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277-02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就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果教科书在编排体系上存在系统性和逻辑性上的问题,就必然会给实际教学中的教师带来困惑,同时也必然会给教师增加工作负担和思想负担。
关键词:编排体系;知识结构;逻辑性;系统性
我区(7~9年级)数学教材目前采用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虽然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能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获得適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教材也力图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满足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觉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1 编排体系上比较散
我认为本套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存在着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1 对于同一知识点,教材却硬要分成几块,在三年六学期中分几次来学习。例如: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在七年级或八年级就学习了概念,也进行了初步学习,但却要在九年级才学习证明和应用;而在代数方面,把本来很系统的知识又分别安排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来学。如:概率问题、统计知识和黄金分割就是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刚到高潮时却嘎然而止的现象。
1.2 有些章节内容前后相互交叉。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勾股定理》和《实数》两章中“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在内容上前后相互交叉比较严重,学生在没有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学习《勾股定理》中的与“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有关的知识时,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即便是同一章内容如象《实数》中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不论先学谁都让人感觉有问题。整套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这里就不逐一列出赘述了。这样的编排体系,虽然有提前渗透和初步感知的理念,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却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困惑。
2 知识结构完整性不好
大家知道,知识结构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本套教材虽然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改前比较,教学目标有所降低,但是在知识结构上就显得不够完整,有一些漏洞,构成的面也就像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布。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实数》一章中,与二次根式相关的有些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合并同类项、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等;八年级下册教材《因式分解》一章中的“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等知识以及九年级上册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根与系数的关系、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也都没有安排。像这样的安排,各册教材都有。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每一册教科书就像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布。但知识结构是不同于鱼网的,知识结构是需要各知识的点和线来填充的,而没有安排的这些知识,往往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了弥补这些没有安排的知识 ,教材就在练习中增加了一些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练习。另外,知识结构完整性不好还表现在:本套教材不注重推理过程,尤其是不注重几何的推理和证明过程,可以说本套教材就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推理和证明过程的训练,也就不能有效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我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考试与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的脱节、教学成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评优晋级的密切联系,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补充这些相关知识。这样就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使教学时间显得非常仓促,学生还不理解,认为老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3 各年级各学期任务安排不尽合理
凡是了解教育教学特点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每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而教材安排的内容又太重,第二学期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教学任务相对较为宽松。八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太重。这样,教师在第一学期中就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教学,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来思考、探讨,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提高教学质量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由于八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太重,这一现象就显得非常突出。对城里学生来说,大多数家庭或者请家教,或者让学生上辅导班,晚上有家教辅导,双休日在辅导班上课;而对农村学生而言,随着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也开始在孩子身上加大了智力投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即便是孩子的学习不太令人满意,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以备将来之需。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家长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忙于挣钱,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农村中学的家长,这样的表现更为严重一些。目前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他们认为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或者他们看到或听到周围某某人大学毕业后,还是找不到一份稳定或固定的工作,最终还是找一份临时工作,既不挣钱,还又苦又累。加之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的“初中毕业生当老板,研究生和大学生是打工仔”的现象,他们就认为请家教或让孩子上辅导班不划算。让这一部分学生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每天只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学校又没有自习课,而他们在课余时间是很少有人学习的,尤其是晚上和双休日,学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家长对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又近乎是文盲。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困难实在太大。当然,我不是说要学好数学就要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而是说像这样各年级各学期任务安排的不尽合理,必然又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4 与其它科目之间不能紧密联系
我常听到物理科教师说,他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计算方面的问题,给学生很难讲,因为这些题的解法要用到的计算方法,数学上还没学,他们又不可能把相关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很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似是而非,这种现象在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学期表现很突出。本套教材虽然也注意了解决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但是,这种联系,尤其是和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却不是很紧密。
5 课后练习太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仅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肯定是不够的。大量的任务还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完成。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动作、行为都是经过反复操作而达到无意行为的。而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补充练习,这样就势必会加重师生的负担,既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本套教材从表面上看,虽然也注意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这样的编排体系,与传统教材比较,逻辑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差。它虽然有提前渗透和初步感知的理念,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却既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不便。
当然,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安排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编排,但在编写教材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实际,或许能做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应该是可以的吧!
