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戏迷、曲艺迷自不必说,不常看戏的朋友,只要您看过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就会对戏园子里“炸了窝”似的叫好儿场面,留有深刻的印象。那是现场观众对演员精彩演出最直接、最热烈的回应和赞许。
“叫好儿”源于何时?或许没人说得清楚,至少上百年了。比如,清光绪年间,才子刘鹗写的小说《老残游记》当中,就有特生动的一章“白妞说书”,写他自己在济南明湖居听黑妮、白妞姐妹唱梨花大鼓。先写弹三弦的弦师弦子弹得如何好:“弹到后来,全用轮指……恍若……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的叫好声不绝于耳。”接着写到白妞说书,那技艺之高超真是绝了,于是“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叫好儿”成了戏曲曲艺文化的一部分。过去“叫好儿”还分种类,有正好,还有倒好;有个人叫好,还有集体叫好。
先说正好。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功五法中最主要的是唱,演员得好最多的也是唱得好:一唱三叹、高低自如、跌宕起伏、沁人心脾,观众得到了听觉的冲击和享受,一股热气冲撞丹田,不由自主地就会喊出一句“好”来!戏剧史家张次溪在其所著《程长庚传》中记录程大老板在演唱《文昭关》时,唱功精湛绝伦:“若天风海涛。黄钟大镛,莫能拟其所至。”台下的观众先是惊愕,后是大声叫好,最后是“座客数百人皆大惊起立,狂叫动天”。这是清道光年间的事,距今150年矣。当代亦如是。
过去还有一種倒好。演员长年累月在台上唱戏,免不了会出点儿错。比如,文戏演员偶尔嗓音失润,高腔特别是嘎调没有上去,或是唱的节奏也即“板、眼”不准,或是台上忘词,或是和胡琴没有对上口径,张嘴快了或慢了,于是台下就有个别观众不原谅了,怪声怪气喊起了“好”,这就是倒好。演武戏的,使技巧时,枪下场、刀下场免不了失手掉了“家伙”,于是观众就会“嗵”的一声喝起了倒好。
还有一种不良现象:“集体”叫好。就是有人替“要捧”的演员组织运作,自己买票进剧场后,分坐前后左右,台上演员稍一用力或唱或舞,于是掌声、叫好声便从四面八方轰然传来,搅得剧场里乌烟瘴气,甚至能把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吓一大跳。这种现象近似开搅、起哄,既影响台下观众看戏,也影响台上演员唱戏,极不文明,极不可取。
简单分析一下,剧场叫好对吗?答曰:对!这非自现在始。“叫好儿”代代相传,已经有上百年了。“叫好儿”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式的审美,具有独特的魅力。“叫好儿”是一种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观众全身心地看戏,耳听,目视,唯恐有一点儿遗漏。看到佳处,发自肺腑地喊一声“好”!台下叫好比之于台上演出,不仅是一种参与,甚至是共同创作。
观众叫好也是一门学问。老观众叫好会叫在节骨眼上,这就叫会“叫好儿”!人家正在台上唱一个大腔,还没有完,正在一波三折地运腔呢,您就“腾”地叫一声好,这就是不会“叫好儿”,搅戏啦!所以观众也需要培训,多看戏才能学会叫好。过去有位专听名净金少山的老观众,每逢金少山唱一个好腔,他总是第一个叫好,这好不但叫得恰到好处,而且嗓子是又脆又亮,结果观众又给他再叫一个“好”。
“叫好儿”源于何时?或许没人说得清楚,至少上百年了。比如,清光绪年间,才子刘鹗写的小说《老残游记》当中,就有特生动的一章“白妞说书”,写他自己在济南明湖居听黑妮、白妞姐妹唱梨花大鼓。先写弹三弦的弦师弦子弹得如何好:“弹到后来,全用轮指……恍若……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的叫好声不绝于耳。”接着写到白妞说书,那技艺之高超真是绝了,于是“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叫好儿”成了戏曲曲艺文化的一部分。过去“叫好儿”还分种类,有正好,还有倒好;有个人叫好,还有集体叫好。
先说正好。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功五法中最主要的是唱,演员得好最多的也是唱得好:一唱三叹、高低自如、跌宕起伏、沁人心脾,观众得到了听觉的冲击和享受,一股热气冲撞丹田,不由自主地就会喊出一句“好”来!戏剧史家张次溪在其所著《程长庚传》中记录程大老板在演唱《文昭关》时,唱功精湛绝伦:“若天风海涛。黄钟大镛,莫能拟其所至。”台下的观众先是惊愕,后是大声叫好,最后是“座客数百人皆大惊起立,狂叫动天”。这是清道光年间的事,距今150年矣。当代亦如是。
过去还有一種倒好。演员长年累月在台上唱戏,免不了会出点儿错。比如,文戏演员偶尔嗓音失润,高腔特别是嘎调没有上去,或是唱的节奏也即“板、眼”不准,或是台上忘词,或是和胡琴没有对上口径,张嘴快了或慢了,于是台下就有个别观众不原谅了,怪声怪气喊起了“好”,这就是倒好。演武戏的,使技巧时,枪下场、刀下场免不了失手掉了“家伙”,于是观众就会“嗵”的一声喝起了倒好。
还有一种不良现象:“集体”叫好。就是有人替“要捧”的演员组织运作,自己买票进剧场后,分坐前后左右,台上演员稍一用力或唱或舞,于是掌声、叫好声便从四面八方轰然传来,搅得剧场里乌烟瘴气,甚至能把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吓一大跳。这种现象近似开搅、起哄,既影响台下观众看戏,也影响台上演员唱戏,极不文明,极不可取。
简单分析一下,剧场叫好对吗?答曰:对!这非自现在始。“叫好儿”代代相传,已经有上百年了。“叫好儿”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式的审美,具有独特的魅力。“叫好儿”是一种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观众全身心地看戏,耳听,目视,唯恐有一点儿遗漏。看到佳处,发自肺腑地喊一声“好”!台下叫好比之于台上演出,不仅是一种参与,甚至是共同创作。
观众叫好也是一门学问。老观众叫好会叫在节骨眼上,这就叫会“叫好儿”!人家正在台上唱一个大腔,还没有完,正在一波三折地运腔呢,您就“腾”地叫一声好,这就是不会“叫好儿”,搅戏啦!所以观众也需要培训,多看戏才能学会叫好。过去有位专听名净金少山的老观众,每逢金少山唱一个好腔,他总是第一个叫好,这好不但叫得恰到好处,而且嗓子是又脆又亮,结果观众又给他再叫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