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凯恩斯两部代表性著作《貨币论》与《通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开启全新领域貨币研究的钥匙。本文所要介绍的貨币循环学派就是秉承着后《通论》时期的凯恩斯主义传统,从貨币循环的角度对貨币、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进行了全新阐释,对凯恩斯主义貨币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貨币 凯恩斯主义 貨币循环学派
出于对凯恩斯在《通论》中对信用和貨币处理方式的不满,有一些经济学家公开去需求的一种具有代替性的“凯恩斯主义”貨币理论,由此产生了诸多的理论学派。有一些部分法国经济学家以及一些意大利经济学家,他们拒绝了《通论》中的大部分教条内容,他们转而研究凯恩斯在后《通论》时期的文章,试图给予凯恩斯思想尤其是貨币理论以不同的解释。由于这部分学者更为关注信用和貨币在整个经济循环中的作用,故将这部分学术团体称之为貨币循环学派。
自从Schmitt(1966,1971,1975,1984)和Parguez(1975,1984)首先提出以来,动态的貨币循环理论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拥护者,比较知名的有法国的Arena(1985),Barrere(1979),Mondello(1985),Poulon(1980,1982)以及Zerbato(1987,1989)。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该学派的思想在意大利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在Graziani(1984,1987,1990a,1990b,1991,1996)的指导下,很多的意大利学者都转而皈依循环学派了,主要有Messori(1985,1986,1991),Bellofiore(1983)和Screpanti(1995)等人。
一、貨币循环学派貨币理论的基本内容
貨币循环学派没有像标准的凯恩斯主义者那样将分析的基础建立在貨币需求之上,他们强调的重点是貨币的创造和最终的灭失,而产生的利润则被企业用来偿还债务。他们认为,貨币之所以被创造是因为企业自愿进入负债生产的模式。Schmitt(1975,p.160)就说过,貨币是“自由循环的债务。”只有当银行信用为生产进行融资的时候,貨币才会出现在经济体系之中。银行信用的创造和貨币的创造是同时进行的(Graziani,1990,p.52),但是信用和貨币却被视为不同的存在,在经济循环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循环主义者认为貨币循环是一个“连贯而且富有逻辑性的组织形式”(Barrere,1990,p.11)。
循环主义者认为,信用和貨币之所以是内生的,不是因为家庭或者中央银行的某一项单独决策,而完全是出于生产的需要。在循环主义者看来,只有在信用已经投入使用的时候,貨币才能得以进人生产。Graziani(1985,p,164)写道:“如果银行融资已获得保障,但还尚未投入使用,那么相应的流动性也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更不用谈及流动性的存在了。”循环主义者普遍接受这一观点。Gomx(1987,p.601)认为:“融资成为了一个貨币性的前提,是企业在生产活动的伊始为了进行收入分配所必需的要素。”貨币并不是在产出已经具体实现的情况下才进入经济体系的,它本身就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貨币循环学派理论来源的多样性与理论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貨币循环学派本身并非一个团结一致的整体,这显然是由学派内部各成员学者所受学术影响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虽然说凯恩斯后《通论》时期的文章是貨币循环主义者们关注的核心,但其他理论来源也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的,他们借鉴了很多其他学派的理论和观点,比如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的投资一利润关系,熊彼特的商业银行—企业家职能的理论,以及维克塞尔的纯信用经济理论,当然还有凯恩斯的融资动机,这些要素都出现在了貨币循环主义者的理论之中。这种融合虽然丰富和完善了该学派的理论内容,但同时也导致了循环主义者在观点上的分歧。Nell和Deleplace(1996,p.10)认为:“理论来源的多样性解释了为何貨币循环主义没能成为一个整合统一的学派。”
当然在存在着诸多分歧的同时,貨币循环主义者们还分享着很多相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他们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阶段都将貨币视为内生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因为貨币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经济制度,它会参与到整个生产和融资过程当中。通过信用的供给,商业银行通常会创造出同购买力等量的貨币。正是这种对貨币在循环过程中所起的连续性作用的强调,使得这些学者均能被纳入到循环主义学派这一学术群体之内。
三、貨币循环主义分析的特色:阶级分析
