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对比总结过程性考核的优点和意义,从而为高职院校推广过程性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文学》;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经历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于大学生来说,课程考核一般都是在期末进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某一门课的重要知识点。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造成了很多同学“平时不着急,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体验等的投入程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随着高职教改的逐步推进,近年来,过程性考核逐渐取代传统期末考试,在高职院校诸多课程中被广泛采用。
就像乐队的指挥棒一样,大学课程的考查方式看似不起眼,却指导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于主动性比较强的同学来讲,过程性考核可以及时检测他们的劳动成果,强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但事实上,这部分同学只占少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保持长时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需要有人对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推动他们学习。过程性考核把一门课程的考核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各个阶段的成绩汇总之后才是这门课的成绩,这对学生有着非常明显的督促作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重知识、轻技能,这与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不相符。过程性考核把对学生的考核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既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实时评估,加强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弥补了传统期末考试的不足,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文学》为例,初步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过程性考核,以便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结合新课改的启示,我们可以把《幼儿文学》的课程内容(共十章,分别是:儿童文学概述、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寓言、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分为三大模块,即:理论知识、作品展示、作品创作。“理论知识”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文学理论,了解幼儿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幼儿化”、“文学化”;熟悉各个体裁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段;熟知重要的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作品展示”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各个体裁的经典作品,能够唱诵并伴随体势语对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进行教学;能够讲述并伴随体势语对幼儿童话、寓言、生活故事、图画故事进行教学;能够编排和表演幼儿戏剧。“作品创作”部分则要求能够创作各类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尤其是儿歌、幼儿诗、幼儿生活故事和图画故事。
可以看出,这三个模块只有第一个模块是理论知识学习,后两个部分都是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能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做中教”,为他们将来走上幼师岗位做准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更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而不是理论知识的特点和宗旨。
接下来我谈谈具体安排。《幼儿文学》课程占2个学分,总学时为32节课,时间非常紧迫,安排2个机动课时后,每个单元平均只有3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其中,理论部分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述”和最后一章“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放在最后(第14至16周)来学习,这样做是因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总是更容易接受从形象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在具体学习了各种体裁的作品后再来学习基本理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其他的几章每章用3个课时完成,教学时用一半的时间以具体的例字引入和讲解该文体的相关理论,另一半时间用于记诵、朗读、表演或创作等实际操作。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或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
考核的項目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两部分相加为学生该门课程的实际总成绩。平时成绩分为“考勤(占20%)、作业(占15%)、态度(占5%)”三个部分。“考勤”以扣分来进行:迟到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1分,期末进行汇总。“作业”一学期共5次,每次3分。具体安排为:①背诵5首儿歌(第1周);②创作2首儿歌(第2周);③写2首幼儿诗并诵读(第3周);④诵读散文(第8 周);⑤戏剧表演(第 12/13 周)。“态度”包括两项:①加分项目:抢答1次加1分;②扣分项目:违纪一次扣2分。过程性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故事教学展示(占20%)、图画创作(占20%)、理论知识和作家作品常识检测(20%)。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个重要技能,所以是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种体裁进行教学展示。具体时间安排为:①童话(第5周);②寓言(第6周);③生活故事(第7周)。图画故事是培养幼儿表达、审美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方式,和其他故事类作品有所区别,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图画创作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作品在第9/10周上交。最后三周为理论学习和检测时间,要求学生课下先自学,课堂上理解重难点,课后记忆和背诵,在第16周进行检测,试题以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呈现,共20道小题,每题1分。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过程性考核比传统期末考试要全面丰富得多。这种考核方式不只是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面,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能兼顾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的投入,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文学》;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经历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于大学生来说,课程考核一般都是在期末进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某一门课的重要知识点。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造成了很多同学“平时不着急,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体验等的投入程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随着高职教改的逐步推进,近年来,过程性考核逐渐取代传统期末考试,在高职院校诸多课程中被广泛采用。
就像乐队的指挥棒一样,大学课程的考查方式看似不起眼,却指导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于主动性比较强的同学来讲,过程性考核可以及时检测他们的劳动成果,强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但事实上,这部分同学只占少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保持长时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需要有人对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推动他们学习。过程性考核把一门课程的考核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各个阶段的成绩汇总之后才是这门课的成绩,这对学生有着非常明显的督促作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重知识、轻技能,这与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不相符。过程性考核把对学生的考核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既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实时评估,加强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弥补了传统期末考试的不足,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文学》为例,初步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过程性考核,以便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结合新课改的启示,我们可以把《幼儿文学》的课程内容(共十章,分别是:儿童文学概述、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寓言、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分为三大模块,即:理论知识、作品展示、作品创作。“理论知识”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文学理论,了解幼儿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幼儿化”、“文学化”;熟悉各个体裁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段;熟知重要的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作品展示”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各个体裁的经典作品,能够唱诵并伴随体势语对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进行教学;能够讲述并伴随体势语对幼儿童话、寓言、生活故事、图画故事进行教学;能够编排和表演幼儿戏剧。“作品创作”部分则要求能够创作各类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尤其是儿歌、幼儿诗、幼儿生活故事和图画故事。
可以看出,这三个模块只有第一个模块是理论知识学习,后两个部分都是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能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做中教”,为他们将来走上幼师岗位做准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更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而不是理论知识的特点和宗旨。
接下来我谈谈具体安排。《幼儿文学》课程占2个学分,总学时为32节课,时间非常紧迫,安排2个机动课时后,每个单元平均只有3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其中,理论部分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述”和最后一章“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放在最后(第14至16周)来学习,这样做是因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总是更容易接受从形象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在具体学习了各种体裁的作品后再来学习基本理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其他的几章每章用3个课时完成,教学时用一半的时间以具体的例字引入和讲解该文体的相关理论,另一半时间用于记诵、朗读、表演或创作等实际操作。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或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
考核的項目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两部分相加为学生该门课程的实际总成绩。平时成绩分为“考勤(占20%)、作业(占15%)、态度(占5%)”三个部分。“考勤”以扣分来进行:迟到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1分,期末进行汇总。“作业”一学期共5次,每次3分。具体安排为:①背诵5首儿歌(第1周);②创作2首儿歌(第2周);③写2首幼儿诗并诵读(第3周);④诵读散文(第8 周);⑤戏剧表演(第 12/13 周)。“态度”包括两项:①加分项目:抢答1次加1分;②扣分项目:违纪一次扣2分。过程性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故事教学展示(占20%)、图画创作(占20%)、理论知识和作家作品常识检测(20%)。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个重要技能,所以是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种体裁进行教学展示。具体时间安排为:①童话(第5周);②寓言(第6周);③生活故事(第7周)。图画故事是培养幼儿表达、审美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方式,和其他故事类作品有所区别,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图画创作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作品在第9/10周上交。最后三周为理论学习和检测时间,要求学生课下先自学,课堂上理解重难点,课后记忆和背诵,在第16周进行检测,试题以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呈现,共20道小题,每题1分。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过程性考核比传统期末考试要全面丰富得多。这种考核方式不只是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面,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能兼顾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的投入,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