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指出: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的是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到农技推广人员,涉及到不同部门和许多环节。对这样一个系统的推广行为进行评价,就必须使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和测度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和状况,体现内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从不同层次上全面评价农业技术推广行为。
1 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农技推广体系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体,随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深入,不同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均存在着一定差异,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使指标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不仅仅反映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的数量特征和本质特点,而且还要反映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这就要求各个指标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指标之间应遵循着实用、可操作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构建指标体系在遵循所反映理论应具有完整性及指标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指标的量化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与可靠性,使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便于操作和计算。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推广过程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信息交流等诸多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统筹安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发挥最大潜能。中国的农技推广机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是政事合一、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合一的机构,同时又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执法监测与经营服务的四位一体的组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复杂化、多元化决定了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高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行为的内部首要因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对整个农技推广体系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正向影响,反之,如果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绩效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硬件设施是推广人员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物质基础,和农技员推广能力的发挥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专业技术设施和硬件设备的完备性及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技员潜能的发挥和科技成果的推广效率; 创新能力的发挥是农技推广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第2层次是对农技员推广行为的评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所有农技成果转化的实施者,因此,农技员是影响整个农技推广体系推广行为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应随之提高。因此,衡量人员管理制度的指标包括:年人均培训次数和培训支出经费、推广费用中用于推广人员补贴的费用比率、人员招聘是否存在规范性和公开性的招聘程序、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例构成、每千户拥有的农技员的数量。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必须制定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观测、约束和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行为。具体的指标包括制定: 农技员最低入户指导的天数、定期汇报工作总结的次数、填写下乡工作日志的次数、年均经验交流的次数。
按照经济学理论,农技员推广行为的选择是理性的,其推广行为直接受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其努力认可程度的影响,工资和福利待遇对农技员的工作安心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技员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在国外如日本、丹麦和意大利等国家,农技员不仅仅能够获得至少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外,还享受较高的咨询服务补贴。因此共选择7个指标度量激励和约束制度执行情况,分别是人均年工资水平、人均推广事业费、人均推广项目经费、人均每次下乡的补贴费用、新成果推广增加的千元产值奖励费用、工作绩效是否与评职称挂钩、工作绩效是否与晋升挂钩。
2 夯实硬件设施创新农技推广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是推广人员实施技术推广的物质保证,农技推广人员所推广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推广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共选择3个指标,即专业技术人员人均专业技术设施(电脑、硬盘)的数量、人均交通工具的数量、现代办公条件拥有率。
长期以来,我国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出现了“线断、网散、人走”的局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陷入了从事行政事务和成果推广双重选择的两难境地,在推广体制和机制上创新与发展,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选择乡镇服务区域站数量、村级综合服务站数量、农业科技示范户数、农业科技基地数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五个指标。
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是否能够高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对农业技术成果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研究表明,职称和学历越高,下乡指导农户的天数越多,由于下乡入户指导条件艰苦,需要较好的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程度和下乡推广的时间也具有重要的关联作用。因此,选择对农技员推广能力有较大影响的个人特征指标有农技员的年龄、从业的年数、学历、职称、是否具有编制。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发展中不断会涌现出一些新问题,这对农技员面对新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衡量学习能力指标体现了农技员的推广能力的可持续性。农技员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实际培训情况反映了其学习能力。因此,衡量农技员学习能力使用年均实际培训次数、年均实际培训费用支出、是否参加学历继续再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行为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建立一个实用的、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农业技术体系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2个重要要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全面系统评价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并不能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农技推广体系的所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具体内容、目标和推广路径,再增加或减少一些因素,使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明确规定,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到农技推广人员,涉及到不同部门和许多环节。对这样一个系统的推广行为进行评价,就必须使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和测度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和状况,体现内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从不同层次上全面评价农业技术推广行为。
1 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农技推广体系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体,随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深入,不同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均存在着一定差异,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使指标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不仅仅反映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的数量特征和本质特点,而且还要反映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这就要求各个指标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指标之间应遵循着实用、可操作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构建指标体系在遵循所反映理论应具有完整性及指标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指标的量化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与可靠性,使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便于操作和计算。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推广过程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信息交流等诸多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统筹安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发挥最大潜能。中国的农技推广机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是政事合一、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合一的机构,同时又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执法监测与经营服务的四位一体的组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复杂化、多元化决定了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高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行为的内部首要因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对整个农技推广体系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正向影响,反之,如果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绩效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硬件设施是推广人员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物质基础,和农技员推广能力的发挥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专业技术设施和硬件设备的完备性及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技员潜能的发挥和科技成果的推广效率; 创新能力的发挥是农技推广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第2层次是对农技员推广行为的评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所有农技成果转化的实施者,因此,农技员是影响整个农技推广体系推广行为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应随之提高。因此,衡量人员管理制度的指标包括:年人均培训次数和培训支出经费、推广费用中用于推广人员补贴的费用比率、人员招聘是否存在规范性和公开性的招聘程序、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例构成、每千户拥有的农技员的数量。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必须制定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观测、约束和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行为。具体的指标包括制定: 农技员最低入户指导的天数、定期汇报工作总结的次数、填写下乡工作日志的次数、年均经验交流的次数。
按照经济学理论,农技员推广行为的选择是理性的,其推广行为直接受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其努力认可程度的影响,工资和福利待遇对农技员的工作安心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技员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在国外如日本、丹麦和意大利等国家,农技员不仅仅能够获得至少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外,还享受较高的咨询服务补贴。因此共选择7个指标度量激励和约束制度执行情况,分别是人均年工资水平、人均推广事业费、人均推广项目经费、人均每次下乡的补贴费用、新成果推广增加的千元产值奖励费用、工作绩效是否与评职称挂钩、工作绩效是否与晋升挂钩。
2 夯实硬件设施创新农技推广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是推广人员实施技术推广的物质保证,农技推广人员所推广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推广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共选择3个指标,即专业技术人员人均专业技术设施(电脑、硬盘)的数量、人均交通工具的数量、现代办公条件拥有率。
长期以来,我国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出现了“线断、网散、人走”的局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陷入了从事行政事务和成果推广双重选择的两难境地,在推广体制和机制上创新与发展,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选择乡镇服务区域站数量、村级综合服务站数量、农业科技示范户数、农业科技基地数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五个指标。
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是否能够高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对农业技术成果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研究表明,职称和学历越高,下乡指导农户的天数越多,由于下乡入户指导条件艰苦,需要较好的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程度和下乡推广的时间也具有重要的关联作用。因此,选择对农技员推广能力有较大影响的个人特征指标有农技员的年龄、从业的年数、学历、职称、是否具有编制。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发展中不断会涌现出一些新问题,这对农技员面对新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衡量学习能力指标体现了农技员的推广能力的可持续性。农技员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实际培训情况反映了其学习能力。因此,衡量农技员学习能力使用年均实际培训次数、年均实际培训费用支出、是否参加学历继续再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行为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建立一个实用的、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农业技术体系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2个重要要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全面系统评价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并不能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农技推广体系的所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具体内容、目标和推广路径,再增加或减少一些因素,使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