前面提到过,貨币循环主义的理论来源众多,在卡莱茨基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中普遍采用的社会部门的划分也构成了循环主义貨币理论的基础,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
第一,在信用貨币理论范围内,貨币循环主义者根据行为人所属阶级的情况对其进行了划分,依据的是行为人获得或者控制貨币的能力。主要划分的三个宏观部门:银行、企业和雇佣劳动者。商业银行提供给企业急需的信用,企业得到信用之后进行投资以及执行生产计划,以及决定生产资源的分配,而雇佣劳动者提供智力或者体力上的劳动。而貨币本身的流动也是有顺序的:在生产开始之前,企业必须首先获得银行信用;生产开始之前收入不能被分配;直到商品被家庭购买以后企业才能偿还银行债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貨币的创造是三种具体而又复杂的关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商业银行和企业;企业和工人(或家庭);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另一种类型的企业,商业银行肩负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任,要为经济系统注入所需的信用,并由此创造貨币,因此需要将它同一般企业区分开对待。
第二,这种带有阶级性的划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貨币在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也即资本家在获得信用并且执行投资和消费计划之后才能决定其自身利润水平。Graziani(1996,p.142)准确地总结道:“貨币在决定收入分配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貨币是循环主义理论的核心,它首先被创造,然后参与循环,最后随着利润的产生得以灭失。因此,一个貨币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具体的而又不可逆转的事件所构成的事实存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始于貨币创造、终于貨币灭失的一个事件序列。
四、貨币循环理论中的貨币循环过程:四个阶段
循环的第一个阶段:生产决策和定价。在貨币循环的伊始,企业会面临着两个关键的相关决策。首先,在循环的初期,企业必须决定他们生产产品的貨币价值,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决定生产的规模或者数量,同时还要决定产品将在何等价格水平上售出。其次,虽然企业已经从前一个生产周期中留存了一定的资本存量,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债务存量,但他们还得必须决定是否继续在之前一期的水平上继续生产,或者提高或减低生产水平。这个决策将会取决于他们对于不可知未来的预测。
循环的第+阶段:初始融资即貨币的内生创造。貨币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实际获得银行信用——世,即凯恩斯所指的融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性融资并不是同企业或者家庭的事前储蓄关联在一起的。关于这一点,凯恩g斯明确的论述:“‘融资’同储蓄无关。在生产的--‘融资’阶段,并没有任何一方的净储蓄参与其中,就如同不存在净投资一样。”凯恩斯认为事前储蓄的概念是非常荒谬的。在一个脚注中,凯恩斯说道:“关于事前储蓄的概念,我认为它毫无意义”。
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收入流的产生。循环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收入的支付(包括工资和奖金)和投资品的购买。这是貨币循环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企业必须为了获得貨币和利润而进行相应的支出。Parguez(1997,p.5)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论述:“这个阶段描绘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企业必须进行支出以便在未来从他们的产品销售中重新获得貨币。”对企业来说的费用支出,对家庭和投资性企业来说则是收入所得。银行信用用于生产性的用途,使企业产生收入,正是收入的创造使得貨币参与了循环过程。
循环的第四个阶段:貨币回流和利润创造。一旦收入通过循环过程得以分配,那么循环的第四个阶段,也即回流机制就开始了,企业(不论是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是投资品生产企业)开始从它们的产品销售中获得收益:即总收入。当消费品企业和投资品企业购买投资产品的时候,投资品企业就会获得收益。类似地,当家庭购买消费品的时候,这些购买行为将使得消费品企业获得收益。因此,貨币回流被定义为企业在貨币循环的这个阶段中收回的流动性。有了从销售中得来的收益,企业就能偿还为启动本轮循环而借得的初始资金,至此,企业偿还了银行贷款并且清偿了所欠的债务。貨币灭失,循环结束,与此同时,新的循环蓄势待发准备开始。
五、简要的结语
