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一说世间百态芸芸众生,学一学天地万物冷暖人情,逗一逗三番四抖铺平垫稳,唱一唱太平歌词才是正宗”,这是我国相声艺术之道。语文课堂作为一个舞台,精彩与否系于教师的“说学逗唱”功底和素养。教师巧妙地将相声表演艺术中的“说学逗唱”手段移植到课堂教学中去,呈现给学生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开心一笑折射出课堂韵味,情感交融演绎着课改精髓。
【关键词】说学逗唱;课程改革;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一堂课,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创新思维,陶冶性情,结果是收获满满,过程是快乐多多,这堂课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正如一部电影,荧幕上大放光彩的是演员,而不是导演。但是一部电影的好坏,不仅考验演员的演技,更加检测导演导戏的手法。因而,一堂课是否高效,不仅看学生主体的素质,更要看教师主导的素养。
与电影不同,电影导演在幕后,不出境,而教师却要和学生同处一个空间,共享一个舞台。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态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就像相声表演一样。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其艺术形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基本功。说:能说绕口令、贯口,会念定场诗、数来宝等。学:能学各省方言,各种地方戏曲,曲艺,流行歌曲,大小买卖的吆喝,学口技等。逗:会说单口,能逗哏,能捧哏,能泥封,会双簧(前脸,后身)等。唱:会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一场完整的相声表演必然会体现出演员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教师驾驭课堂,也必须具备说学逗唱的基本功。
一、趣“说”世间百态芸芸众生
说,初步理解为语言表达,考验的是教师在课堂的语言驾驭能力。比如在讲授《再别康桥》的文学常识时,可以切入作家徐志摩的生平介绍,其实就是所谓的“八卦”,学生往往在听这些“八卦”的时候最带劲,为什么呢?与其说学生八卦,不如说他们被知识吸引了,这时候的学习就在无形当中化被动为主动,化“要我学”为“我要学”。还有,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学生听得入神,是对教师的尊敬和崇拜,这样教师的教授才有意义。这便是一举四得的事:既传授了知识,又获得了认同;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问题来了,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有“八卦”,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可以讲“八卦”。的确,像这样一举四得的教学情境还有待开发。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宗旨是恒定不变的。
二、巧“学”天地万物冷暖人情
学,要求教师博闻强识,切不可只啃教科书,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忌。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知识,有选择性地学习,并能恰当地展现在课堂,应用于教学。如在讲授《六国论》《过秦论》时,可以贯穿历史知识的介绍。
今年宫廷大戏《芈月传》播出后,一时吸粉无数。大多数不仅关注电视情节、演员技艺,更多地开始脑补历史知识,纷纷上网或者上图书馆搜索秦昭襄王等历史君臣的史实、典故。恰巧《六国论》《过秦论》两篇文言文讲的就是战国时期及秦朝的故事。本来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一味地要求学生记住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文言知识,学生还容易混淆,但自从将电视剧与教材结合起来,师生共同探讨了以后,学生便能清晰地了解课文了,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三、妙“逗”三番四抖铺平垫稳
逗,即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堂高效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自己认真地投入思考,才能将被动化为主动,而有时学生的自觉性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拿出“逗”的本领了。相声中“捧哏”和“逗哏”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两者合二为一,或是恰到好处地自由转换。
课堂上往往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有时候,教师讲得再眉飞色舞,学生都没有反应,搞得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气氛不和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老师传授知识也不得劲儿。其实,学生只是需要老师的恰当引导。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面讲述了苏东坡因饮酒而引发的几则谣言,面对自己的谣言,苏东坡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题目来了,这句话表现了苏东坡怎样的态度?一时间,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自然无法开口回答。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心领神会,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戏“唱”太平歌词才是正宗
唱,即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讓原本不能接受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语文老师不应该只会教语文,同样,任何一门科目的任课教师都应该别有所长。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时刻,亮出自己的“刷子”,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学生因此会对老师另眼相看,甚至多几分崇拜,从而更关注这门课。教者便因势利导,勉励学生多积累、多思考。试想一下,如果教者没有知识积累,当时会是多么尴尬,学生又会如何看待老师,之后的教学要如何推进下去。所以说,素养是需要培养和积累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诸多方面缺一不可,即使都具备,但有一个短板也无法成就完美课堂,这也是著名的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青年学子是祖国的希望,在其成功的道路上,教师的作用首屈一指。作为教师,站在第一线,上好每一堂课是根本,巧用教学策略,便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国敏.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功能[J].甘肃教育,2015(14).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说学逗唱;课程改革;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一堂课,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创新思维,陶冶性情,结果是收获满满,过程是快乐多多,这堂课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正如一部电影,荧幕上大放光彩的是演员,而不是导演。但是一部电影的好坏,不仅考验演员的演技,更加检测导演导戏的手法。因而,一堂课是否高效,不仅看学生主体的素质,更要看教师主导的素养。
