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67-01
  1 激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敢说、敢问、敢辩,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使他们在无拘无束无压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手段一:穿插图片或播放音乐。历史课上穿插图片或音乐,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思想情操得到陶冶。讲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可出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乔冠华、黄华在第26届联大上的一张经典照片;讲解《鸦片战争》时,我出示了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鼠首和兔首铜像文物图片,同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音乐片段。学生的爱国之情一下迸发出来,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既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恨英法联军的野蛮、无人性的破坏。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师生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进入学习佳境,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其成立有何历史意义?讲到建国后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时,再重温一遍歌曲,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手段二:讲述历史故事。故事生动有趣,人人爱听。如果在历史课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我们所选的故事,应做到内容健康向上,紧扣课文环节,时机把握适度,收放心中有底。这样,一切尽在你巧妙安排之中,学生也就会在意犹未尽之余轻松掌握历史。手段三:朗读诗歌。把学生所熟悉的诗歌内容与特定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时,可诵读毛泽东同志写的诗歌《长征》。此外,课前点评历史事件或人物,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小品表演等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同时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大胆想象,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例如,在讲中国古代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那么其中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的同学用马克思的论述回答: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而罗盘针促使资产阶级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那么中国又用这些发明做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引用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的:“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那么为什么西方人对发明成果采取不同的态度呢? 虽然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全面,认识问题有其片面性,但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嘲讽学生,而要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对学生发出的创造性火花要予以肯定,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在掌握大量历史知识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一种创造的欲望。
  3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历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勤奋多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回答隋亡唐兴的原因问题时,这样说: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因而历史教师大加赞赏,并鼓励他的这种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精神。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教师、教材编写者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在教学中,紧跟时代的要求,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绽放出创新之花,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目前,大学生谈恋爱是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的婚恋问题作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大学生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
光纤接入网是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但光纤接入网与“铜缆时代”的接入网在网络规划方面有着质的区别,光纤接入网是一个对业务、技术、成本十分敏感的领域。因此,在光纤接
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我国在Java程序代码的运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开发Java程序软件与建立数据库链接的一整段过程的研究中,我国取得了伟大的突破。目前,
文化体制改革在国家政策层面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拓宽了路径,新的市场环境在造就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冷静面对挑战的同时亦要把握难得的发展机
为了使航天器上的数据源可以在同一条虚拟信道中传送,需要对这些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封装,我们把AOS(Advanced Orbiting Systems,高级在轨系统)中这种统一的格式称为空间包。AOS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27-01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自主思考,独立探究;主动钻研,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该文以某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建设为例,提出基于PLC技术实现给排水工程水泵组的自动控制优化策略,分析PLC技术设备运用于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情况,旨在能够为我国类似工程研究
对于我国现有的公路隧道而言,包括其施工和其年限等问题,导致隧道漏水现象较为常见.本文根据实际的公路隧道案例,对其进行探测研究,分析其主要的渗漏水病害机理,并根据其渗漏
灌输是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当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灌输理论。才能与时俱进达到效果.发挥灌输在现代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