通过对貨币循环学派主要观点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学派站在了捍卫貨币重要性的前沿阵地。该学派坚持认为貨币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非中性的,重视对貨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进行分析。同时,对貨币循环的强调也启示我们用动态的和更为现实的角度去分析整个经济生产过程。
[关键词]貨币 凯恩斯主义 貨币循环学派
出于对凯恩斯在《通论》中对信用和貨币处理方式的不满,有一些经济学家公开去需求的一种具有代替性的“凯恩斯主义”貨币理论,由此产生了诸多的理论学派。有一些部分法国经济学家以及一些意大利经济学家,他们拒绝了《通论》中的大部分教条内容,他们转而研究凯恩斯在后《通论》时期的文章,试图给予凯恩斯思想尤其是貨币理论以不同的解释。由于这部分学者更为关注信用和貨币在整个经济循环中的作用,故将这部分学术团体称之为貨币循环学派。
自从Schmitt(1966,1971,1975,1984)和Parguez(1975,1984)首先提出以来,动态的貨币循环理论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拥护者,比较知名的有法国的Arena(1985),Barrere(1979),Mondello(1985),Poulon(1980,1982)以及Zerbato(1987,1989)。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该学派的思想在意大利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在Graziani(1984,1987,1990a,1990b,1991,1996)的指导下,很多的意大利学者都转而皈依循环学派了,主要有Messori(1985,1986,1991),Bellofiore(1983)和Screpanti(1995)等人。
一、貨币循环学派貨币理论的基本内容
貨币循环学派没有像标准的凯恩斯主义者那样将分析的基础建立在貨币需求之上,他们强调的重点是貨币的创造和最终的灭失,而产生的利润则被企业用来偿还债务。他们认为,貨币之所以被创造是因为企业自愿进入负债生产的模式。Schmitt(1975,p.160)就说过,貨币是“自由循环的债务。”只有当银行信用为生产进行融资的时候,貨币才会出现在经济体系之中。银行信用的创造和貨币的创造是同时进行的(Graziani,1990,p.52),但是信用和貨币却被视为不同的存在,在经济循环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循环主义者认为貨币循环是一个“连贯而且富有逻辑性的组织形式”(Barrere,1990,p.11)。
循环主义者认为,信用和貨币之所以是内生的,不是因为家庭或者中央银行的某一项单独决策,而完全是出于生产的需要。在循环主义者看来,只有在信用已经投入使用的时候,貨币才能得以进人生产。Graziani(1985,p,164)写道:“如果银行融资已获得保障,但还尚未投入使用,那么相应的流动性也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更不用谈及流动性的存在了。”循环主义者普遍接受这一观点。Gomx(1987,p.601)认为:“融资成为了一个貨币性的前提,是企业在生产活动的伊始为了进行收入分配所必需的要素。”貨币并不是在产出已经具体实现的情况下才进入经济体系的,它本身就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貨币循环学派理论来源的多样性与理论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貨币循环学派本身并非一个团结一致的整体,这显然是由学派内部各成员学者所受学术影响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虽然说凯恩斯后《通论》时期的文章是貨币循环主义者们关注的核心,但其他理论来源也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的,他们借鉴了很多其他学派的理论和观点,比如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的投资一利润关系,熊彼特的商业银行—企业家职能的理论,以及维克塞尔的纯信用经济理论,当然还有凯恩斯的融资动机,这些要素都出现在了貨币循环主义者的理论之中。这种融合虽然丰富和完善了该学派的理论内容,但同时也导致了循环主义者在观点上的分歧。Nell和Deleplace(1996,p.10)认为:“理论来源的多样性解释了为何貨币循环主义没能成为一个整合统一的学派。”
当然在存在着诸多分歧的同时,貨币循环主义者们还分享着很多相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他们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阶段都将貨币视为内生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因为貨币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经济制度,它会参与到整个生产和融资过程当中。通过信用的供给,商业银行通常会创造出同购买力等量的貨币。正是这种对貨币在循环过程中所起的连续性作用的强调,使得这些学者均能被纳入到循环主义学派这一学术群体之内。
三、貨币循环主义分析的特色:阶级分析
前面提到过,貨币循环主义的理论来源众多,在卡莱茨基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中普遍采用的社会部门的划分也构成了循环主义貨币理论的基础,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
