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当前《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的意义、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把作业设计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科系列评价量表的重要内容,并着重介绍学科作业设计与学生学业评价结合的具体方法、实施过程和取得成果,总结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经验和相关的资料,促进了学生发展,深化了评价改革。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作业设计 学生评价 方法 成果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业不仅是本学科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道德形成和人格培养的有效载体。通过作业的完成,不仅可以巩固并拓展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及经验,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现行的品德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关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作业的部分,作业的布置完全有赖于任课教师的安排。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检查和评比,也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是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没有落实。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制约着本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此,我校品德教师特别重视,把本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检查和评比作为学科改革的突破口,列入到学生学业评价量表的具体项目中,作为学生课时评价量表、单元评价量表和学期综合评价量表的评价内容,安排有专人负责检查、评比和研究,为品德课评价研究提供最为有效的依据,确保了本课程真正做到全程、全面、多元、多样地评价学生。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具体方法
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大家齐心协力,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量表。特别是在学生作业设计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设置了学生作业的分类、作业的管理、作业的评价和作业的交流与展示,总结了一整套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技巧,突出了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意义与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一)作业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成技能和增强情感以及改变行为的一种基本途径。因此,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开展研究以后,我们学校的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彻底打破以往简单性、随意性、单一性的书面作业,增加了不少实践性、生活性、活动性、探究性、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开放,形式多样,注重体验,数量适度、适时、适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作业不再枯燥乏味,缺乏情趣;使学生个性更加张扬,思维更加开发;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能力。
1.力求多样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业设计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按教学程序分,可分为: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课中的留白的填写、经验的交流和情感的表白;课后延伸的实践、探索和践行。如果按照内容分,又可以分为:知识与能力型作业、情感与态度型作业、探究与创新型作业。这些作业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创造和学习空间。
2.力求层次性,兼顾整体和弱、优势群体的发展。作业的检查评比是以学生原有基础为标准,不强求统一的答案,只要求有所提高。比如作业设计分为生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内容。生活性的作业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让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帮助他们体验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并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布置实践性作业,就是希望通过作业这一途径,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布置综合性作业就是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举办“家长学校”辅导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综合评价改革。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力求活动性,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侧重于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综合探索等实践性与体验性的内容,即能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同时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快的情景中地完成了作业,感受到作业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4.力求融合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运用知识和技能。比如,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制作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写一篇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报告或实践感受等。
(二)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实施品德与社会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生评价量表上。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效果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端正对待作业的态度,改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实施时要形式多样,主体多元。
1.自我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认同,内化,对自身有了主动的认识后,评价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最终才能起到促进他们学习本学科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我们尝试把作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自我评价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的过程,及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互相评价。在批改作业时,我们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课前互相检查准备情况,课中互相批改课堂作业,课后检查延伸作业。学生之间互评作业,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同桌或前后坐之间交换批改和小组集体批改。让学生批改同学的作业,包含了一种信任感。学生很重视这种信任,多数学生批改十分认真,唯恐有疏漏。在互批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组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对批改完的作业,还可以作一次交叉检查、核对。对作业正确率高的、实践探索深入的、调查整理落实的、学具准备充分的、书写工整、有创新的解决方法和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评奖,并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这样,相互评价对于全体学生都是有益的,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而且,学生之间既是合作的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对作业进行抽查,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查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属于课后延伸的作业,我们采用了收集批改的方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我们还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用分级提高的方法进行批改,旨在鼓励学生参与,意在促进学生发展。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和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果按等级进行评价,再根据完成作业的具体表现、书写情况、准确程度等情况加写鼓励性评语。在进行评语书写时,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教师要用具有提升学生素质的赏识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
二、取得成果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先后设计出品德与社会学科每一节课的作业内容。有课前准备的作业,有课中练习的作业,还有课后实践的作业。我们还认真做好检查、评比和记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学生作业的展示、交流与评价,学生不但能够获得同伴与教师的肯定,还扩大了见识、获得了技能,增进了情感,增强了品德教育,提高了教学实效,深化了评价改革。
