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人文素养精神的公民。地理课堂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本文以铜梁文化为例初步分析乡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
铜梁区荣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区”称号。铜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最具代表的龙文化,铜梁还有安居古城文化、龙灯文化、木匾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可有助于学生传承文化、科学认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将“铜梁龙文化”融入“居民与聚落”教学
“居民与聚落”教学中,可插入对铜梁龙的介绍:铜梁龙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发展经过了稻草龙、火龙、正龙、肉龙几个阶段,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铜梁龙文化遗产主要传承方式是铜梁龙舞和铜梁龙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火龙(如图1)与火密不可分,它是龙与火的舞蹈。然后展现一幅幅铜梁龙的精美图片,播放铜梁龙灯舞和铜梁火龙视频。奉献给学生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立体画面,给他们以强烈的感观刺激和心灵震撼。
“居民与聚落”中讲到了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课本展现的是意大利威尼斯城、云南的丽江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物质文化遗产,课本中提及较多,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是把铜梁龙文化融入到教学的绝佳时机。这样,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
二、将“安居古城文化”融入“北京”教学
笔者在教学“北京”时可讲到她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文化。之后,把安居古城(如图2)文化融入到教学中。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二步,每组分配不同任务;第三步,进行任务展示。
其中,第一组学生用地图展示安居镇的地理位置:与铜梁县城的位置关系;交通位置关系,包括公路和水运。第二组学生收集有关安居古镇的文字资料,是一座古老的小镇,有1500年的历史。安居镇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的说法。安居古镇背依俊秀的山脉,北临平静而悠远的涪江、琼江,乌木溪穿镇而过,使古镇位于山与水构成的整体环境中。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组学生展示古镇图片或视频。包括古镇鸟瞰图、城墙、街道、宫庙、民居、宗祠,以民风、民俗为特色,以龙舟、龙灯、木雕、石刻、竹器编制为代表的社会风情等图片。或者播放安居古城的宣传片。这样,可将安居古城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融入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地理教学中。
三、将传统民居“穿斗房”融入“黄土高原”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黄土高原”时,可把学生分成“一小组两大组”。“ 一小组”的组员由班级中摄影兴趣小组同学组成,负责对街道旧式建筑进行摄影(镇上的旧式建筑几乎都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穿斗房);其余同学分成两大组负责收集铜梁气候特征、穿斗房这一传统民居分布的区域、构筑特点等资料。
教师教学“黄土高原”时提到“窑洞”之后,由“一小组”的同学展示摄影作品,并简单介绍构筑类型及特点。另两大组的同学呈现收集的资料。
资料一:铜梁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降雨较多,年降水900~1200毫米左右。
将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窑洞过渡到“穿斗房”(如图3)。可采用图表对比两种住宅构筑类型。最后教师总结: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这种建筑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将身边的地理资源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四、将“铜梁乡村文化旅游”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旅游业”教学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要求学生掌握水乡的特色与旅游。本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资源,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古镇周庄等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课本上都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級的文化遗产,我们身边的文化特色旅游又如何?通过教师地图展示、学生资料展示、教师总结。学生对本土文化将有深层次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铜梁旅游地图,同时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铜梁如今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城三区五朵花。“一城”即安居古城;“三区”即小北海旅游度假区、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和新城核心区;“五朵花”即西部爱情庄园(玫瑰园)、爱莲湖湿地公园(荷花园)、金梅印象腊梅园、西部桂花博览园、天香牡丹园。教师总结:自然资源,铜梁缺少大山大水等资源禀赋,但文化才是旅游业的“根”与“魂”。铜梁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如今是一个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的新时代。现在的旅游消费主流客群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他们需要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区域文化差异带来的感受,特别是不同背景的文化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旅游印象。为此,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区往往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旅游想要发展,就需要紧跟消费者的脚步,融入文化元素,这也是一种大众消费需求。铜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将文化和旅游两者融合,便能产生“1 1>2”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杨劲椿.浅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4(21):145-145.
[2] 高小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2009(1):2-8.
[3] 齐成华.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校外教育)》.2013(5):87-87.
