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民族院校的最高学府,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凝练特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抓住工作重点,牵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学校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央民族大学正在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优势,为创建世界一流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央民族大学近三年就业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就业率(2006-2008)
从我校2006至2008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看, 就业率略高于80%,低于北京市平均就业率。
2.就业形式(2006-2008)
从就业形式看,一次签约率不断下降,隐性就业人数大幅增多(近三年分别为49.10%、54.39%和51.06%)。隐性就业主要包括签劳动合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升学率近三年略有提升,分别为18.64%、20.34%和24.19%。我校出国毕业生比例一直较低,均不超过3.50%。
3.就业行业(2006-2008)
从就业行业看,就业比例较高的为民营性质企业,其次为国有性质企业、教育单位,接下来依次是事业单位、机关、科研单位,金融单位、部队和医疗单位合计不足3.00%。
二、主要特点
从就业形式来看,我校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升学、出国、签约比例偏低
(二)隐性就业比例偏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三)就业区域过分集中
三、工作要点
面对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和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毕业生就业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毕业生就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大幅提高我校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建成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落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作用
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5年实施“一把手工程”以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逐渐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格局。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按照北京市教委要求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看待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各院系要将本院系毕业生就业与本院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進一步探索落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使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各相关职能部门、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支持和监督,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全员参与就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2009年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积极争取落实就业工作场地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强化有限资源的整合配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学校先后设立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就业工作处,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按照一定比例划拨经费,这些举措为开展好我校的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国家要求和兄弟院校相比,我校可有效使用的就业场地仍然不足,布局不够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2009年,我们要以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设立固定的且较为充分的招聘宣讲专用场地、专用洽谈面试室、就业指导和咨询室等。
按照“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中“就业工作经费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百分比大于1%(研究生人均标准不低于本科生)”的要求,我们要积极争取学校“985”工程建设资金支持,同时更多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其次,对于部分院系学校划拨就业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我们拟对该部分就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适时出台办法措施,使院系按照一定比例筹集配套资金,加大就业工作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学生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按照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就业工作队伍的要求,2009年我们将通过加大对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力度,资助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考察兄弟院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院系就业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同时,积极争取开展就业工作课题调查研究的机会,帮助就业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就业动向,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就业工作人员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就业工作人员在就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使就业工作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做好我校就业工作的重要选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教育对于毕业生就有能力及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2009年将加大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待条件成熟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我们将根据我校的特点,制定就业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择业心理和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专业化保证。
同时,同北森国智公司、时代英杰公司、中青创想公司等著名教育科技公司,共同搭建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规划等合作平台,为全校学生服务。就业工作处工作人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的同时,要在固定时间开展日常就业指导与咨询,努力实现个性化服务。开展常规性、确实能给学生带来指导性的系列讲座。我们还将继续做好《就业指导专刊》的编辑发行工作,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投身到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
2009年是党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关键年,我们将站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的精神,贯彻落实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隆重表彰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加大对我校在基层就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邀请优秀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支教毕业生等回校与学弟学妹座谈交流,形成倡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氛围。
同时我们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和单位标准,注重对毕业生的教育和引导,弘扬主旋律,让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
(六)充分发挥供需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开拓、稳固毕业生就业市场
就业工作说到底最终要落脚于就业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将以建立民族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为指引,以促进就业区域多元化为目标,建立民族地区就业联络员制度,争取同五大自治区、三十大自治州、一百二十大自治县(旗)组织、人事和就业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时,积极开拓经济发达、就业容量较大京外省市的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固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力争使有效需求信息超过毕业生人数。
市场开拓,宣传在先。我们将与面向全国各民族读者的中央级综合性报纸《中国民族报》展开合作,每周一期开辟通栏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七)加强我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發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2009年是就业工作处负责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第一年,在人手紧、压力大的情况下,充分挖掘互联网在就业工作中的潜力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将下大气力开发集户籍、档案、派遣、管理等于一体的就业信息平台,减少不必要的手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届时由专人对学校就业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毕业生求职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为毕业生提供网络信息查询服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网上双选”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各相关部门提供网上便捷服务。
(八)突出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对于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制定相应政策、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我们将在2009年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专项资金支持,对于就业有困难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毕业生,做到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服务,重点帮扶,让他们顺利就业。
(九)强化就业工作调查研究,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服务
就业工作处工作人员将积极开展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在就业理论、实践、工作机制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及时总结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建立就业反馈信息库,并将有关情况反馈招生、教学、管理等部门,为学校调整教学科研内容、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
