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学科在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始终坚持“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建立学科、培养人才。
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建立于1927年,经过长期积淀,1985年为硕士授权点,2003年为博士授权点,2008年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013年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兽医学科排名第六,系四星级专业。目前,该学科已发展为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是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现有专职教师79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2.3%,有国外留学经历的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中原学者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
兽医学学科在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学科逐步形成了动物疫病免疫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兽医生物技术、细菌耐药机制和新型兽药研发、畜禽健康养殖等5个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张改平院士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系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基于纳米胶体金技术的疫病病原、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各类快速检测试纸条及技术标准21套;设计了线性/空间结构化抗原、病毒样颗粒抗原及新型免疫佐剂,为精确、微量、高效“新概念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该学科现有国家级动物科学试验示范教学中心、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现代畜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7个;拥有大型仪器63台,仪器总价值5500万元。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坚持“引进、培养、引进+培养”工作方针。近3年,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其中OIE猪蓝耳病参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名,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院校博士8人;引进人才拥有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项。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培养了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人。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遵循“坚持一流标准、结合重大需求、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激励”的基本原则,通过“领军人物团队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团队提升工程”的实施,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力争5年内再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优青1人,8~10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科围绕河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大需求、保障食品安全战略发展思路,结合自身优势,5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48”重点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35项,总经费达1.3亿元。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单项经费达1500万元,是全国兽医学科第二个重大项目,彰显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在全国的实力。5年来,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37项。该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围绕高通量快速诊断试剂研发、新概念疫苗和病毒免疫机制,通过“重大动物疫病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工程”,阐明或部分阐明猪蓝耳病病毒病原的致病分子机制,深入阐明2~3种疫病的宿主病患相互作用的机制。发表SCI论文200~300篇,完成10~12种新兽药的申报工作,获得批文5~6种,转化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8000万元。
人才培养英才辈出。2014年,学科博士生王荣军毕业学位论文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近5年,学科有15位硕士和2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奖数量居学校首位。学科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1次、特等奖2次,在全国同类专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和“创青春”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为学校进入全国百强“创新性大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获得国家首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目前,河南省仅有3个学校获得该殊荣。学科培养了王艳玲、张改平、秦英林、张许科等优秀毕业生。2015年,河南首富秦英林获得2015年度中原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称号。学科“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国际化培养工程”,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素质。每年为社会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100名,本科生500名。
社会贡献有目共睹。兽医学学科专家长期参与河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在我国兽医学科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制定、学科规划与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我国畜禽行业重大疾病开展疫苗研发攻坚,创建了区域性重大疫病病毒动态种质资源库,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获得14个新药证书,成功转让企业近20多家,技术转让费近亿元,为有效防控我国重大禽病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学科与牧原食品、洛阳普莱柯、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固始三高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经营龙头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帮助4个行业企业成功上市。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责编:秋山
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建立于1927年,经过长期积淀,1985年为硕士授权点,2003年为博士授权点,2008年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013年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兽医学科排名第六,系四星级专业。目前,该学科已发展为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是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现有专职教师79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2.3%,有国外留学经历的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中原学者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
兽医学学科在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学科逐步形成了动物疫病免疫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兽医生物技术、细菌耐药机制和新型兽药研发、畜禽健康养殖等5个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张改平院士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系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基于纳米胶体金技术的疫病病原、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各类快速检测试纸条及技术标准21套;设计了线性/空间结构化抗原、病毒样颗粒抗原及新型免疫佐剂,为精确、微量、高效“新概念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该学科现有国家级动物科学试验示范教学中心、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现代畜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7个;拥有大型仪器63台,仪器总价值5500万元。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坚持“引进、培养、引进+培养”工作方针。近3年,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其中OIE猪蓝耳病参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名,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院校博士8人;引进人才拥有国家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项。培养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培养了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人。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遵循“坚持一流标准、结合重大需求、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激励”的基本原则,通过“领军人物团队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团队提升工程”的实施,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力争5年内再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优青1人,8~10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科围绕河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大需求、保障食品安全战略发展思路,结合自身优势,5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48”重点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35项,总经费达1.3亿元。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单项经费达1500万元,是全国兽医学科第二个重大项目,彰显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科在全国的实力。5年来,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37项。该学科准备在“十三五”期间,围绕高通量快速诊断试剂研发、新概念疫苗和病毒免疫机制,通过“重大动物疫病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工程”,阐明或部分阐明猪蓝耳病病毒病原的致病分子机制,深入阐明2~3种疫病的宿主病患相互作用的机制。发表SCI论文200~300篇,完成10~12种新兽药的申报工作,获得批文5~6种,转化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8000万元。
人才培养英才辈出。2014年,学科博士生王荣军毕业学位论文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近5年,学科有15位硕士和2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奖数量居学校首位。学科通过“3+1”教学模式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1次、特等奖2次,在全国同类专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和“创青春”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为学校进入全国百强“创新性大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获得国家首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目前,河南省仅有3个学校获得该殊荣。学科培养了王艳玲、张改平、秦英林、张许科等优秀毕业生。2015年,河南首富秦英林获得2015年度中原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称号。学科“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国际化培养工程”,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素质。每年为社会输送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100名,本科生500名。
社会贡献有目共睹。兽医学学科专家长期参与河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在我国兽医学科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制定、学科规划与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我国畜禽行业重大疾病开展疫苗研发攻坚,创建了区域性重大疫病病毒动态种质资源库,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获得14个新药证书,成功转让企业近20多家,技术转让费近亿元,为有效防控我国重大禽病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学科与牧原食品、洛阳普莱柯、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固始三高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经营龙头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帮助4个行业企业成功上市。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兽医学学科带头人)
责编: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