第一,在信用貨币理论范围内,貨币循环主义者根据行为人所属阶级的情况对其进行了划分,依据的是行为人获得或者控制貨币的能力。主要划分的三个宏观部门:银行、企业和雇佣劳动者。商业银行提供给企业急需的信用,企业得到信用之后进行投资以及执行生产计划,以及决定生产资源的分配,而雇佣劳动者提供智力或者体力上的劳动。而貨币本身的流动也是有顺序的:在生产开始之前,企业必须首先获得银行信用;生产开始之前收入不能被分配;直到商品被家庭购买以后企业才能偿还银行债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貨币的创造是三种具体而又复杂的关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商业银行和企业;企业和工人(或家庭);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另一种类型的企业,商业银行肩负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任,要为经济系统注入所需的信用,并由此创造貨币,因此需要将它同一般企业区分开对待。
第二,这种带有阶级性的划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貨币在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也即资本家在获得信用并且执行投资和消费计划之后才能决定其自身利润水平。Graziani(1996,p.142)准确地总结道:“貨币在决定收入分配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貨币是循环主义理论的核心,它首先被创造,然后参与循环,最后随着利润的产生得以灭失。因此,一个貨币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具体的而又不可逆转的事件所构成的事实存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始于貨币创造、终于貨币灭失的一个事件序列。
四、貨币循环理论中的貨币循环过程:四个阶段
循环的第一个阶段:生产决策和定价。在貨币循环的伊始,企业会面临着两个关键的相关决策。首先,在循环的初期,企业必须决定他们生产产品的貨币价值,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决定生产的规模或者数量,同时还要决定产品将在何等价格水平上售出。其次,虽然企业已经从前一个生产周期中留存了一定的资本存量,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债务存量,但他们还得必须决定是否继续在之前一期的水平上继续生产,或者提高或减低生产水平。这个决策将会取决于他们对于不可知未来的预测。
循环的第+阶段:初始融资即貨币的内生创造。貨币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实际获得银行信用——世,即凯恩斯所指的融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性融资并不是同企业或者家庭的事前储蓄关联在一起的。关于这一点,凯恩g斯明确的论述:“‘融资’同储蓄无关。在生产的--‘融资’阶段,并没有任何一方的净储蓄参与其中,就如同不存在净投资一样。”凯恩斯认为事前储蓄的概念是非常荒谬的。在一个脚注中,凯恩斯说道:“关于事前储蓄的概念,我认为它毫无意义”。
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收入流的产生。循环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收入的支付(包括工资和奖金)和投资品的购买。这是貨币循环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企业必须为了获得貨币和利润而进行相应的支出。Parguez(1997,p.5)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论述:“这个阶段描绘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企业必须进行支出以便在未来从他们的产品销售中重新获得貨币。”对企业来说的费用支出,对家庭和投资性企业来说则是收入所得。银行信用用于生产性的用途,使企业产生收入,正是收入的创造使得貨币参与了循环过程。
循环的第四个阶段:貨币回流和利润创造。一旦收入通过循环过程得以分配,那么循环的第四个阶段,也即回流机制就开始了,企业(不论是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是投资品生产企业)开始从它们的产品销售中获得收益:即总收入。当消费品企业和投资品企业购买投资产品的时候,投资品企业就会获得收益。类似地,当家庭购买消费品的时候,这些购买行为将使得消费品企业获得收益。因此,貨币回流被定义为企业在貨币循环的这个阶段中收回的流动性。有了从销售中得来的收益,企业就能偿还为启动本轮循环而借得的初始资金,至此,企业偿还了银行贷款并且清偿了所欠的债务。貨币灭失,循环结束,与此同时,新的循环蓄势待发准备开始。
五、简要的结语
通过对貨币循环学派主要观点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学派站在了捍卫貨币重要性的前沿阵地。该学派坚持认为貨币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非中性的,重视对貨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进行分析。同时,对貨币循环的强调也启示我们用动态的和更为现实的角度去分析整个经济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