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发花白的云南80后干部李忠凯出名后,何达被朋友调侃,“要是把你的照片放上网,也能走红”。他是南江县纪委监委派出第五纪工委书记,平时工作中沟通协作不够,是他最直观的感受,不过随着一支队伍建立起来,单兵作战变成团战,工作起来轻松多了。
王瑛书记的烙印
这支队伍的前身叫“红叶宣传队”,南江县纪委宣传部部长杜小明算是其中的“元老级”队员,她告诉记者,队伍成立的初衷是作为宣传阵地,把机关里的年轻人召集起来,鼓励大家写稿,提高写作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队员们肩负日常监督、纪律审查调查等多重使命,分身乏术。
去年6月,队伍升级为“红叶廉情队(下称‘廉情队’)”,规模也有所扩大。按照南江县纪委监委七大综合协作区运行模式,队伍在各区域内选拔10人组成70人的阵容。大家在传承王瑛精神的同时,实现监督检查、信访办理、审查调查、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协作联动。
去年12月,因病逝世已10年的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后,县纪委办公室的杨文磊就开始跟随王瑛精神宣讲团奔波。而他作为廉情队的队员,还要和小伙伴一起下乡负责宣传王瑛精神以及摸排调查工作。
有一天下乡去核实“一卡通”使用情况,队员们遇到放羊的老李,就上前询问。老李一开始还很戒备,直到杨文磊表明身份,“我们是县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也是红叶廉情队队员”。
“你们是王瑛書记的那个纪委吧,我有事要反映。”老李的回答出人意料,队员就跟着到他家里。不过老李并没有反映什么问题,一直在拉家常,到了午饭时间,非要留他们吃饭。队员们谢绝后,老李的老伴追出门来,给每个队员硬塞3个煮鸡蛋。
出门一打听,大家才知道,老李在县城里做过背二哥(山区里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在外就住在“背二哥宾馆”,一晚只要一块钱,吃饭也在为背二哥修建的餐馆。这些都是王瑛生前主导修建的,至今还在运营。
听完故事的几分钟里,队员们都没说话。当天,大家的任务是走访15户,他们一连走了27户。杨文磊真正意识到,“我们都是王瑛精神的传承者”。
像杨文磊所在的小分队一样,每个小分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聚集了几个办案能手,有的擅长化解信访问题,有的擅长调研分析。何达所在的小分队,构成最为多元化,队员来自案件审查室、综合科室,以及派驻、派出机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为小分队队长,何达每周都会参加纪委监委组织的学习,回去再传达给队员。每次协作工作结束后,大家也会在一起总结经验。何达坦言,基层有的纪检干部水平还有待提升,廉情队的存在,让大家有了进步的平台。
多功能队伍
红光镇与其他两个乡镇接壤的地方,一口池塘与周围的农家乐相映成趣,每年这里都会举办捞鱼节,吸引大批游客。该镇纪委书记朱雪琴觉得,人气这么旺的地方,正好可以用来宣传廉洁文化。她联合廉情队里的其他乡镇纪委书记,一起出点子打造了“一公里廉政文化圈”。
步行在这条小路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家规家训,小路旁的草丛中插着木牌子,上面有党纪法规知识问答,这一块是题目,答案在几米远的下一块牌子上。
走到路口,一块刻着红色的“廉”字和党徽的石头引人注意。此前,一名村主任站在这里,儿子给他拍了一张与“廉”石的合影,那天回家后,村主任盯着屏幕上的照片许久都没入睡。第二天,他拿着一条烟和1000元现金,找镇纪委主动交代问题。这种警示效果,是朱雪琴从来没想到的。
在廉情队里,大家各自发挥专长,朱雪琴的大学专业是会计学,遇到核实问题需要查账,她就成为小分队的关键人物,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以前核实一个问题都靠自己,需要一个月时间,如今团队协作,一周就搞定。”
南江县纪委监委派出第三纪工委书记、小分队队长陈友波对此也深有感触,虽然纪工委里有11人,算是“阵容庞大”,但工作范围涉及7个乡镇,包括76个村16个社区,还是有点吃不消。
有次一个乡镇纪委收到反映问题,写满了20多页纸,涉及30多个问题,时间横跨上世纪90年代至今。如果由乡镇纪委单独核实,不知道要耗费多长时间。
陈友波召集了队员,对问题线索分类整理,发现有效线索并不多,不过其中有一个反映2018年粮食直补资金没有到位的问题引起廉情队注意。队员们一起到村里去了解,发现43户少发了1万多元,46户多领了1万元,还有17户没领到钱,原因在于村干部工作不到位。陈友波告诉记者,这种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给村民回复,就可能演变成信访问题。
廉情队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县纪委组织部的李斐然在驻村做“第一书记”时,得知自己入选廉情队。他恨不得把身份证年龄改大几岁,本来就事多,这下肯定又有工作安排。
