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内在思维活动和情感的体现,是对文本字、词、句、篇扎扎实实的感受、思考和探究。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达到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凸显了学生的自立性、主体性,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好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为此,语文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 立足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
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着眼点还是放在如何讲好课上,以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频频点头,但真正该用什么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往往茫然不知。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既然是认识过程,就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库存,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他自己思考进行,别人不能越俎代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教师的讲解无论多么精彩透彻,都是用自己的认识结果来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即用自己咀嚼的知识去“喂”学生,代替他们消化、吸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流程、知识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等。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二、 定位于教师引领者身份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角色是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播者和各种考试的组织者。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你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指路人,你可以领跑、示跑,但更多时候是助跑。”这是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对教师角色的形象解说。
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而且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语文学习更多地与个人的人生经验和个人的悟性、禀赋有关,因此语文学习更要提倡个人体验与独立思考,从这个认识出发,语文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因此教师要做的是领他们“进门”,让学生自己去“修行”。教师是在学习的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提高学习效益。
三、 落实于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幽默风趣地释疑解惑、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扎实雄厚的学科知识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学生若只停留在听得舒心、记得忙碌上,而没有真正参与、融入课堂,学生思维没有动起来,教学效果也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语文学习中对文章的解读,对文理情思的感受、涵泳、领悟、内化,需要一个默诵、静思、记录的过程。尤其课堂听课、思考中迸发的火花更应该随时记录下来,而不是流于虚空浮躁的听和想。“听、说、读、写”“动耳、动嘴、动眼、动脑、动手”才能真正品味出语言文字的形象美、情感美、理趣美,从而丰富美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会运用所知解答未知,写作时才会多一份思想的灵光,多一些丽辞佳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听说读写的运用,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就可以期待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那一天。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有效性,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新颖都应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以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为着眼点,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落脚点。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及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
一、 立足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
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着眼点还是放在如何讲好课上,以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频频点头,但真正该用什么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往往茫然不知。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既然是认识过程,就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库存,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他自己思考进行,别人不能越俎代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教师的讲解无论多么精彩透彻,都是用自己的认识结果来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即用自己咀嚼的知识去“喂”学生,代替他们消化、吸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流程、知识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等。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二、 定位于教师引领者身份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角色是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播者和各种考试的组织者。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你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指路人,你可以领跑、示跑,但更多时候是助跑。”这是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对教师角色的形象解说。
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而且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语文学习更多地与个人的人生经验和个人的悟性、禀赋有关,因此语文学习更要提倡个人体验与独立思考,从这个认识出发,语文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因此教师要做的是领他们“进门”,让学生自己去“修行”。教师是在学习的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提高学习效益。
三、 落实于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幽默风趣地释疑解惑、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扎实雄厚的学科知识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学生若只停留在听得舒心、记得忙碌上,而没有真正参与、融入课堂,学生思维没有动起来,教学效果也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语文学习中对文章的解读,对文理情思的感受、涵泳、领悟、内化,需要一个默诵、静思、记录的过程。尤其课堂听课、思考中迸发的火花更应该随时记录下来,而不是流于虚空浮躁的听和想。“听、说、读、写”“动耳、动嘴、动眼、动脑、动手”才能真正品味出语言文字的形象美、情感美、理趣美,从而丰富美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会运用所知解答未知,写作时才会多一份思想的灵光,多一些丽辞佳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听说读写的运用,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就可以期待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那一天。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有效性,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新颖都应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以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为着眼点,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落脚点。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及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