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浓郁的诗情。
  童年虽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选自《孙友田散文选》)
  阅读思考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 )→( )→说谜语
  2.请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品味文中的画线句子。
  3.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为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于勤勇/供稿】
其他文献
不止一次在梦境里出现小时候的画面,梦里常常会有九华大院,在大院里度过了我难忘的童年时光。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让我不自觉地追溯童年的记忆,记忆有时看起来是那样真实,有时又是虚实相间、斑驳交错的,就像一个很美好的梦陪伴一生。  九华大院是贵阳的一个老院落了,整个大院由十几个单元组成。童年时,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聚到院子里,嬉戏的笑声每天都会在院子里留下痕迹,直到天快黑尽,听到各自的家长探出头来寻喊,才肯散
期刊
放鞭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鞭炮声中过大年,这个由来已久的风俗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地响起了阵阵的鞭炮声,但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厌烦,反而惬意极了。十二点整,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刹那间,烟花齐放,鞭炮齐鸣,我真想大声喊,过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爸爸也下楼去放鞭炮了,我紧随其后,捂
期刊
【文题亮相】  亲情,是一盏明灯,给回头的浪子照亮了道路;亲情,是一个避风港,给漂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一碗心灵鸡汤,给受伤的心灵一声暖暖的呵护。亲情就是人类心灵最深处无法磨灭的烙印,就是人类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情的升华。  阅读上述文字,请写一篇与亲情相关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思路指导】  一、从身
期刊
不久前,我和儿子去庞普维尔打猎。当时已是严冬季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本可以同其他打猎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设备的由汽车拖着的活动住房内,可我儿子却说:“不,爸爸,咱们就住在帐篷里吧!”  起初,我们让火燃着,然后火慢慢熄灭了,于是我们进了帐篷睡觉。半夜儿子醒了,他的睡袋湿了,他的哈气在脸旁结了冰。他索性起床,拉开帐篷的拉链走了出去。他喊道:“爸爸,快起来,你看看,这多美啊,我能看得见所有的星星!
期刊
在成长过程中,我曾多次为别人点过赞。今天,我想要为自己点个赞。  这不,今年元旦的前几天,班主任有事请假了,学校要求各班举办“元旦联欢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我脑海中居然跳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反正班主任也不在,要不,放弃举办联欢会或与其他班合并一下吧。犹豫间,班主任的电话打过来了。“我相信你的能力。”老师的话把我从灰心的边缘拉了回来。我信心满满,决定做好这件事。  和班委再三商讨后,我们分配好了各自
期刊
【阅读前言】  一篇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经常会使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活动细节。因此,同学们在阅读时应把握动静结合的几种常见的形式:1.动静组合式。即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2.以动衬静。即把握艺术表现手法中动与静的对立统一规律,巧妙地用动态描写去对比、映衬静境。3.化静为动。即赋予无生命的
期刊
【诗词展示】  竹里馆  □[唐]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名句点睛】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虽只有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其中,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比作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堪称本诗的名句。  【模拟真题】  1.
期刊
【师者一角】  孩子,你今年14岁,你将言语粗俗当成率性,将举止野蛮看作本真,将思想涣散视为自由。你将我不能接受的这一切通通贴上“青春期”的标签,似乎一切理所当然,一切都与你无关,似乎不叛逆就不是青春。   我,今年40岁,我将不用敬语称之为“没教养”,将举止不到位称之为“失态”,将懈怠懒散称之为“不思进取”。我将你那些跟我的要求不配套的通通称之为“堕落”,似乎不扳正你我愧对自己;似乎没有让你走向
期刊
【小荷尖尖】  你们见过更年期碰上青春期的场景吗?  序 曲   2004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产房里传出洪亮的哭声,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多年后的某一天,那个母体身上的“炸弹”会被多次引爆。   N年后的现在,更年期的你和正处在青春期的我,激战升级,随时会将屋顶掀起。只是为了一件件比鸡毛蒜皮还小的事,就吵得一发不可收拾,且经常伴随着拳脚相向。战事一起,大的不让小的不成体统,小的不敬畏大的实在不像样。
期刊
【化蝶之作】  上午的网课终于结束了,我伸了个懒腰,趁着吃午饭的空当,赶紧下楼透透气。疫情期间,被隔离在老家,虽然只能上下楼走动、屋前屋后转转,但这比憋在城里没法出门的同学自在多了。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不由得庆幸起来,可一想到父母的严格管制和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我又不禁哀叹起自己的“不幸”来。   恍惚间,我来到家门口的稻场,不经意地踢起脚边的一块小石头,“哐当”一声,石头打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土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