领导安排工作时告诉李斐然,“你不只是第一书记,还是廉情队队员”,他当时并不太理解。有次办理贫困户相关工作时,对方拿给他一条烟,这才第一次见到了“吃拿卡要”的后果,他很诧异,拒绝了这份礼,对方也很诧异。
“这时才知道要改变这种风气,要靠每一个干部的努力。”李斐然把情况报告给领导,半年后,涉及全县的驻村帮扶和公职人员下乡工作规范等系列文件出台,让他知道了廉情队的分量。除了及时反映问题,其他队员们也会在调研走访中撰写报告,成为县委县政府的“智囊”。
年轻人的平台
南江县监委委员张雪梅在纪检系统工作多年,亲眼见证了一年的办案数量从20件上升到200件,从单一的纪律监督拓展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同步发力。但她也直言,纪检组、纪工委、乡镇纪委的办案工作量差异很大,一些乡镇、部门接触群众多、涉及资金多,相比之下,有的却一年到头也没什么信访。
“廉情队让大家都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队员的参与程度作为考核加分,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张雪梅说,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更快成长。
在南江县纪检系统内,35岁以下的干部占比52.7%,室主任的平均年龄也就30岁左右,而且已经成为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张雪梅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能担当能吃苦,加班太多了,很多工作都是熬出来的。
采访中,多数人表示每天晚间9点10点下班都是常态,每个月还有那么两三天得通宵。有的人下班回去,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去上班,孩子还没起,就这样一星期都没“见面”。而一些长期办案的纪检干部,也面临着高压,“有时候谈话人在面前痛哭,自己要跟着郁闷好多天”。
另一个现实情况是,廉情队里的人员不太稳定,甚至是“来了一拨又走一拨”,但离开这里到更高平台的干部,都被给予高度评价。杜小明告诉记者,前不久上级遴选干部,全县5个人里有3人来自纪检系统,到岗后几乎不需要适应,立刻上手。
南江县纪检系统中,会定期推选“每月之星”,由县纪委常委会敲定,还会在县纪委全会上表彰。此前的“每月之星”,全都出自廉情队。“没有相应的经济待遇,那就用鲜花和掌声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张雪梅说。
王瑛书记的烙印
这支队伍的前身叫“红叶宣传队”,南江县纪委宣传部部长杜小明算是其中的“元老级”队员,她告诉记者,队伍成立的初衷是作为宣传阵地,把机关里的年轻人召集起来,鼓励大家写稿,提高写作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队员们肩负日常监督、纪律审查调查等多重使命,分身乏术。
去年6月,队伍升级为“红叶廉情队(下称‘廉情队’)”,规模也有所扩大。按照南江县纪委监委七大综合协作区运行模式,队伍在各区域内选拔10人组成70人的阵容。大家在传承王瑛精神的同时,实现监督检查、信访办理、审查调查、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协作联动。
去年12月,因病逝世已10年的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后,县纪委办公室的杨文磊就开始跟随王瑛精神宣讲团奔波。而他作为廉情队的队员,还要和小伙伴一起下乡负责宣传王瑛精神以及摸排调查工作。
有一天下乡去核实“一卡通”使用情况,队员们遇到放羊的老李,就上前询问。老李一开始还很戒备,直到杨文磊表明身份,“我们是县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也是红叶廉情队队员”。
“你们是王瑛書记的那个纪委吧,我有事要反映。”老李的回答出人意料,队员就跟着到他家里。不过老李并没有反映什么问题,一直在拉家常,到了午饭时间,非要留他们吃饭。队员们谢绝后,老李的老伴追出门来,给每个队员硬塞3个煮鸡蛋。
出门一打听,大家才知道,老李在县城里做过背二哥(山区里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在外就住在“背二哥宾馆”,一晚只要一块钱,吃饭也在为背二哥修建的餐馆。这些都是王瑛生前主导修建的,至今还在运营。
听完故事的几分钟里,队员们都没说话。当天,大家的任务是走访15户,他们一连走了27户。杨文磊真正意识到,“我们都是王瑛精神的传承者”。
像杨文磊所在的小分队一样,每个小分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聚集了几个办案能手,有的擅长化解信访问题,有的擅长调研分析。何达所在的小分队,构成最为多元化,队员来自案件审查室、综合科室,以及派驻、派出机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为小分队队长,何达每周都会参加纪委监委组织的学习,回去再传达给队员。每次协作工作结束后,大家也会在一起总结经验。何达坦言,基层有的纪检干部水平还有待提升,廉情队的存在,让大家有了进步的平台。
