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开展的思想品德课要以培养学生美好情操,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思想品德课堂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平台。一个人先要成人,才能成才,这里的“人”就是指一个人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水准。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肩负重任,任重而道远。但是目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偏远的农村更是问题种种: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慢,家长认识不到位,不支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厌学。种种不良的因素是制约思想品德课程高效发展的瓶颈,从而制约了学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严重的是没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方面的教学经验,现就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塑造美好心灵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情境教学 以问促思 创新模式 多元评价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参与度提升到最高点,开启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取最佳的思想品德知识,形成思想品德能力,提升思想品德素养,塑造美好的心灵。教师要高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做富有创造性的人。
(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情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本土文化特色,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课时内容,进行一些有利于学生塑造美好心灵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选取一种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景,这些鲜活生动的情景,作为学生实验观察的对象客体,并经过教师极具亲和力的语言的描述,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亲历实验,获取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灵修养。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要精心备课,提前预设有效的思想品德问题,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新鲜的思想品德知识,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慎而又慎,杜绝无效的课堂提问进课堂,达到时间的高效,训练的高效和问题的高效。
(三)创设有效的表演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由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而形成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问促思,进行高效教学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思品课课堂存在以下诸多问题: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提问。有效提问中的“有效”两字体现在学生的态度积极,思维含金量足,学生个体获益明显和深刻,学生发展效果明显,提升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如学习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在学生阅读有关数据与资料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国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一定的梯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
三、创新模式,先学模后创模
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尝试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走向成功;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研究,树立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科学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方式,塑造学生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可以模仿的高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引领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训练检测,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总结升华,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也就是“四步法”教学模式,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优化课堂教学重在“导学”为指导思想,以设疑创新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教互动,导学引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善于实践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以评价促教学
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得分=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30%+定性评价20%。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视角有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单元测试、实践能力等几个维度。
(二)终结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或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命制一份质量上乘的试题,大多呈现书面的形式,但也有口头的形式。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思想品德的检测,主要考查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三)定性评价
主要由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要突出发展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寻找差距,明确奋斗目标。
总之,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学生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学习才是生动的、高效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文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增强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塑造学生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情境教学 以问促思 创新模式 多元评价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参与度提升到最高点,开启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取最佳的思想品德知识,形成思想品德能力,提升思想品德素养,塑造美好的心灵。教师要高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做富有创造性的人。
(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情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本土文化特色,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课时内容,进行一些有利于学生塑造美好心灵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选取一种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景,这些鲜活生动的情景,作为学生实验观察的对象客体,并经过教师极具亲和力的语言的描述,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亲历实验,获取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灵修养。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要精心备课,提前预设有效的思想品德问题,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新鲜的思想品德知识,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慎而又慎,杜绝无效的课堂提问进课堂,达到时间的高效,训练的高效和问题的高效。
(三)创设有效的表演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由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而形成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问促思,进行高效教学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思品课课堂存在以下诸多问题: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课堂提问。有效提问中的“有效”两字体现在学生的态度积极,思维含金量足,学生个体获益明显和深刻,学生发展效果明显,提升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如学习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在学生阅读有关数据与资料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国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一定的梯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
三、创新模式,先学模后创模
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尝试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走向成功;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研究,树立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科学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方式,塑造学生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可以模仿的高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引领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训练检测,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总结升华,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也就是“四步法”教学模式,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优化课堂教学重在“导学”为指导思想,以设疑创新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教互动,导学引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善于实践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以评价促教学
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得分=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30%+定性评价20%。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视角有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单元测试、实践能力等几个维度。
(二)终结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或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命制一份质量上乘的试题,大多呈现书面的形式,但也有口头的形式。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思想品德的检测,主要考查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三)定性评价
主要由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要突出发展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寻找差距,明确奋斗目标。
总之,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学生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学习才是生动的、高效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文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增强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塑造学生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