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生殖窦部分游离术治疗女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所致性发育异常的疗效评估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尿生殖窦部分游离术在女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所致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DSD)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1月诊治的CAH导致儿童46,XX DSD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膀胱镜检查以测量尿生殖窦共同通道长度,筛选出适合行尿生殖窦部分游离术(partial urogenital sinus mobilization PUM)结合阴蒂整形术和阴唇成形术一期完成外生殖器女性化手术的患儿15例.术后随访会阴部外观、尿动力学检查、下尿路症状以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6个月、1年、2年.尿生殖窦共同通道长度0.9~1.9 cm,平均1.45 cm.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3例外阴外形逼真,1例出现小阴唇一大一小、对称性欠佳,1例阴道狭窄,但无任何病例出现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术后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12~27 ml/s,充盈期膀胱未见异常,膀胱容量在正常范围,无漏尿;最大排尿期压力未见异常.结论 PUM术对于尿生殖窦共同通道较短(小于1.9cm)的46,XXDSD患儿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外观逼真,且阴道狭窄、尿动力学检查异常等发生概率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聚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树立大数据理念、构建信息平台中心、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等方面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聚合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管理、服务和利用提供建设策略.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鞘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输尿管嵌顿结石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采用负压吸引鞘输尿管碎石取石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及肾盂内压均少于(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人相关感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相关感染指标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
病人,男,48岁.2021年3月16日因发现颈前肿块1个月余入院.发病以来无易饥、消瘦、多食、多饮,无心悸、心慌、胸闷、乏力等,无呼吸困难、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双手震颤.体格检查:无突眼征,气管居中,右侧颈部明显隆起,右侧甲状腺下极可触及一大小约3 cm x 3 cm×2 cm肿块,质中,边界尚清,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左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结节,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右叶甲状腺囊实性肿块(TI-RADS 3类).见图1.
目的 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诊治的前列腺癌病人280例,前列腺增生病人40例,收集石蜡切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SMA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28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共216例(77.1%)PSMA表达阳性;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