[4] 杨文侠.浅谈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研究》.2016(6):12-12.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
铜梁区荣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区”称号。铜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最具代表的龙文化,铜梁还有安居古城文化、龙灯文化、木匾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可有助于学生传承文化、科学认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将“铜梁龙文化”融入“居民与聚落”教学
“居民与聚落”教学中,可插入对铜梁龙的介绍:铜梁龙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发展经过了稻草龙、火龙、正龙、肉龙几个阶段,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铜梁龙文化遗产主要传承方式是铜梁龙舞和铜梁龙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火龙(如图1)与火密不可分,它是龙与火的舞蹈。然后展现一幅幅铜梁龙的精美图片,播放铜梁龙灯舞和铜梁火龙视频。奉献给学生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立体画面,给他们以强烈的感观刺激和心灵震撼。
“居民与聚落”中讲到了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课本展现的是意大利威尼斯城、云南的丽江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物质文化遗产,课本中提及较多,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是把铜梁龙文化融入到教学的绝佳时机。这样,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
二、将“安居古城文化”融入“北京”教学
笔者在教学“北京”时可讲到她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文化。之后,把安居古城(如图2)文化融入到教学中。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二步,每组分配不同任务;第三步,进行任务展示。
其中,第一组学生用地图展示安居镇的地理位置:与铜梁县城的位置关系;交通位置关系,包括公路和水运。第二组学生收集有关安居古镇的文字资料,是一座古老的小镇,有1500年的历史。安居镇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的说法。安居古镇背依俊秀的山脉,北临平静而悠远的涪江、琼江,乌木溪穿镇而过,使古镇位于山与水构成的整体环境中。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组学生展示古镇图片或视频。包括古镇鸟瞰图、城墙、街道、宫庙、民居、宗祠,以民风、民俗为特色,以龙舟、龙灯、木雕、石刻、竹器编制为代表的社会风情等图片。或者播放安居古城的宣传片。这样,可将安居古城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融入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地理教学中。
三、将传统民居“穿斗房”融入“黄土高原”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黄土高原”时,可把学生分成“一小组两大组”。“ 一小组”的组员由班级中摄影兴趣小组同学组成,负责对街道旧式建筑进行摄影(镇上的旧式建筑几乎都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穿斗房);其余同学分成两大组负责收集铜梁气候特征、穿斗房这一传统民居分布的区域、构筑特点等资料。
教师教学“黄土高原”时提到“窑洞”之后,由“一小组”的同学展示摄影作品,并简单介绍构筑类型及特点。另两大组的同学呈现收集的资料。
资料一:铜梁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降雨较多,年降水900~1200毫米左右。
将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窑洞过渡到“穿斗房”(如图3)。可采用图表对比两种住宅构筑类型。最后教师总结: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这种建筑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将身边的地理资源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四、将“铜梁乡村文化旅游”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旅游业”教学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要求学生掌握水乡的特色与旅游。本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资源,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古镇周庄等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课本上都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級的文化遗产,我们身边的文化特色旅游又如何?通过教师地图展示、学生资料展示、教师总结。学生对本土文化将有深层次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铜梁旅游地图,同时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铜梁如今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城三区五朵花。“一城”即安居古城;“三区”即小北海旅游度假区、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和新城核心区;“五朵花”即西部爱情庄园(玫瑰园)、爱莲湖湿地公园(荷花园)、金梅印象腊梅园、西部桂花博览园、天香牡丹园。教师总结:自然资源,铜梁缺少大山大水等资源禀赋,但文化才是旅游业的“根”与“魂”。铜梁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如今是一个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的新时代。现在的旅游消费主流客群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他们需要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区域文化差异带来的感受,特别是不同背景的文化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旅游印象。为此,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区往往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旅游想要发展,就需要紧跟消费者的脚步,融入文化元素,这也是一种大众消费需求。铜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将文化和旅游两者融合,便能产生“1 1>2”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杨劲椿.浅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4(21):145-145.
[2] 高小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2009(1):2-8.
[3] 齐成华.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校外教育)》.2013(5):87-87.
[4] 杨文侠.浅谈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研究》.2016(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