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乡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人文素养精神的公民。地理课堂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本文以铜梁文化为例初步分析乡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
  铜梁区荣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区”称号。铜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最具代表的龙文化,铜梁还有安居古城文化、龙灯文化、木匾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可有助于学生传承文化、科学认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将“铜梁龙文化”融入“居民与聚落”教学
  “居民与聚落”教学中,可插入对铜梁龙的介绍:铜梁龙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发展经过了稻草龙、火龙、正龙、肉龙几个阶段,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铜梁龙文化遗产主要传承方式是铜梁龙舞和铜梁龙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火龙(如图1)与火密不可分,它是龙与火的舞蹈。然后展现一幅幅铜梁龙的精美图片,播放铜梁龙灯舞和铜梁火龙视频。奉献给学生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立体画面,给他们以强烈的感观刺激和心灵震撼。
  “居民与聚落”中讲到了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课本展现的是意大利威尼斯城、云南的丽江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物质文化遗产,课本中提及较多,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是把铜梁龙文化融入到教学的绝佳时机。这样,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
  二、将“安居古城文化”融入“北京”教学
  笔者在教学“北京”时可讲到她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文化。之后,把安居古城(如图2)文化融入到教学中。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二步,每组分配不同任务;第三步,进行任务展示。
  其中,第一组学生用地图展示安居镇的地理位置:与铜梁县城的位置关系;交通位置关系,包括公路和水运。第二组学生收集有关安居古镇的文字资料,是一座古老的小镇,有1500年的历史。安居镇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的说法。安居古镇背依俊秀的山脉,北临平静而悠远的涪江、琼江,乌木溪穿镇而过,使古镇位于山与水构成的整体环境中。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组学生展示古镇图片或视频。包括古镇鸟瞰图、城墙、街道、宫庙、民居、宗祠,以民风、民俗为特色,以龙舟、龙灯、木雕、石刻、竹器编制为代表的社会风情等图片。或者播放安居古城的宣传片。这样,可将安居古城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融入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地理教学中。
  三、将传统民居“穿斗房”融入“黄土高原”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黄土高原”时,可把学生分成“一小组两大组”。“ 一小组”的组员由班级中摄影兴趣小组同学组成,负责对街道旧式建筑进行摄影(镇上的旧式建筑几乎都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穿斗房);其余同学分成两大组负责收集铜梁气候特征、穿斗房这一传统民居分布的区域、构筑特点等资料。
  教师教学“黄土高原”时提到“窑洞”之后,由“一小组”的同学展示摄影作品,并简单介绍构筑类型及特点。另两大组的同学呈现收集的资料。
  资料一:铜梁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降雨较多,年降水900~1200毫米左右。
  将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窑洞过渡到“穿斗房”(如图3)。可采用图表对比两种住宅构筑类型。最后教师总结: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这种建筑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将身边的地理资源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四、将“铜梁乡村文化旅游”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旅游业”教学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要求学生掌握水乡的特色与旅游。本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资源,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古镇周庄等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课本上都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級的文化遗产,我们身边的文化特色旅游又如何?通过教师地图展示、学生资料展示、教师总结。学生对本土文化将有深层次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铜梁旅游地图,同时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铜梁如今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城三区五朵花。“一城”即安居古城;“三区”即小北海旅游度假区、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和新城核心区;“五朵花”即西部爱情庄园(玫瑰园)、爱莲湖湿地公园(荷花园)、金梅印象腊梅园、西部桂花博览园、天香牡丹园。教师总结:自然资源,铜梁缺少大山大水等资源禀赋,但文化才是旅游业的“根”与“魂”。铜梁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如今是一个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的新时代。现在的旅游消费主流客群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他们需要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区域文化差异带来的感受,特别是不同背景的文化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旅游印象。为此,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区往往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旅游想要发展,就需要紧跟消费者的脚步,融入文化元素,这也是一种大众消费需求。铜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将文化和旅游两者融合,便能产生“1 1>2”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杨劲椿.浅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4(21):145-145.
  [2] 高小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2009(1):2-8.
  [3] 齐成华.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校外教育)》.2013(5):87-87.
  [4] 杨文侠.浅谈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研究》.2016(6):12-12.
其他文献
摘要:地图是丰富地理信息的空间载体,是区域地理区位空间特征的缩影。本文主要探讨地理教学中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具体策略,并以“亚洲的季风环流”为例依次从起步、建立、完善三个步骤以及知识框架等逐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为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地图;策略  一、心理地图的定义及特点  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反映。同
医学上有一概念名曰靶向,是指对特定目标(分子、细胞、个体等)采取的行动。在地理图像运用中,教学目标犹如病灶,图像系统犹如良药。良药是否对病灶有效,是否没有明显副作用是关键之所在。本文以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试图以良医诊病之方式来解析教学图像系统应用,以供参考。  一、教材图像解析  1.地理图像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良药之功效  地理图像的设置是为了更有效地阐述问题,是
摘要:本文主要评介《地理教师培训设计及教学指导研究》一书的鲜明特色,即贯彻先德教育的根本理念,重视地理教师培训的前期调研并提供典型案例,引进专家对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系统的解读等。  关键词:地理教师培训;研究;创新成果  我国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步入深水区,直面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风险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国家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大政方针业已确定的情势下,地理师资队伍质量就是决
一、 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图释考点】时间的空间分布规律:东早西晚(图1)。  【疑难突破】  (1)区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某地时区=某地经度/15,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时刻加时差,求西边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2)计算时间采用全
摘要:地理图册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用图,充分发挥地理图册作用,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图版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探讨运用地理图册培养学生用图习惯,提高读图与析图能力。  关键词:地理图册;地理教学;中图版  一、运用图册获得地理知识  通过“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引入新课。图像引路,感知优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哪些,结构如何?学生观察示意图,就可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土壤地理学》教材中代表性土壤剖面的分析及土壤地理教学效果调查研究,探讨我国高等学校《土壤地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代表性土壤剖面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地理学;代表性土壤剖面;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材中代表性土壤剖面分析  我国设有地理学科的大学有70多所,在这些學校地理专业所使用的最普遍的《土壤地理学》教材中[1~2],讲述土壤发生层时利用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是前苏联土壤
摘要:本文在探讨认知结构与地理问题情境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教学思路的构建,并基于优化认知的视角,展开了“水循环”一课的教学尝试和反思,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优化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优化认知结构;问题情境;地理学科  一、优化认知视角下地理问题情境构建  1.地理学科视角  高一系统地理知识主要介绍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知识内容的编写很大程度上是遵从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关系,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互联网是现今人们联系的一种主要手段,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果的产生有较大促进作用。常规课堂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翻转课堂”的教学则较好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的需求”。何为“翻转课堂”?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线上线下翻转”,此种模式需要互联网做支撑;二是“课内课外翻转”,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相对较多。“翻转课堂”主要教学流程如图1。  二、
一、 直击高考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  1.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1)  2.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2)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如图3)  4.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图4)。  (2)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图5)。  5.常见天气系统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①气旋:低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实例:夏秋季节
一、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某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课标要求。本节校本课程以英国的煤炭资源为教学内容,旨在掌握英国在煤炭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地图说出英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实验及图片学习英国对煤的开发利用经验;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出英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训及治理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英国为参照,领悟我国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