总之,开展品德科作业设计和学生评价结合的研究,不但是本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品德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本学科学生评价改革急需改进的重点和难点。相信通过这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提高。
(责编 张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作业设计 学生评价 方法 成果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业不仅是本学科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道德形成和人格培养的有效载体。通过作业的完成,不仅可以巩固并拓展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及经验,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现行的品德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关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作业的部分,作业的布置完全有赖于任课教师的安排。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检查和评比,也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是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没有落实。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制约着本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此,我校品德教师特别重视,把本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检查和评比作为学科改革的突破口,列入到学生学业评价量表的具体项目中,作为学生课时评价量表、单元评价量表和学期综合评价量表的评价内容,安排有专人负责检查、评比和研究,为品德课评价研究提供最为有效的依据,确保了本课程真正做到全程、全面、多元、多样地评价学生。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具体方法
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大家齐心协力,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量表。特别是在学生作业设计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设置了学生作业的分类、作业的管理、作业的评价和作业的交流与展示,总结了一整套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技巧,突出了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意义与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一)作业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成技能和增强情感以及改变行为的一种基本途径。因此,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开展研究以后,我们学校的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彻底打破以往简单性、随意性、单一性的书面作业,增加了不少实践性、生活性、活动性、探究性、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开放,形式多样,注重体验,数量适度、适时、适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作业不再枯燥乏味,缺乏情趣;使学生个性更加张扬,思维更加开发;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能力。
1.力求多样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业设计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按教学程序分,可分为:课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课中的留白的填写、经验的交流和情感的表白;课后延伸的实践、探索和践行。如果按照内容分,又可以分为:知识与能力型作业、情感与态度型作业、探究与创新型作业。这些作业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创造和学习空间。
2.力求层次性,兼顾整体和弱、优势群体的发展。作业的检查评比是以学生原有基础为标准,不强求统一的答案,只要求有所提高。比如作业设计分为生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内容。生活性的作业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让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帮助他们体验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并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布置实践性作业,就是希望通过作业这一途径,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布置综合性作业就是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举办“家长学校”辅导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综合评价改革。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力求活动性,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侧重于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综合探索等实践性与体验性的内容,即能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同时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快的情景中地完成了作业,感受到作业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4.力求融合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运用知识和技能。比如,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制作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写一篇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报告或实践感受等。
(二)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实施品德与社会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生评价量表上。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效果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端正对待作业的态度,改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实施时要形式多样,主体多元。
1.自我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认同,内化,对自身有了主动的认识后,评价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最终才能起到促进他们学习本学科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我们尝试把作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自我评价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的过程,及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互相评价。在批改作业时,我们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课前互相检查准备情况,课中互相批改课堂作业,课后检查延伸作业。学生之间互评作业,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同桌或前后坐之间交换批改和小组集体批改。让学生批改同学的作业,包含了一种信任感。学生很重视这种信任,多数学生批改十分认真,唯恐有疏漏。在互批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组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对批改完的作业,还可以作一次交叉检查、核对。对作业正确率高的、实践探索深入的、调查整理落实的、学具准备充分的、书写工整、有创新的解决方法和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评奖,并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这样,相互评价对于全体学生都是有益的,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而且,学生之间既是合作的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对作业进行抽查,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查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属于课后延伸的作业,我们采用了收集批改的方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我们还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用分级提高的方法进行批改,旨在鼓励学生参与,意在促进学生发展。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和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果按等级进行评价,再根据完成作业的具体表现、书写情况、准确程度等情况加写鼓励性评语。在进行评语书写时,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教师要用具有提升学生素质的赏识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
二、取得成果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先后设计出品德与社会学科每一节课的作业内容。有课前准备的作业,有课中练习的作业,还有课后实践的作业。我们还认真做好检查、评比和记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学生作业的展示、交流与评价,学生不但能够获得同伴与教师的肯定,还扩大了见识、获得了技能,增进了情感,增强了品德教育,提高了教学实效,深化了评价改革。
总之,开展品德科作业设计和学生评价结合的研究,不但是本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品德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本学科学生评价改革急需改进的重点和难点。相信通过这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提高。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