与电影不同,电影导演在幕后,不出境,而教师却要和学生同处一个空间,共享一个舞台。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态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就像相声表演一样。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其艺术形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基本功。说:能说绕口令、贯口,会念定场诗、数来宝等。学:能学各省方言,各种地方戏曲,曲艺,流行歌曲,大小买卖的吆喝,学口技等。逗:会说单口,能逗哏,能捧哏,能泥封,会双簧(前脸,后身)等。唱:会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一场完整的相声表演必然会体现出演员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教师驾驭课堂,也必须具备说学逗唱的基本功。
一、趣“说”世间百态芸芸众生
说,初步理解为语言表达,考验的是教师在课堂的语言驾驭能力。比如在讲授《再别康桥》的文学常识时,可以切入作家徐志摩的生平介绍,其实就是所谓的“八卦”,学生往往在听这些“八卦”的时候最带劲,为什么呢?与其说学生八卦,不如说他们被知识吸引了,这时候的学习就在无形当中化被动为主动,化“要我学”为“我要学”。还有,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学生听得入神,是对教师的尊敬和崇拜,这样教师的教授才有意义。这便是一举四得的事:既传授了知识,又获得了认同;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问题来了,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有“八卦”,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可以讲“八卦”。的确,像这样一举四得的教学情境还有待开发。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宗旨是恒定不变的。
二、巧“学”天地万物冷暖人情
学,要求教师博闻强识,切不可只啃教科书,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忌。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知识,有选择性地学习,并能恰当地展现在课堂,应用于教学。如在讲授《六国论》《过秦论》时,可以贯穿历史知识的介绍。
今年宫廷大戏《芈月传》播出后,一时吸粉无数。大多数不仅关注电视情节、演员技艺,更多地开始脑补历史知识,纷纷上网或者上图书馆搜索秦昭襄王等历史君臣的史实、典故。恰巧《六国论》《过秦论》两篇文言文讲的就是战国时期及秦朝的故事。本来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一味地要求学生记住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文言知识,学生还容易混淆,但自从将电视剧与教材结合起来,师生共同探讨了以后,学生便能清晰地了解课文了,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三、妙“逗”三番四抖铺平垫稳
逗,即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堂高效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自己认真地投入思考,才能将被动化为主动,而有时学生的自觉性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拿出“逗”的本领了。相声中“捧哏”和“逗哏”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两者合二为一,或是恰到好处地自由转换。
课堂上往往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有时候,教师讲得再眉飞色舞,学生都没有反应,搞得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气氛不和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老师传授知识也不得劲儿。其实,学生只是需要老师的恰当引导。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面讲述了苏东坡因饮酒而引发的几则谣言,面对自己的谣言,苏东坡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题目来了,这句话表现了苏东坡怎样的态度?一时间,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自然无法开口回答。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心领神会,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戏“唱”太平歌词才是正宗
唱,即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讓原本不能接受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语文老师不应该只会教语文,同样,任何一门科目的任课教师都应该别有所长。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时刻,亮出自己的“刷子”,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学生因此会对老师另眼相看,甚至多几分崇拜,从而更关注这门课。教者便因势利导,勉励学生多积累、多思考。试想一下,如果教者没有知识积累,当时会是多么尴尬,学生又会如何看待老师,之后的教学要如何推进下去。所以说,素养是需要培养和积累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诸多方面缺一不可,即使都具备,但有一个短板也无法成就完美课堂,这也是著名的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青年学子是祖国的希望,在其成功的道路上,教师的作用首屈一指。作为教师,站在第一线,上好每一堂课是根本,巧用教学策略,便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国敏.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功能[J].甘肃教育,2015(1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