(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并按照教育部及市教委的要求,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力争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或民族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凝练特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抓住工作重点,牵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学校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央民族大学正在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优势,为创建世界一流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央民族大学近三年就业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就业率(2006-2008)
从我校2006至2008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看, 就业率略高于80%,低于北京市平均就业率。
2.就业形式(2006-2008)
从就业形式看,一次签约率不断下降,隐性就业人数大幅增多(近三年分别为49.10%、54.39%和51.06%)。隐性就业主要包括签劳动合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升学率近三年略有提升,分别为18.64%、20.34%和24.19%。我校出国毕业生比例一直较低,均不超过3.50%。
3.就业行业(2006-2008)
从就业行业看,就业比例较高的为民营性质企业,其次为国有性质企业、教育单位,接下来依次是事业单位、机关、科研单位,金融单位、部队和医疗单位合计不足3.00%。
二、主要特点
从就业形式来看,我校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升学、出国、签约比例偏低
(二)隐性就业比例偏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三)就业区域过分集中
三、工作要点
面对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和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毕业生就业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毕业生就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大幅提高我校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建成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落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作用
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5年实施“一把手工程”以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逐渐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格局。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按照北京市教委要求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看待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各院系要将本院系毕业生就业与本院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進一步探索落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机制,使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各相关职能部门、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支持和监督,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全员参与就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2009年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积极争取落实就业工作场地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强化有限资源的整合配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学校先后设立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就业工作处,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按照一定比例划拨经费,这些举措为开展好我校的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国家要求和兄弟院校相比,我校可有效使用的就业场地仍然不足,布局不够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2009年,我们要以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设立固定的且较为充分的招聘宣讲专用场地、专用洽谈面试室、就业指导和咨询室等。
按照“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中“就业工作经费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百分比大于1%(研究生人均标准不低于本科生)”的要求,我们要积极争取学校“985”工程建设资金支持,同时更多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其次,对于部分院系学校划拨就业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我们拟对该部分就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适时出台办法措施,使院系按照一定比例筹集配套资金,加大就业工作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学生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按照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就业工作队伍的要求,2009年我们将通过加大对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力度,资助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考察兄弟院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院系就业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同时,积极争取开展就业工作课题调查研究的机会,帮助就业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就业动向,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就业工作人员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就业工作人员在就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使就业工作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当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做好我校就业工作的重要选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教育对于毕业生就有能力及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2009年将加大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待条件成熟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我们将根据我校的特点,制定就业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择业心理和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专业化保证。
同时,同北森国智公司、时代英杰公司、中青创想公司等著名教育科技公司,共同搭建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规划等合作平台,为全校学生服务。就业工作处工作人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的同时,要在固定时间开展日常就业指导与咨询,努力实现个性化服务。开展常规性、确实能给学生带来指导性的系列讲座。我们还将继续做好《就业指导专刊》的编辑发行工作,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投身到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
2009年是党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关键年,我们将站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的精神,贯彻落实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隆重表彰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加大对我校在基层就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邀请优秀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支教毕业生等回校与学弟学妹座谈交流,形成倡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氛围。
同时我们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和单位标准,注重对毕业生的教育和引导,弘扬主旋律,让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
(六)充分发挥供需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开拓、稳固毕业生就业市场
就业工作说到底最终要落脚于就业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将以建立民族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为指引,以促进就业区域多元化为目标,建立民族地区就业联络员制度,争取同五大自治区、三十大自治州、一百二十大自治县(旗)组织、人事和就业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时,积极开拓经济发达、就业容量较大京外省市的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固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力争使有效需求信息超过毕业生人数。
市场开拓,宣传在先。我们将与面向全国各民族读者的中央级综合性报纸《中国民族报》展开合作,每周一期开辟通栏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七)加强我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發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2009年是就业工作处负责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第一年,在人手紧、压力大的情况下,充分挖掘互联网在就业工作中的潜力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将下大气力开发集户籍、档案、派遣、管理等于一体的就业信息平台,减少不必要的手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届时由专人对学校就业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毕业生求职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为毕业生提供网络信息查询服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网上双选”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各相关部门提供网上便捷服务。
(八)突出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对于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制定相应政策、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我们将在2009年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专项资金支持,对于就业有困难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毕业生,做到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服务,重点帮扶,让他们顺利就业。
(九)强化就业工作调查研究,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服务
就业工作处工作人员将积极开展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在就业理论、实践、工作机制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及时总结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建立就业反馈信息库,并将有关情况反馈招生、教学、管理等部门,为学校调整教学科研内容、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
(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重,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并按照教育部及市教委的要求,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力争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或民族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