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当前,很多教师虽然重视作文教学,但在方法上却过于单一,模式化教学现象严重,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太浓。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首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写作,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方法的引导,最后结合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拓展的空间,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在每个单元后布置学生写作,然后进行批阅,再进行评价。学生的作文本上更多的是教师对标点使用、段落划分、主题确定、结构安排的点评,结果学生所得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批评”,写作兴趣也自然不高。虽然教师再三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写作教学中又要求学生按既定的模式写作,效果自然不好。其实,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首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降低门槛。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必然让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写一写当天的心情、所看到的事情、感悟等,学生对作文也就不再有畏惧心理。只要打开了学生愿意写作的心理大门,写作也就变得容易很多。
其次,要注重通过革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作文教学“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批阅、教师评讲”的模式让学生在应付的怪圈中打转。以七年级下册《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地让学生知道要如何去观察人物,如何了解人物的个性,而是以“我们班的那些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在班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对为什么对这个人印象深刻,是经历了哪些事而对“他(或她)”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等问题进行讨论;接着以“画一画”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最后再写作。完成写作后,小组先交换批阅,推荐出优秀作品,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将写作和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不再有畏惧的心理,写作起来更轻松。通过讨论,学生对所写对象印象加深。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教师点评让学生明白了佳作好在什么地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方法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学生有了兴趣,但如果没有方法引导,也写不好作文。在初中写作教学中,主题的确定、结构的安排、词句的选择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这三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效果较好。
首先,关于主题的确定指导。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没有确定一个主题,文章虽然有一定结构,也做到了文从字顺,但整体上没有明确的思想。作文是主体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一种方式,一篇作文自然会有一个主题。为此,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如在八年级下“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的教学,教师以《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引导让学生就此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问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件事,这件事让自己有了什么体会,从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感悟。如此进行讨论,学生能更快速地把握事件的重点。
其次,就结构而言,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流水账,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结构的相关知识。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采用三段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结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段式即开头、中间、结尾,然后以三个部分为中轴进行拓展。如果是记叙文,开头要写人物还是环境,中间部分是对事件的描述还是对人物的刻画,如果是记叙事件,那么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又分段进行记叙,最后再结合事件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如此,学生有了清晰的写作结构方面的引导,作文就会显得层次清晰了。
最后,在选词造句方面的引导。从当前学生的作文来看,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修辞也不会使用,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修辞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了平铺直叙。对此,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上交,可采用小组交换修改的方式进行讨论性的修改。在讨论中,主要是针对作文中某一句或某一段的选词造句进行修改,然后进行对比。如在以“美丽的校园”为题的作文中,学生在写校园里的花时用到了“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都开了”一句,引导学生用上修辞后变成“春天来了,那满园的花竞相开放,红的、白的、绿的……一朵比一朵鲜艳,好像要比个高低一样”。
三、结合阅读,以读促写,提高技能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的教师也注重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但因教师要求过高,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其实,读不仅是写的基础,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而写则是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写能让学生再次去体会和感悟所读作品。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读。如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将巴金、鲁迅、冰心、赵丽宏等优秀作家的作品搬进课堂,然后进行读书比赛活动,看谁能在一周内读最多的书。结果学生的兴趣浓厚,读得多了,写也就有了素材。
其次,要通过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读后写作。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心中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悟,虽然这并不全面,但却很重要。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读小说,可就情节的安排发表自己的观点,可就人物的某个性格进行归纳;读散文,可就某一句话进行分析、体会。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如在班级中进行表扬、通过网络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等。
总之,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将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喜欢写作,而且会写作,能写作,这样才能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在每个单元后布置学生写作,然后进行批阅,再进行评价。学生的作文本上更多的是教师对标点使用、段落划分、主题确定、结构安排的点评,结果学生所得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批评”,写作兴趣也自然不高。虽然教师再三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写作教学中又要求学生按既定的模式写作,效果自然不好。其实,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首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降低门槛。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必然让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写一写当天的心情、所看到的事情、感悟等,学生对作文也就不再有畏惧心理。只要打开了学生愿意写作的心理大门,写作也就变得容易很多。
其次,要注重通过革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作文教学“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批阅、教师评讲”的模式让学生在应付的怪圈中打转。以七年级下册《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地让学生知道要如何去观察人物,如何了解人物的个性,而是以“我们班的那些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在班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对为什么对这个人印象深刻,是经历了哪些事而对“他(或她)”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等问题进行讨论;接着以“画一画”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最后再写作。完成写作后,小组先交换批阅,推荐出优秀作品,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将写作和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不再有畏惧的心理,写作起来更轻松。通过讨论,学生对所写对象印象加深。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教师点评让学生明白了佳作好在什么地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方法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学生有了兴趣,但如果没有方法引导,也写不好作文。在初中写作教学中,主题的确定、结构的安排、词句的选择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这三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效果较好。
首先,关于主题的确定指导。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没有确定一个主题,文章虽然有一定结构,也做到了文从字顺,但整体上没有明确的思想。作文是主体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一种方式,一篇作文自然会有一个主题。为此,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如在八年级下“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的教学,教师以《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引导让学生就此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问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件事,这件事让自己有了什么体会,从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感悟。如此进行讨论,学生能更快速地把握事件的重点。
其次,就结构而言,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流水账,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结构的相关知识。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采用三段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结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段式即开头、中间、结尾,然后以三个部分为中轴进行拓展。如果是记叙文,开头要写人物还是环境,中间部分是对事件的描述还是对人物的刻画,如果是记叙事件,那么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又分段进行记叙,最后再结合事件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如此,学生有了清晰的写作结构方面的引导,作文就会显得层次清晰了。
最后,在选词造句方面的引导。从当前学生的作文来看,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修辞也不会使用,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修辞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了平铺直叙。对此,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上交,可采用小组交换修改的方式进行讨论性的修改。在讨论中,主要是针对作文中某一句或某一段的选词造句进行修改,然后进行对比。如在以“美丽的校园”为题的作文中,学生在写校园里的花时用到了“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都开了”一句,引导学生用上修辞后变成“春天来了,那满园的花竞相开放,红的、白的、绿的……一朵比一朵鲜艳,好像要比个高低一样”。
三、结合阅读,以读促写,提高技能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的教师也注重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但因教师要求过高,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其实,读不仅是写的基础,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而写则是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写能让学生再次去体会和感悟所读作品。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读。如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将巴金、鲁迅、冰心、赵丽宏等优秀作家的作品搬进课堂,然后进行读书比赛活动,看谁能在一周内读最多的书。结果学生的兴趣浓厚,读得多了,写也就有了素材。
其次,要通过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读后写作。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心中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悟,虽然这并不全面,但却很重要。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读小说,可就情节的安排发表自己的观点,可就人物的某个性格进行归纳;读散文,可就某一句话进行分析、体会。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如在班级中进行表扬、通过网络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等。
总之,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将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喜欢写作,而且会写作,能写作,这样才能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