多功能队伍
红光镇与其他两个乡镇接壤的地方,一口池塘与周围的农家乐相映成趣,每年这里都会举办捞鱼节,吸引大批游客。该镇纪委书记朱雪琴觉得,人气这么旺的地方,正好可以用来宣传廉洁文化。她联合廉情队里的其他乡镇纪委书记,一起出点子打造了“一公里廉政文化圈”。
步行在这条小路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家规家训,小路旁的草丛中插着木牌子,上面有党纪法规知识问答,这一块是题目,答案在几米远的下一块牌子上。
走到路口,一块刻着红色的“廉”字和党徽的石头引人注意。此前,一名村主任站在这里,儿子给他拍了一张与“廉”石的合影,那天回家后,村主任盯着屏幕上的照片许久都没入睡。第二天,他拿着一条烟和1000元现金,找镇纪委主动交代问题。这种警示效果,是朱雪琴从来没想到的。
在廉情队里,大家各自发挥专长,朱雪琴的大学专业是会计学,遇到核实问题需要查账,她就成为小分队的关键人物,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以前核实一个问题都靠自己,需要一个月时间,如今团队协作,一周就搞定。”
南江县纪委监委派出第三纪工委书记、小分队队长陈友波对此也深有感触,虽然纪工委里有11人,算是“阵容庞大”,但工作范围涉及7个乡镇,包括76个村16个社区,还是有点吃不消。
有次一个乡镇纪委收到反映问题,写满了20多页纸,涉及30多个问题,时间横跨上世纪90年代至今。如果由乡镇纪委单独核实,不知道要耗费多长时间。
陈友波召集了队员,对问题线索分类整理,发现有效线索并不多,不过其中有一个反映2018年粮食直补资金没有到位的问题引起廉情队注意。队员们一起到村里去了解,发现43户少发了1万多元,46户多领了1万元,还有17户没领到钱,原因在于村干部工作不到位。陈友波告诉记者,这种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给村民回复,就可能演变成信访问题。
廉情队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县纪委组织部的李斐然在驻村做“第一书记”时,得知自己入选廉情队。他恨不得把身份证年龄改大几岁,本来就事多,这下肯定又有工作安排。
领导安排工作时告诉李斐然,“你不只是第一书记,还是廉情队队员”,他当时并不太理解。有次办理贫困户相关工作时,对方拿给他一条烟,这才第一次见到了“吃拿卡要”的后果,他很诧异,拒绝了这份礼,对方也很诧异。
“这时才知道要改变这种风气,要靠每一个干部的努力。”李斐然把情况报告给领导,半年后,涉及全县的驻村帮扶和公职人员下乡工作规范等系列文件出台,让他知道了廉情队的分量。除了及时反映问题,其他队员们也会在调研走访中撰写报告,成为县委县政府的“智囊”。
年轻人的平台
南江县监委委员张雪梅在纪检系统工作多年,亲眼见证了一年的办案数量从20件上升到200件,从单一的纪律监督拓展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同步发力。但她也直言,纪检组、纪工委、乡镇纪委的办案工作量差异很大,一些乡镇、部门接触群众多、涉及资金多,相比之下,有的却一年到头也没什么信访。
“廉情队让大家都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队员的参与程度作为考核加分,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张雪梅说,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更快成长。
在南江县纪检系统内,35岁以下的干部占比52.7%,室主任的平均年龄也就30岁左右,而且已经成为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张雪梅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能担当能吃苦,加班太多了,很多工作都是熬出来的。
采访中,多数人表示每天晚间9点10点下班都是常态,每个月还有那么两三天得通宵。有的人下班回去,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去上班,孩子还没起,就这样一星期都没“见面”。而一些长期办案的纪检干部,也面临着高压,“有时候谈话人在面前痛哭,自己要跟着郁闷好多天”。
另一个现实情况是,廉情队里的人员不太稳定,甚至是“来了一拨又走一拨”,但离开这里到更高平台的干部,都被给予高度评价。杜小明告诉记者,前不久上级遴选干部,全县5个人里有3人来自纪检系统,到岗后几乎不需要适应,立刻上手。
南江县纪检系统中,会定期推选“每月之星”,由县纪委常委会敲定,还会在县纪委全会上表彰。此前的“每月之星”,全都出自廉情队。“没有相应的经济待遇,那就用鲜花和掌声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张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