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说教师是园丁,的确如此。我们面对着的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孩子,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存在差异,他们就像不同花期的花,只要用心呵护,用爱灌溉,了解并掌握他们的特点,他们定会绚丽绽放。
我在教学一线并担任班主任,每带一届学生,班里总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某一两个因素造成的,它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的方方面面。这一小部分孩子除在学习上不够积极外,其他方面都表现的比较“出格”。人数虽少,他们却能够影响班级的学风和班级的稳定。因此,要解决学困生这一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针对学困生及其心理特征,我也做了相应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学困生,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比如听讲不认真,不能完成作业,导览,课堂纪律等等。他们往往成为令任何老师头疼的对象,甚至成为老师忽视掉的一部分,这部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少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已经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常常会比较自卑,缺少自信,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在每一届接新生时,我都会在开学的前几天里观察这些孩子,初步了解他们的一些性格特征或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大肆批评,让他们从心理上与老师产生亲近感,让他们觉得老师也很重视他们,或者与以往的老师是不同的。在班级中对待所有的孩子都一碗水端平,不存在歧视学困生的现象。
二、因人施教,設立目标
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往往被忽视,与之相伴的心理特征及问题也常常得不到关注。学困生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家庭因素,有的是学校因素,还有的是智力因素。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我在每个学期初先摸排清全班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做好相应的统计,单亲或离异家庭有多少?留守儿童有多少?寄(租)宿的孩子有多少?这些基本情况掌握后,再找出这些特殊情况中哪些是学困生。接下来,先从教育方法上进行改变,实行分层教学,布置分层作业。学困生学习吃力,兴趣不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给他们设定较低的目标。比如,课文每次少背一点,分几次完成;数学题挑容易的做几道;英语课文先试着的读出来等等。让学困生够得着完成的了,慢慢地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引领他们往其他方面更好的转变。
三、创设平台,增强自信
学困生除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外,与之相伴的还有心理问题,他们平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听不进去,有的就故意捣乱,有的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过度紧张焦虑,有的会表现为健忘,还有的性格比较暴躁。上述的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针对学科生的心理问题,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与任课老师协商。让他们在课堂上也多多关注这部分孩子,当有简单的问题就提他们回答或者是上台演板,当他们回答正确或表现出色时,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肯定他们,从而点燃他们内心的自信之灯。(2)关注学困生的闪光点。从他们擅长的方面入手,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比如:有些同学近期作业都能按时上交,就评选他为本周的“进步之星”;某同学成绩不好,但在绘画方面有天赋,班级的板报小组就交给他管理;有音乐舞蹈方面特长的孩子,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展演;,还有的同学特别热爱劳动,就让他负责班级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再一一列举。可谓是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总而言之,为其创设平台,让其发挥特长,增其胆量自信,促其心灵健康。
四、多措并举,常抓不懈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被尊重的需要是人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通过因人施教的方法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其次,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名成员,按照成绩好中差平均分组,以优带差,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机制。每周汇总评比,增强学分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学困生的转化更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作为教师要本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原则,不能因为学困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就放松要求,也不能对转变不大或出现反复的学困生失去耐心,一定要“反复抓,抓反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让学困生在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显著的变化。
五、家校联手,共育英才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中,家庭教育也占着重要的地位。一部分学困生的家庭中就没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要么来自于特殊家庭,要么家长缺少教育的智慧,或放任自流,或经常指责打骂,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做法是:家校联手,教师要和家长勤沟通,多多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变化;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也要及时地向老师反映;家长更要多陪伴孩子,给他们关爱,用放大镜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为孩子创设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我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学困生的转变一定是可喜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用心、用爱,去呵护和浇灌,只有这样这群孩子才会在你的期待中慢慢绽放。
我在教学一线并担任班主任,每带一届学生,班里总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某一两个因素造成的,它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的方方面面。这一小部分孩子除在学习上不够积极外,其他方面都表现的比较“出格”。人数虽少,他们却能够影响班级的学风和班级的稳定。因此,要解决学困生这一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针对学困生及其心理特征,我也做了相应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学困生,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比如听讲不认真,不能完成作业,导览,课堂纪律等等。他们往往成为令任何老师头疼的对象,甚至成为老师忽视掉的一部分,这部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少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已经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常常会比较自卑,缺少自信,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在每一届接新生时,我都会在开学的前几天里观察这些孩子,初步了解他们的一些性格特征或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大肆批评,让他们从心理上与老师产生亲近感,让他们觉得老师也很重视他们,或者与以往的老师是不同的。在班级中对待所有的孩子都一碗水端平,不存在歧视学困生的现象。
二、因人施教,設立目标
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往往被忽视,与之相伴的心理特征及问题也常常得不到关注。学困生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家庭因素,有的是学校因素,还有的是智力因素。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我在每个学期初先摸排清全班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做好相应的统计,单亲或离异家庭有多少?留守儿童有多少?寄(租)宿的孩子有多少?这些基本情况掌握后,再找出这些特殊情况中哪些是学困生。接下来,先从教育方法上进行改变,实行分层教学,布置分层作业。学困生学习吃力,兴趣不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给他们设定较低的目标。比如,课文每次少背一点,分几次完成;数学题挑容易的做几道;英语课文先试着的读出来等等。让学困生够得着完成的了,慢慢地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引领他们往其他方面更好的转变。
三、创设平台,增强自信
学困生除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外,与之相伴的还有心理问题,他们平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听不进去,有的就故意捣乱,有的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过度紧张焦虑,有的会表现为健忘,还有的性格比较暴躁。上述的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针对学科生的心理问题,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与任课老师协商。让他们在课堂上也多多关注这部分孩子,当有简单的问题就提他们回答或者是上台演板,当他们回答正确或表现出色时,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肯定他们,从而点燃他们内心的自信之灯。(2)关注学困生的闪光点。从他们擅长的方面入手,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比如:有些同学近期作业都能按时上交,就评选他为本周的“进步之星”;某同学成绩不好,但在绘画方面有天赋,班级的板报小组就交给他管理;有音乐舞蹈方面特长的孩子,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展演;,还有的同学特别热爱劳动,就让他负责班级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再一一列举。可谓是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任。总而言之,为其创设平台,让其发挥特长,增其胆量自信,促其心灵健康。
四、多措并举,常抓不懈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被尊重的需要是人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通过因人施教的方法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其次,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名成员,按照成绩好中差平均分组,以优带差,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机制。每周汇总评比,增强学分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学困生的转化更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作为教师要本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原则,不能因为学困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就放松要求,也不能对转变不大或出现反复的学困生失去耐心,一定要“反复抓,抓反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让学困生在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显著的变化。
五、家校联手,共育英才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中,家庭教育也占着重要的地位。一部分学困生的家庭中就没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要么来自于特殊家庭,要么家长缺少教育的智慧,或放任自流,或经常指责打骂,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做法是:家校联手,教师要和家长勤沟通,多多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变化;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也要及时地向老师反映;家长更要多陪伴孩子,给他们关爱,用放大镜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为孩子创设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我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学困生的转变一定是可喜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用心、用爱,去呵护和浇灌,只有这样这群孩子才会在你的期待中慢慢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