸等。但最具攻击性,让人畜不寒而栗的,便是狼了。狼经常向羊群或小牛犊发起攻击。它们的进攻方式很诡秘,通常是身体紧贴地面,匍匐着接近目标,极不易被察觉。当目标进入攻击范围,它便逮住机会猛扑上去,要是小羊羔,它叼起来就走,若是大羊或小牛犊,便咬断其喉咙,致其毙命后拖走。有时候,狼也在夜晚潜入羊圈攻击羊,牧民们称之为“掏羊”,附近的牧民没少吃亏。为对付狼,班长余林每次外出都要随身携带一根1米多长的木棍。他就曾经有过与狼遭遇的经历。1次,余林赶着羊群拐过一个山岗,走在前面的头羊忽然领着羊群急匆匆往回返。他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提缰拍马向前,一头狼正紧紧咬住一只羊往回拖。说时迟那时快,他冲上去挥起手中的木棍奋力向狼打去。诡计多端的狼见遇着了“强手”,只好丢弃到手的猎物,逃窜而去。
采一次蘑菇吃一冬
草原上蘑菇最负盛名。每到秋天,白蘑草蘑、紫花脸等蘑菇就像赶集的人群,或三三两两,或一簇簇,从草地里往外冒。战士们一边赶着牛羊,一边采蘑菇,一天下来,牛羊群吃饱喝足,人也扛回了满袋子的蘑菇,真可谓“双丰收”。隔三差五,宰一只自己养的“小笨鸡”,来个小鸡炖蘑菇,更是有滋有味。但让俩战士最难忘的,是前年秋天,草原上下起了少见的连绵雨。仅几天工夫,离牧场十余里,由边防官兵栽种的十余行杨树林里,就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蘑菇。半天时间,他们用运草料的四轮车,采回了整整两车蘑菇。除了鲜吃,其余的晒干,供他们吃了整整一个冬天。
黄牛“救”奶牛
离牧场不远处有一个水泡子,是牛羊饮水的地方。有的年份雨水丰沛,水泡子旁边的淤泥多,牛的体重过大,在饮水过程中经常陷到里面去。每当这时,俩战士就双双拽住牛角往外拉,要是牛陷得深了,这种办法不管用,他们就找来绳子套在牛的腿上,再叫上几个牧民帮忙一起往外拽,准保管用。可有一次,一头奶牛陷了进去,他们先是拽住往外拉,无奈陷得太深不管用。他们按照惯例又找来绳子,可是,帮手却找不着了!附近的牧民都赶着牛羊群走远了。这可咋办?这头奶牛可是官兵们的“衣食父母”,是牧场的大“功臣”。情急之下,战士小郑想起一个“招儿”。牛可耕地,又能拉车,为什么不能救自己的同伴呢?于是,俩战士从牛群里挑出来一头壮实的黄牛。他们先把绳子套住奶牛陷入泥中的后腿,然后打一个结固定在黄牛的肩上。班长余林轻拍一下黄牛的背部,说;“走!”可是,黄牛寸步不动,还不耐烦地晃动着脖子和肩部。余林再次拍打,黄牛仍然不动。见此情景,奶牛似有所悟。“哞……哞……”它带着哀求的目光向黄牛求援。听到叫声,黄牛回头看了看奶牛。“机会来了!”余林在心里高兴地喊着。他让小郑迅速拽住黄牛的角在前面引路,自己则一手扶黄牛的脊背,一手拽住绳子同黄牛一起往外拉。此举果然奏效。一步,两步……奶牛终于被拽出了泥地。得救的奶牛晃动几下身子,颇通人性地走到黄牛身边,轻轻摆动尾巴,与黄牛嗅了嗅鼻子,然后一同走和入草地,吃起草来。
狼口夺羊
草原上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黄羊、野兔、狐狸等。但最具攻击性,让人畜不寒而栗的,便是狼了。狼经常向羊群或小牛犊发起攻击。它们的进攻方式很诡秘,通常是身体紧贴地面,匍匐着接近目标,极不易被察觉。当目标进入攻击范围,它便逮住机会猛扑上去,要是小羊羔,它叼起来就走,若是大羊或小牛犊,便咬断其喉咙,致其毙命后拖走。有时候,狼也在夜晚潜入羊圈攻击羊,牧民们称之为“掏羊”,附近的牧民没少吃亏。为对付狼,班长余林每次外出都要随身携带一根1米多长的木棍。他就曾经有过与狼遭遇的经历。1次,余林赶着羊群拐过一个山岗,走在前面的头羊忽然领着羊群急匆匆往回返。他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提缰拍马向前,一头狼正紧紧咬住一只羊往回拖。说时迟那时快,他冲上去挥起手中的木棍奋力向狼打去。诡计多端的狼见遇着了“强手”,只好丢弃到手的猎物,逃窜而去。
采一次蘑菇吃一冬
草原上蘑菇最负盛名。每到秋天,白蘑草蘑、紫花脸等蘑菇就像赶集的人群,或三三两两,或一簇簇,从草地里往外冒。战士们一边赶着牛羊,一边采蘑菇,一天下来,牛羊群吃饱喝足,人也扛回了满袋子的蘑菇,真可谓“双丰收”。隔三差五,宰一只自己养的“小笨鸡”,来个小鸡炖蘑菇,更是有滋有味。但让俩战士最难忘的,是前年秋天,草原上下起了少见的连绵雨。仅几天工夫,离牧场十余里,由边防官兵栽种的十余行杨树林里,就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蘑菇。半天时间,他们用运草料的四轮车,采回了整整两车蘑菇。除了鲜吃,其余的晒干,供他们吃了整整一个冬天。
黄牛“救”奶牛
离牧场不远处有一个水泡子,是牛羊饮水的地方。有的年份雨水丰沛,水泡子旁边的淤泥多,牛的体重过大,在饮水过程中经常陷到里面去。每当这时,俩战士就双双拽住牛角往外拉,要是牛陷得深了,这种办法不管用,他们就找来绳子套在牛的腿上,再叫上几个牧民帮忙一起往外拽,准保管用。可有一次,一头奶牛陷了进去,他们先是拽住往外拉,无奈陷得太深不管用。他们按照惯例又找来绳子,可是,帮手却找不着了!附近的牧民都赶着牛羊群走远了。这可咋办?这头奶牛可是官兵们的“衣食父母”,是牧场的大“功臣”。情急之下,战士小郑想起一个“招儿”。牛可耕地,又能拉车,为什么不能救自己的同伴呢?于是,俩战士从牛群里挑出来一头壮实的黄牛。他们先把绳子套住奶牛陷入泥中的后腿,然后打一个结固定在黄牛的肩上。班长余林轻拍一下黄牛的背部,说;“走!”可是,黄牛寸步不动,还不耐烦地晃动着脖子和肩部。余林再次拍打,黄牛仍然不动。见此情景,奶牛似有所悟。“哞……哞……”它带着哀求的目光向黄牛求援。听到叫声,黄牛回头看了看奶牛。“机会来了!”余林在心里高兴地喊着。他让小郑迅速拽住黄牛的角在前面引路,自己则一手扶黄牛的脊背,一手拽住绳子同黄牛一起往外拉。此举果然奏效。一步,两步……奶牛终于被拽出了泥地。得救的奶牛晃动几下身子,颇通人性地走到黄牛身边,轻轻摆动尾巴,与黄牛嗅了嗅鼻子,然后一同走和入草地,吃起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