以上几点,仅是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同见解,共商榷。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2006年5月第四版
[2] 《数学课程标准》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 ·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人教版﹚2001年12月第一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物理》﹙苏科版﹚2007年6月第二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科教版﹚2006年7月第二版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就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果教科书在编排体系上存在系统性和逻辑性上的问题,就必然会给实际教学中的教师带来困惑,同时也必然会给教师增加工作负担和思想负担。
关键词:编排体系;知识结构;逻辑性;系统性
我区(7~9年级)数学教材目前采用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虽然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能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获得適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教材也力图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满足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觉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1 编排体系上比较散
我认为本套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存在着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1 对于同一知识点,教材却硬要分成几块,在三年六学期中分几次来学习。例如: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在七年级或八年级就学习了概念,也进行了初步学习,但却要在九年级才学习证明和应用;而在代数方面,把本来很系统的知识又分别安排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来学。如:概率问题、统计知识和黄金分割就是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刚到高潮时却嘎然而止的现象。
1.2 有些章节内容前后相互交叉。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勾股定理》和《实数》两章中“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在内容上前后相互交叉比较严重,学生在没有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学习《勾股定理》中的与“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有关的知识时,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即便是同一章内容如象《实数》中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不论先学谁都让人感觉有问题。整套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这里就不逐一列出赘述了。这样的编排体系,虽然有提前渗透和初步感知的理念,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却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困惑。
2 知识结构完整性不好
大家知道,知识结构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本套教材虽然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改前比较,教学目标有所降低,但是在知识结构上就显得不够完整,有一些漏洞,构成的面也就像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布。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实数》一章中,与二次根式相关的有些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合并同类项、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等;八年级下册教材《因式分解》一章中的“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等知识以及九年级上册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根与系数的关系、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也都没有安排。像这样的安排,各册教材都有。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每一册教科书就像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布。但知识结构是不同于鱼网的,知识结构是需要各知识的点和线来填充的,而没有安排的这些知识,往往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了弥补这些没有安排的知识 ,教材就在练习中增加了一些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练习。另外,知识结构完整性不好还表现在:本套教材不注重推理过程,尤其是不注重几何的推理和证明过程,可以说本套教材就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推理和证明过程的训练,也就不能有效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我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考试与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的脱节、教学成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评优晋级的密切联系,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补充这些相关知识。这样就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使教学时间显得非常仓促,学生还不理解,认为老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3 各年级各学期任务安排不尽合理
凡是了解教育教学特点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每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而教材安排的内容又太重,第二学期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教学任务相对较为宽松。八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太重。这样,教师在第一学期中就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教学,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来思考、探讨,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提高教学质量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由于八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太重,这一现象就显得非常突出。对城里学生来说,大多数家庭或者请家教,或者让学生上辅导班,晚上有家教辅导,双休日在辅导班上课;而对农村学生而言,随着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也开始在孩子身上加大了智力投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即便是孩子的学习不太令人满意,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以备将来之需。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家长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忙于挣钱,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农村中学的家长,这样的表现更为严重一些。目前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他们认为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或者他们看到或听到周围某某人大学毕业后,还是找不到一份稳定或固定的工作,最终还是找一份临时工作,既不挣钱,还又苦又累。加之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的“初中毕业生当老板,研究生和大学生是打工仔”的现象,他们就认为请家教或让孩子上辅导班不划算。让这一部分学生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每天只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学校又没有自习课,而他们在课余时间是很少有人学习的,尤其是晚上和双休日,学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家长对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又近乎是文盲。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困难实在太大。当然,我不是说要学好数学就要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而是说像这样各年级各学期任务安排的不尽合理,必然又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4 与其它科目之间不能紧密联系
我常听到物理科教师说,他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计算方面的问题,给学生很难讲,因为这些题的解法要用到的计算方法,数学上还没学,他们又不可能把相关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很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似是而非,这种现象在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学期表现很突出。本套教材虽然也注意了解决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但是,这种联系,尤其是和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却不是很紧密。
5 课后练习太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仅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肯定是不够的。大量的任务还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完成。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动作、行为都是经过反复操作而达到无意行为的。而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补充练习,这样就势必会加重师生的负担,既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本套教材从表面上看,虽然也注意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这样的编排体系,与传统教材比较,逻辑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差。它虽然有提前渗透和初步感知的理念,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却既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不便。
当然,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安排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编排,但在编写教材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实际,或许能做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应该是可以的吧!
以上几点,仅是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同见解,共商榷。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2006年5月第四版
[2] 《数学课程标准》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 ·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人教版﹚2001年12月第一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物理》﹙苏科版﹚2007年6月第二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科教版﹚2006年7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