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教育科研,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教科研 成长
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出科学依据的源泉,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以来,我始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虚心听取专家同仁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力争教学质量的精益求精,在积极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进步。
在教学科研方面,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我总结出下面一些经验和体会。
1.学会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
自从与我校英语教研组成员一起参与了十一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我便不断注重自己的教育实践,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开始强调在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明白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是合作者。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上好学生头疼的语法课,如何把简单枯燥的词汇课上得生动有趣,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乐学、爱学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
2.学会积累丰富的素材。
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所以,我善于抓住这个时刻,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瞬间,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的教研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事实也证明,这些瞬间捕捉的灵感往往成为我数篇科研论文的素材,使得我在撰写论文时很好地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言之有物,更具说服力。我的很多获奖论文,如《让游戏伴随英语教学》、《让多媒体课件走进英语课堂》、《给语法课注入灵魂和生命》等的灵感都是来自公开课。
3.学会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教师们应该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提供的一切机会,比如教育局每年组织的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这一举措不仅很好地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优秀教师教科研成果的一个很好的展示,让所有教师都充分体会教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4.学会反思。
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言一语道出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教师若能持之以恒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必将会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将成为现实。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主动参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更是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角色转换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想我们教师的教科研,就是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样,像他们一样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滴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反思和总结。这样的教科研一定会成为我们教师不断进步的助跑器和催化剂,我们也会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科研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教科研 成长
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出科学依据的源泉,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以来,我始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虚心听取专家同仁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力争教学质量的精益求精,在积极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进步。
在教学科研方面,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我总结出下面一些经验和体会。
1.学会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
自从与我校英语教研组成员一起参与了十一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我便不断注重自己的教育实践,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开始强调在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明白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是合作者。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上好学生头疼的语法课,如何把简单枯燥的词汇课上得生动有趣,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乐学、爱学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
2.学会积累丰富的素材。
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所以,我善于抓住这个时刻,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瞬间,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的教研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事实也证明,这些瞬间捕捉的灵感往往成为我数篇科研论文的素材,使得我在撰写论文时很好地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言之有物,更具说服力。我的很多获奖论文,如《让游戏伴随英语教学》、《让多媒体课件走进英语课堂》、《给语法课注入灵魂和生命》等的灵感都是来自公开课。
3.学会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教师们应该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提供的一切机会,比如教育局每年组织的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这一举措不仅很好地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优秀教师教科研成果的一个很好的展示,让所有教师都充分体会教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4.学会反思。
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言一语道出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教师若能持之以恒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必将会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将成为现实。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主动参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更是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角色转换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想我们教师的教科研,就是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样,像他们一样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滴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反思和总结。这样的教科研一定会成为我们教师不断进步的助跑器和催化剂,我们也会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科研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