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教学检查的作用和意义,阐述现有教学检查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提升教学检查活动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学检查;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检查一直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校物流管理系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检查制度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检查的作用和意义
1.教学检查的监控作用。通过设置定期与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可以对教学活动行为和教学文件的规范化起到监控作用。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常规定期教学检查活动以教学文件为主要考核对象,授课教师按学校及系部要求提供齐全、标准、规范的教学文件;日常教学检查以课堂授课情况为主要考核对象,抽查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检查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检查及评选活动可以对教师教学行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学检查活动除了“查错”,更要“评优”。在检查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教师、优质课堂教学和典型教学文件等,对教学主体和客体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教学检查的引领作用。 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教学检查活动还可以将学校的教学工作重心和思路贯彻下去,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例如,通过开展系列化活动、树立典型、课堂观摩、检查通报等形式,将学校的重点工作予以贯彻和执行,引领教师和学生理解并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共同愿景。
二、教学检查的实施
1.定期教学检查。(1)期初教学检查。开学第一周教务处发布教学检查通知,各系部根据学校统一部署设定系部的教学检查工作安排,在第二周结束前完成检查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文件的准备情况、学期授课计划、教材的分发情况、实践教学场地的安排情况等。(2)期中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是定期检查中最重要的一次检查活动,工作流程是:由教务处统一部署——系部配合实施——系部完成检查总结——学校检查组到系部进行现场抽查。主要检查内容有:教师教学文件、学生作业批改、实习实训文件、过程考核文件、教师听课记录、系部各种检查记录等内容。(3)期末教学检查。由系部完成期末教學检查,与期初和期中不同,期末教学检查主要考核每门课程的教学文件提交情况。
2.日常教学检查。如前文所述,日常教学检查以课堂授课情况为主要考核对象。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运行的秩序、教师教学任务的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实践教学完成情况等内容。
3.专项检查。专项检查往往作为定期教学检查和日常教学检查的有利补充,也是对学校重点工作贯彻和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毕业实习文件检查等。
三、教学检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从检查组织来看,重“定期”轻“日常”。基于教学检查在学校教学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地位,学校相关部门和师生都十分重视定期教学检查,在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大检查中都做好充分准备以赢得较高的评价。但日常教学检查却常常浮于形式,而且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十分普遍。
2.从检查过程来看,重“形式”轻“内容”。由于受到检查时限、检查组人员数量和专业等条件的限制,检查活动往往更侧重于形式,各种检查记录表和检查总结报告看似日渐全面和花哨,而对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内容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推敲。
3.从检查结果来看,重“数量”轻“质量”。对于检查结果的分析,往往重视数量指标,忽视或轻视质量指标。例如对于教师互相听课这一项目的检查,往往按照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听课学时数层层统计上报,以同比听课学时增长率为要点,却对教师互相听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缺乏检查依据和标准。
四、关于教学检查的反思
强化教学检查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是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定期与日常检查相融合的管理机制。将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使两者相融合。例如,将三大定期检查的工作形式由集中性的突击检查变成以翻阅日常检查记录为主要形式;学校或系部建立专门的教学管理网站,将日常检查的记录和情况进行通报。
2.建立健全监控制度,提升规范性。科学严谨的管理管理制度和规范能够有效地避免检查流于形式的现象。例如,我校出台了《教学管理工作手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
3.完善检查与评价指标标准,保证监控实效性。通过构建教学检查与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毛维静.强化教学检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J].新课程学习,2010(10).
[2]高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14EB183)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月红,副教授,经济师,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学检查;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检查一直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校物流管理系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检查制度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检查的作用和意义
1.教学检查的监控作用。通过设置定期与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可以对教学活动行为和教学文件的规范化起到监控作用。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常规定期教学检查活动以教学文件为主要考核对象,授课教师按学校及系部要求提供齐全、标准、规范的教学文件;日常教学检查以课堂授课情况为主要考核对象,抽查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检查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检查及评选活动可以对教师教学行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学检查活动除了“查错”,更要“评优”。在检查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教师、优质课堂教学和典型教学文件等,对教学主体和客体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教学检查的引领作用。 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教学检查活动还可以将学校的教学工作重心和思路贯彻下去,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例如,通过开展系列化活动、树立典型、课堂观摩、检查通报等形式,将学校的重点工作予以贯彻和执行,引领教师和学生理解并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共同愿景。
二、教学检查的实施
1.定期教学检查。(1)期初教学检查。开学第一周教务处发布教学检查通知,各系部根据学校统一部署设定系部的教学检查工作安排,在第二周结束前完成检查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文件的准备情况、学期授课计划、教材的分发情况、实践教学场地的安排情况等。(2)期中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是定期检查中最重要的一次检查活动,工作流程是:由教务处统一部署——系部配合实施——系部完成检查总结——学校检查组到系部进行现场抽查。主要检查内容有:教师教学文件、学生作业批改、实习实训文件、过程考核文件、教师听课记录、系部各种检查记录等内容。(3)期末教学检查。由系部完成期末教學检查,与期初和期中不同,期末教学检查主要考核每门课程的教学文件提交情况。
2.日常教学检查。如前文所述,日常教学检查以课堂授课情况为主要考核对象。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运行的秩序、教师教学任务的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实践教学完成情况等内容。
3.专项检查。专项检查往往作为定期教学检查和日常教学检查的有利补充,也是对学校重点工作贯彻和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毕业实习文件检查等。
三、教学检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从检查组织来看,重“定期”轻“日常”。基于教学检查在学校教学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地位,学校相关部门和师生都十分重视定期教学检查,在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大检查中都做好充分准备以赢得较高的评价。但日常教学检查却常常浮于形式,而且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十分普遍。
2.从检查过程来看,重“形式”轻“内容”。由于受到检查时限、检查组人员数量和专业等条件的限制,检查活动往往更侧重于形式,各种检查记录表和检查总结报告看似日渐全面和花哨,而对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内容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推敲。
3.从检查结果来看,重“数量”轻“质量”。对于检查结果的分析,往往重视数量指标,忽视或轻视质量指标。例如对于教师互相听课这一项目的检查,往往按照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听课学时数层层统计上报,以同比听课学时增长率为要点,却对教师互相听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缺乏检查依据和标准。
四、关于教学检查的反思
强化教学检查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是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定期与日常检查相融合的管理机制。将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使两者相融合。例如,将三大定期检查的工作形式由集中性的突击检查变成以翻阅日常检查记录为主要形式;学校或系部建立专门的教学管理网站,将日常检查的记录和情况进行通报。
2.建立健全监控制度,提升规范性。科学严谨的管理管理制度和规范能够有效地避免检查流于形式的现象。例如,我校出台了《教学管理工作手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
3.完善检查与评价指标标准,保证监控实效性。通过构建教学检查与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毛维静.强化教学检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J].新课程学习,2010(10).
[2]高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14EB183)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月红,副教授,经济师,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